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8835100000004

第4章 不计一时之失,方可长久获利

在巴菲特从事投资的几十年里,他一路攻城略地、过关斩将使自己成为了投资界里不败的神话。但是巴菲特本人却认为他的成就来自于自己曾经所犯下的错误。这个错误指的就是巴菲特曾在上个世纪60年代投入近百万美元控制了登普斯特·米尔制造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这里就要提到他的老师格雷厄姆。可以说正是这位华尔街的大师级人物将巴菲特带入了投资的殿堂,在巴菲特还略显稚嫩的时候,格雷厄姆成为了他的领路人,他开始将自己的投资心得一点一滴地灌输给巴菲特,让巴菲特从中吸取营养,到最后巴菲特已经可以将他的投资理念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了。其中的一个投资理念就是格雷厄姆的以最低的价位购买股票,然后在价格上涨时将其售出。当时的巴菲特对这个理论可谓是深信不疑。但是他却没有发现这个理论本身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它可能会使你买入一家十分糟糕的公司的股票。这样可能会使投资者遭受最大的损失。而巴菲特购买登普斯特·米尔公司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这家公司是一个经营风车和农用设备的传统企业,其实这家公司并不像他的管理者说的那样运营良好,但是巴菲特似乎也并没有在意,因为它的股票价格是十分诱人的。于是巴菲特就成为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然而事实并不像巴菲特所想象的那样顺利,这个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可以忽略的。事实上,它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它的管理层无法让巴菲特充分信任,它的日常开支数额庞大,库存货物严重积压。此时的巴菲特终于意识到他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于是他决定将手中持有的该所有的股票脱手。

但是决定容易做,而要找到一个愿意购买这些股票的人可是要比登天还难了。如果只是少量股份也许脱手还比较容易,但是庞大的数量让巴菲特陷入了痛苦之中。漫长的等待使得巴菲特心急如焚。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巴菲特终于等来了他要找的人,这个人就是哈里·伯特。他给巴菲特的印象是沉稳持重、精明能干,初次见面的惺惺相惜让巴菲特松了一口气,也许此时的巴菲特可以睡个好觉了。

事实证明巴菲特果然没有看错人,登普斯特·米尔公司在哈里·伯特的手里焕发了生机,随着库存的减少,公司开始有了盈余,这让巴菲特开心不已。当巴菲特最终从场有惊无险的投资中脱身时,他不得不承认对于那些糟糕的企业,即使你有通天的本领也不会让它变得可以为你增加利润。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定是明智的,果断的出手使他避免了严重的亏损。

巴菲特曾说过:“我不会只为增加我们公司收入的一点零头就停止一项利润在正常水平以下的业务,但如果公司一旦出现将来可能会大亏本的迹象,那么,哪怕它目前效益很好,也不能继续提供资金。”

在巴菲特看来,聪明的投资者在发觉的投资可能出现亏损的兆头时,他会果断的选择退出。因为他们深刻地懂得不计一时之失,方可长久获利的道理。吃一堑啊长一智的巴菲特从那次失败的投资中学到了让他受益终生的道理。他认为,在寻找投资企业时,不要贪图它低廉的价格,这种低廉的价格很可能会使你泥足深陷,一旦判断出它不符合你的标准,那么你就不要有一丝一毫的犹豫,立刻放弃。道理很简单,对于这种没有持久竞争力的企业,在将来的竞争中一定会处于劣势,它不可能有让投资者获利的能力。

我们不妨再来看一看巴菲特的另一个聪明的退出决策。在巴菲特早期所投资的众多企业里,有一个企业叫伯克希尔棉花制造公司是巴菲特最早投资的企业。这家公司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这个公司经过合并之后,终于跻身于英国实力最强的工业公司的行列。但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时候,公司经营情况出现了问题,于是公司高层决定对公司进行重大调整,便把该公司同哈萨威制造公司进行了合并。但是事实并不像他们当初所想象的那样乐观,公司经营利润仍然没有停止下滑的脚步,公司股东的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随着损失的有增无减,公司的股东们的信心也在被一点点的被啃噬。于是他们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并开始考率从纺织行业撤资。但当时的巴菲特却认为继续经营纺织品业务并非像股东们想象的那样让人失望,尤其是对于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来说,因为相比之下,公司无论是在员工素质还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他选择继续等待公司走出困境的那一天,但残酷的现实终于将巴菲特最后的希望打碎。

纺织业以它固有的特点已经决定了它并不是那种属于高回报率的行业。从技术层面来讲,纺织业的技术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即使是像伯克希尔·哈萨威这样的大型生产企业也并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如此一来,就很难和其他竞争者拉开距离,可想而知,它创造利润的难度有多大。再加上巨大的资本投入,这对于本已负重累累的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来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这让向来信心十足的巴菲特突然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正当他进退维谷时,1980年的公司年报让巴菲特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做出了结束纺织业务的决定。在巴菲特看来,虽然放弃这个历史悠久的业务让他有些不舍,但是他必须冷静地面对公司所处的现状,经营一个企业来不得半点意气用事,因为你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将会对企业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这次的放弃让巴菲特学到了很多,经历了一次内心的折磨之后,他知道了只有懂得如何放弃,才能迎接新的开始,才能走得更远,看得更高。于是他开始重新谋划他的未来。

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他们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似乎普遍缺乏一种投资者本应具有的素质。当利润突然来到眼前时,他们在大喜过望之后立刻变得忧虑重重起来,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利润会在下一秒得无影无踪。于是他们就选择尽快卖出,以便从中得利。他们似乎并不知道这是长久获利的大忌。而当眼看损失在一步步向他们慢慢逼近时,他们便开始幻想不久的将来股价还会出现上涨,只要继续等待一定还会反败为胜。但他们永远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沉浸在幻想中时,灾难已经叩开了他的大门。

在巴菲特看来,这些投资者都是情绪的阶下囚,面对失与得的相互交织,他们方寸大乱,手足无措,内心的严重失衡最终把他们托进了失败的深渊。所以巴菲特告诫所有投资者,前进需要勇气和智慧,退出需要的则是破釜沉舟的果敢与气魄。看看那些声名显赫的投资大师们吧,他们都是驾驭情绪的高手,他们都是不计一时得失,放眼未来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