书城投资理财索罗斯的投机智慧
8824500000008

第8章 理论支撑下的市场预见性

分析·索罗斯的炼金术

什么是投资哲学?简单来说,一个投资者在交易活动中,不管买还是卖,按兵不动持有还是雷厉风行出货,长线还是短线,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来源于对市场机制的看法,也就是说,来源于他的投资哲学。

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活动,是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识,建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满足人类提高思想认识能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的本源事物。投资属于经济行为,而哲学作为世界观、方法论,学习哲学完全可以指引你认识投资的本质,寻求规律。有个叫约翰·坎贝尔的专家说:“投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带有哲学意味的东西。”成功的投资者固然离不开统计学和各种金融的统计数据,但更重要的是,投资者要能做到不仅仅拘泥于统计数据,应学会从更高的哲学层面来把握投资的风云变幻。

投资哲学是对市场预见的前提。美国超级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一直认为“当你投资股票时,你必须小到对人性,大到对国家和未来的繁荣要有基本的信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事情让我的信念动摇。”就是这种站在哲学理论的高度,有利于把握股市最根本的规则,从全局、长远、本质上考量投资决策,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加长久坚定的自信和从容。

投资哲学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一是投资的本质是什么?即市场如何运转,价格为什么变动。二是价值理论,如何评估价值以及盈利和亏损的原因。三是什么是真正的好投资?

这里我们从常见的两类投资哲学来分析:一类投资哲学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市场的参与者总体而言无法战胜市场。因此,他们采取分散投资或者指数化投资。如果您用这样的投资哲学看待市场,不妨投资像E TF这类高度拟合市场表现的指数基金,只要坚信经济和市场长期来看一定会成长,就不妨保持“无为而治”的心态长期持有。另一类投资哲学认为,市场并非总是有效的,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研究和交易做出判断从而战胜市场,那么可以选择主动型基金。两种投资哲学难分高下,因此只要坚持自己的投资哲学,就能在基金的长跑中获得胜利。

理查德·德里豪斯说:“有一套核心哲学是长期交易成功的根本要素。没有核心哲学,你就无法在真正的困难时期坚守自己的立场或坚持自己的交易计划。”索罗斯能够成为金融界的投机大王,与他对哲学的着迷是分不开的。

索罗斯本人对自己的定位也更加倾向于一个哲学家,而不是金融投资家,他戏称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哲学家却又乐此不疲。当人们视其为成功的金融投资家并表示敬仰时,他却认为自己更像一个不断思考人生的思想家。索罗斯说:“当市场出现远远偏离均衡状态时,我的投资收益颇丰,因为此时公认的一般均衡模式失效了。我在金融市场上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我的哲学思想。”

1987年,索罗斯写了他的第一本书:枟金融炼金术枠。书名充满诱惑,吸引着许多“寻找投资圣杯”的人。但是买了这本书的人大多非常失望,因为书里只字未提如何投资挣钱,有的只是严肃的理论和他的哲学思索。当时甚至有媒体嘲讽他“一有钱就犯有钱人的通病,有了钱以后就开始要扮深刻谈思想”。但是,真正读懂这本书的人却不这么看,书中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投资哲学,看到了他成功的秘诀。从索罗斯成功投机的案例看,无论是狙击英镑还是抛售泰铢,都是他成功运用投资哲学的结果。

案例1·反射理论

“我们试图理解世界,我们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而我们对世界不完全的理解在我们所参与的事件的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思想与这些事件之间相互影响,这为两者都引入了不确定的因素。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决策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之上,因为我们的行为很容易产生预料之外的结果。这两种影响相互助长,我把这种双向反馈机制称为反射性。”这是索罗斯在枟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枠一书中对反射理论的解释。

简单来说,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互动影响就是反射理论,其市场现象会影响投资人的心理和行为,而投资人的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市场,导致市场处于非理性状态,进而产生泡沫,即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反射理论。我们可以将反射理论简单地比喻为:甲和乙并肩前往目的地,突然甲发现乙不见了,回头一看,原来乙掉队了。那么就出现问题:乙为什么掉队。这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如果乙是因为和熟人搭话,那么不久后乙就会自己追上来并肩行走,如果乙是发生了状况,比如昏厥受伤之类的,那么甲就必须要调头,送乙上医院之类的,就不能到达目的地。我们可以假设,并肩行走是一种均衡状态,乙掉队就破坏了这种状态。如果是搭话后追上来,则回复了均衡的状态。若昏厥,则甲必须送他去医院,则这破坏是不可恢复的,则不能到达目的地。这就是所说的市场反转。

索罗斯在他著的枟金融炼金术枠一书中最先提到反射理论,在书中,索罗斯还提出了交互反射性(interferencereflexivity),这是晦涩的新概念,而这些新概念引发了许多的误解,特别是翻译成中文望文生义的特别多,往往会使读者误译出了许多不着边界的观点和看法。然而,索罗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者,他永远也不会只在书本上谈理论而远离市场走进虚无缥缈的思辨世界。如果我们觉得有任何困惑,应该将书本合上,设身处地地投入市场中,实实在在地参与市场的运作来体验市场信息的流动性,你才能够彻实感悟到大师真正的思维,领会到市场变异的实质,把握住行为的正确方向。

索罗斯的“反射理论”是建立在他长期对金融市场运作的观察和认知上,是一种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这种经验和积累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投资者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能作出完全正确的认知,因为他们不能如经济学家那样全面掌握市场的信息,而不全面的市场信息则会造成投资者对市场认知的偏见和增加投资的风险性,其投资的预期也就出现了片面性和非确定性。

第二,市场的价格往往在市场运行非理性和非有效率的时候出现其价值的偏离,从而导致市场的价格出现错误。

第三,市场的内在价值会对过度偏离的价格进行调整。

以之前提到的狙击英镑为例。在东德和西德统一之后,德国马克出现升值现象。投资者应声作出反应,纷纷抛售英镑购入马克。这些举动毫无疑问触动了老牌经济强国英国脆弱的虚荣心,时任英国首相的梅杰根本没看出英镑贬值是大势所趋,决定动用外汇储备稳定英镑。这个做法没使他拯救英镑,连螳臂挡车都算不上,反而加速了英镑的贬值。索罗斯看到了这件事的本质,知道英镑贬值已是大势所趋,全力抛售英镑,索罗斯的举动引来大批投资客的跟风,英镑在当天就出现崩溃,也使索罗斯一举成名。

在以上事例中,很明显地,英国首相梅杰对环境的认识错误,甚至可以说是知道错误了却有意去抽正(出于其维护英国货币的意愿),去做与市场相悖的事情———动用外汇储备稳定英镑,结果造成了与市场的严重偏离。而索罗斯所做的,不过就是顺应市场,推动市场,在市场对偏离进行调节的时候,他便赢了。

而对“反射”思想的含义及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人们天性中的认知功能就是不完整的,种种扭曲的认知会渗入到我们的行为中,使人们的社会行为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偏差的社会事实的存在。

第二,“反射”思想肯定了“不确定性”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反射的实际意义同时是指我们的思维主观能动性影响和渗入到事件或思考的对象时,会影响到对事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另外,因为人们对实在的理解与实在之间的偏差,是直接影响到社会各种历史事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反射的意义非同一般。

第四,在思维和现实之间因时间的流逝能够起到绝缘的作用,而且能够将认知功能和渗入功能分开,两者之间并没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这时候的反射思想往往会被认为是认识思维与思维对象之间相联系的一种直接途径。

索罗斯把反射理论运用最出名的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经济盛极一时,但通货膨胀严重,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出现大幅度升值,这时,严重的通货膨胀引发了投资者对东南亚各国紧缩货币政策的预期。在美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形势下,货币纷纷流向美国。这时索罗斯发现了泰铢贬值的必然,他开始出击,向泰国央行借出泰铢,并在市场抛售,为维持泰铢币值,泰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购买泰铢,并进行加息,这一动作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的货币政策紧缩预期,热钱加速流出。很快,泰国政府外汇储备用尽,无奈宣布泰铢汇率按市场浮动。泰铢立即大幅度贬值。索罗斯成功地狙击了泰铢。

在2008年的枟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枠一书中,索罗斯再次阐述了反射理论:反射性理论意在阐明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但只能用于解释一小部分现实。自然现象的发生和人的思想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自然科学就确定的把握对事物的发生进行解释和预测。而反射性只限于解释社会现象,更确切地说,当参与者无法在知识的基础上做出决策的情况下,这就给社会科学制造了难题,而自然科学却没有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讲,索罗斯的反射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投资者对市场的认识总有偏见,要么看空,要么看多,因此市场总是处在波动之中,但被投资者的偏见所决定的价格又反过来成为左右投资者们认识市场的基本因素。索罗斯就是根据“反射理论”的指导,在由投资者们的偏见形成的市场预期中寻求投资的机会。他从不会让刻板的经济学原理来左右自己的思想,反而更加关注由投资者预期所形成的人气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然后他会对市场的运行趋势进行跟踪,当他发现已经形成过度反应的市场时,便会加入市场并推进其发展,最后在市场由过度繁荣转向衰败的那个时刻进行投机。

案例2·盛衰理论

索罗斯认为盛衰转换给投资者获利提供了机会。“因为市场经常处于波动和不稳定的状态,所以‘富荣—萧条’序列易于产生。”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如此认为。盛衰理论是反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盛衰转换能让市场总是处于不平衡和流动的状态之中,而寻找使这种不稳定资本化的途径和寻求出乎意料的发展是人们赚钱的方式。

要如何做才能把握好“繁荣—萧条序列”,首先在于鉴别“繁荣—萧条序列”的特性,而如何认识到这一序列,投资者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彻底了解其他的投资者们是如何把握经济的根本的,而索罗斯的投资技巧的本质就是在任何给定的时间里,都能随时了解市场上这些投资者的所有想法,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如果投资者彻底了解了这个市场的时候,他可能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找那些意想不到的赚钱机遇,从而造成假定“繁荣—萧条循环”的发生。

索罗斯在1994年4月13日出席银行、金融和城市事务团体会议之前作了一个简短的说明,认为多数人都相信金融市场趋向于平衡,并且可以对将来准确地贴现。索罗斯认为,如果对金融市场没有“普遍的明智”的话,金融市场就不可能对将来精确地贴现,那么就体现不出金融市场的内在特性,“因为它们不仅对将来贴现,而且有助于它的形成”。

索罗斯“盛衰理论”的盛衰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初始期:以尚未被人认识的趋势为开始,此时流行逆势和流行偏见将彼此补充,但这个时期仍未远离均衡状态;第二,加速期:趋势变得逐渐依赖偏见,偏见变成逐渐加大,偏见和趋势可能重复受到外在震撼力量的考验,当它们熬过考验,就会变得更加强大,直到变成似乎无法动摇为止;第三,考验期:直至信念和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变得太大,参与者的偏见受到极度重视时,就会出现一个高点;第四,曙光期或停滞期:趋势可能靠着惯性继续维持,但是已不能再由信念强化,导致走向平缓的状态;第五,崩溃期:趋势依赖日渐加深的偏见,丧失信仰注定会促成趋势的反转,这种趋势反转就是临界点,相反的趋势会在相反的方向催生一种偏见,导致可以称为崩溃的灾难性加速状态。

索罗斯最后还论证说到,当一种倾向呈持续存在的状态时,其投资交易的意义就会增大。另外,因为人们的跟风,以致最后这种倾向越来越严重,偏见也越来越强烈。到了最后,当某一倾向终于固定下来时,那么这个倾向过程也就正式开始了。

关于盛衰理论,有一个比较出名的例子: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导致国家加强调控,银行交由国家高度管制,安全性也成为最需要考虑的因素,变得极其重要。在这种环境下,银行的业务结构单一,经营也毫无创新可谈,利润极低,造成美国银行制度极端僵化的局面。这种状况一直到70年代初期,但此时变革已经开始酝酿,有一批新的银行家出现了,他们接受商学院教育,注重成本和利润。首先受益的是纽约第一国民城市银行,这些人才从这里出发,取得其他银行的最高职位,推出各种新的金融工具,部分银行已开始积极扩大融资规模,运用资本扩张。这样的举动很快就有了回报:利润增长率达到10%以上,它们当中比较优秀的银行净资产收益率超过了13%,这是个很不错的成绩,但股票还是被市场忽略,只能以平价发行。银行股证券分析师虽然了解其中的低估,但对这种状况的修正并不抱希望,因为他们认为,过于缓慢的银行变革和过于稳定的流行估价使银行股没有希望。

打破这个局面的是索罗斯。1972年的一个晚上,美国银行业发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纽约第一国民城市银行为证券分析师举办了一个晚餐会。索罗斯却没有受到邀请,这件事促使他率先发表了一篇关于银行股的投资报告。他的报告认为,“成长”和“银行”此前似乎是互相抵触的名词,但是这种冲突关系即将解除了,银行股反转在即,因为银行经营者的好业绩已经可以给大家看到,而且他们已经开始出来说话了,正是时候吸纳一些管理进取型的银行股。一切都在索罗斯预料之内,银行股在当年出现了相当大的涨幅,索罗斯在银行股上的回报率超过50%。

索罗斯的密友,纽约摩根·斯坦尼地区的柏荣·文是美国公平投资战略家,他将索罗斯的理论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为:“他的观点是,事情进展良好,然后,就会变得糟糕。你应该知道,当事情进展很顺利的时候,它将会变得糟糕。把他的理论简单化,最重要的就是要意识到这种趋势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点就是要识别转折点。”

当不断地拿钱购买的时候将导致价格被不断地推高,到了最后,当价格达到最高峰的时候,也将市场推到了最高点,这个时候的市场价格不稳定而且超过票面的实际价值,同时价格还在不断地上涨,而根据索罗斯的反馈理论,这种趋势势必导致市场的崩溃。

通过不断地监视金融市场,乔治·索罗斯搜寻了新一轮的“繁荣—萧条序列”的证据,明白了金融市场上偶尔会有这些反馈关系的特征出现,这个时候索罗斯感到他会比其他的投资客更有办法去渡过这些难关。索罗斯虽然拥有这些投资的秘诀,但是却不能保证能够经常地赢利。因为市场不会经常以这种情况出现的,而是有时会出现一些与他的投资潜能无关的问题或者出现一些与他的投资潜能密切相关的问题,因为这种市场的不确定性,最后导致了投资上的失败。

举例来说,有时候这种反馈现象没有出现或者出现了而索罗斯却没有及时发现,而且最糟糕的是,当索罗斯发现这个反馈现象时却已错过了最佳的投资时机,而错失了赚钱的机会。

索罗斯承认他的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这个投资市场,只可以更清楚解释这个市场的运行规律,而不能认为他的反馈理论在金融市场中所起到的作用只有赚钱而没有亏钱。当然,盛衰理论不是索罗斯的投资式思维而是索罗斯的哲学式思维。他说:“我相信,参与者的偏见是理解有思维的参与者的全部人类历史过程的一把钥匙。这正如基因变异是理解生物进化的钥匙。”

但是,如果要索罗斯非常清楚地将他的理论提升到更高的一个高度是非常困难的,无论他的发现是多么的新奇有趣、与众不同,但他的理论还不能提供更高层次的作用。而且,有关参与者的偏见的因果关系的观点所述的范围太广了,尚未能构成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这就是他理论的漏洞,就是不能提供清楚,“繁荣—萧条序列”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在这一点上它还不能做到,也就是说,不能对所有的人提供帮助。

案例3·对冲基金的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凭着对冲基金的杠杆原理的运用,索罗斯奇迹般的一次次地撬起了地球,震撼了整个世界,成了阿基米德口中的那个可以撬起地球的人。

索罗斯是全世界上最善于利用杠杆原理的人,索罗斯曾在20世纪60年代给他同事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阐述基金的杠杆原理:如果某公司股票的现价为150元,估计月底可升值至170元。传统的做法是投资该公司股票,付出150元,一旦获利20元,则利润与成本的比例为13畅3%。但如果用期权,可以仅用每股5元(现股价)的保证金买入某公司本月市场价为150元的认购期权,如果月底该公司的股价升至170元,每股账面可赚20元,减去保证金所付出的5元,净赚15元(为简便计,未算手续费),即以每股 5元的成本获利 15 元,利润与成本的比率为300%,如果当初用150元进行期权投资,这时赚的就不是20元,而是惊人的450元了。对冲基金(Hedge Fund),本来是指投资者为避免蒙受不确定的风险,同时做多或做空期货以抵消风险并赚取差价。不过,这种避险式的投资方式,渐渐发展成一种两面下注的超级豪赌。

欧洲经济共同体在1979年开始统一了各国的货币兑换率,组成了欧洲货币汇率连保体系。该体系规定各国货币在不偏离欧共体“中央汇率”25%的范围内允许上下浮动,如果某一成员国的货币汇率超出了这个范围,其他各国中央银行将采取行动出面干预,以统一各国的兑换率。但是,由于欧共体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良莠不齐,彼此间并不平衡,其货币政策根本无法统一,其各国货币受到本国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均不相同,连保体系在很多时候都会强迫各国中央银行做出违背他们意愿的行动,例如那些中央银行在外汇交易强烈波动时不得不买进疲软的货币,卖出坚挺的货币,以保持连保体系外汇市场的稳定。

1992年在英国的经济处于不景气的时期,英镑相对疲软。为了支持英镑,英国银行操纵利率以持续提升英镑的利率,但这样伤害到了英国的根本利益。而在1989年东德西德统一之后德国的经济出现强劲增长趋势,德国马克表现持续坚挺,于是英国希望借助德国降低马克的利率来缓解英镑的压力,但德国却希望以高利率政策来为德国的经济过热进行经济降温,所以德国拒绝配合英国降低利率的要求。后来德国还是出手与英国联手同时抛售马克购进英镑,但仍然于事无补,英国的英镑也因此在货币市场中持续下挫。德国中央银行行长在1992年9月的枟华尔街日报枠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欧洲货币体制的不稳定只有通过货币贬值才能解决。索罗斯读过这篇文章后预感到德国人可能准备撤退了,马克不再支持英镑,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当英镑汇率未跌之前用英镑买马克,当英镑汇率暴跌后卖出一部分马克即可还掉当初借贷的英镑,剩下的就是净赚。索罗斯将他的量子基金公司的基金以5%的保证金方式大笔借贷英镑,然后大量购进了马克库存。在这次行动中,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卖空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英镑,买进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马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净赚15亿美元,而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共计损伤了60亿美元,事件以英镑在1个月内汇率下挫20%而告终。

索罗斯以其对金融投资的精湛和娴熟,运用基金的杠杆原理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到了1997年年末,量子基金的资产总值增值已达到了6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万美元,即增长了3万倍。

本章启示

索罗斯、巴菲特、科斯托拉尼等投资大师无一例外地都曾建议投资者学习哲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追本溯源,我们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是一种理性的回归罢了。哲学作为一种深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人生观和方法论,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根基和实践内涵,它是人类智慧的充分凝结,因此,努力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无异于是接受人生大智慧的历练和熏陶,这对于投资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1987年,索罗斯出版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枟金融炼金术枠,在这本书中,他把哲学思想与市场投资首次进行紧密的结合,将哲学理论融入到自己凝练的投资秘诀和精髓中,引发了万千读者的热议,一时间,“哲学与投资”的大讨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其实,索罗斯正是想用这种方法告诉所有的投资者:投资与哲学其实是不分家的,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投资哲学,用以指导自身的投资,最终得到丰厚的回报。

投资哲学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回答是肯定的。马克·泰尔曾说:“一个投资者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来源于他对市场运行机制的看法,也就是说,来源于他的投资哲学。”由此看来,投资者的投资哲学是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和原动力,不论你选择哪种投资方式,激进的也好,保守的也罢,都是你自身投资哲学的一种体现。反过来说,如果你能够拥有一套精密且充满智慧的投资哲学,那么由它所指导的投资决策也必定是严密而准确的,有了这样的投资决策,投资成功也便成为你的囊中之物了。可见,投资哲学的优劣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

索罗斯是重视投资哲学修炼的最大受益者。由于他本身就是一个出色的哲学家,所以他的投资哲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他拥有自己的一套既遵循市场规律又极具有个性的投资哲学。当市场出现不可思议的逆转或偏离时,当一切指导规律和均衡模式全部失效时,许多投资者由此陷入了极度的惊慌和惶恐中,但是这时候,拥有自己个性化投资哲学的“索罗斯”们却丝毫不为所动,依然平静沉着,理性出手,在混乱中攫取最大化的收益。可见,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投资者,不仅要拥有一套科学的投资哲学,还要将针对自己实际情况的思想和方式纳入其中,形成独特的、最适合自己的投资哲学,帮助你理性地应对金融市场中的风云突变。

但是,究竟怎样才能拥有一套科学、完整、精密且具有个性的投资哲学,让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斩获成功、所向披靡呢?也许以下几点会带给你一些启发:

第一,学习基本的哲学理论,做个初级的“哲学家”。既然哲学对于投资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我们首先就来对哲学进行一些系统的学习吧,要知道空中楼阁是无法存在于现实之中的,想要凌驾在哲学之上,直接获取完美的投资哲学是不可能的事情。放弃一些偏执的想法,脚踏实地学习一些哲学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要善于将其中的观点与投资的实际联系起来,勤于思考,善于凝练,渐渐地你会发现,原来投资与哲学之间真的可以融会贯通,而你的投资哲学也几乎要呼之欲出了。

第二,从哲学中提炼观点,运用到金融投资中去。不论是对“反射理论”、“盛衰理论”的精心提炼还是对“对冲基金杠杆原理”的完美运用,都是索罗斯将哲学方法运用到金融投资的成功案例,可以说,索罗斯的哲学理论对世界投资哲学的贡献十分巨大,这不只成为索罗斯成功投资的基石,也引发了金融界的投资哲学风暴。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拥有如同索罗斯一般的哲学理论修养和缜密睿智的思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在浩瀚的哲学海洋中获取哪怕是一朵浪花的力量,转化为指导自己投资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相信由哲学而发的思路和判断必将是正确的,并且通过不断地积累,你会欣喜地发现,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你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自己的投资哲学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第三,投资哲学一旦建立,就要做它最忠实的膜拜者。作为一名投资者,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一定会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哲学,其优劣我们暂不做评论,现在我们要说的是,在各自投资哲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下,投资者们一般都会不自觉地遵循一种规律,使用一种方法,但在市场严重动荡或失去规律时,也会出现例外的情况,投资者们会在不自知的状态下被市场的情绪所左右,引发或贪婪、或恐惧的投资波动。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投资哲学,忠实于自己的投资哲学,并以投资哲学作为最终衡量投资行为利弊得失的重要标杆,只有这样,才能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投资中始终保持冷静和睿智,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稳中取胜。

导读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就会乱,难以成功。规矩确实使很多人避免了误入歧途,但是墨守成规的作风却又是限制人类发展的重要原因。

规则的制定总有偏差,规则的制定不是能适宜所有人和适合所有情况的。一切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而规则却是自己不会变动的。人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规则就成了束缚。所以为人办事,要懂得尝试新的办法,另辟蹊径达成目标。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以2分优势领先,一般来说已稳操胜券。但是,根据那次比赛循环制规则,保加利亚队必须赢得5分以上才能取胜。可要用剩下的8秒钟赢得3分,谈何容易。

这时,保加利亚队教练,突然请求暂停。场上观众都认为保加利亚队大势已去。

暂停结束后,比赛继续进行,这时,场上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场面:保加利亚队的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全场观众目瞪口呆。全场比赛时间到,裁判只好宣布,双方战平,需对阵加时赛。

这时,全场观众掌声雷鸣。保加利亚队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

结果,在加时赛时,保加利亚队净赢6分,光荣出线。

保加利亚队如果按照规则那么他们必将没有出线的希望,关键时刻向自家篮投去,这种不拘泥规则的做法才让保加利亚队光荣出线。

培根说:“太过重视行为规则与拘泥形式,以致在事业上坐失良机,那损失是很大的。”遵循规则可以使你四平八稳、安心地前进,但是你要想突破就必须学会打破规则。有些不能标准化的东西就应该打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用这句蜚声中外的“猫论”,开启了中国30年来起步阶段的飞速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不拘泥规则所带来的成果。

索罗斯说:“我首先是个遵守规则的人。但是当规则不能保护我时,我就要推翻这个规则,重建一个新的规则、好的规则。”

和所有真正出色的投资者一样,索罗斯在投资前也会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他深信要想投资成功必须通过自身不断的调查和分析。因为进行市场调查可以保证投资者即时掌握最新的投资信息,增加对投资目标的实际情况了解,避免受到错误的看法和观点的影响。但索罗斯和大多数投资者不一样的是,他选择的是:先投资,再调查。“先投资,再调查”正是索罗斯不拘泥规则的表现。

索罗斯是一个懂得创新的人,他的投资理念都是打破常规的,是前人还没有想到的。在金融市场谁先得先机谁就获得财富,因循守旧的人是难成大器的。规则有时候是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事物,我们当然可以照着食谱做食物,在通衢大道上开车,踩着前人留下的足迹前进,但是,你要有大的发展你就要愿意突破传统想法,要学会打破常规。要取得成功就不能拘泥于规则。

有位学者总结了一句话。他说:“当你不再一步一步地机械行事时,一切妙事都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