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醉春风
8859600000013

第13章 诗词卷(3)

一个初中生,写出这么感人的诗,能打动读者的心,是多么的不容易,诗的背后有多少努力和艰辛。

路是走出来的,你的质朴,你的执著,你的这份对文学的爱,决定着你的成功。真的当我看你的诗时,烧糊了一锅饭,来日得还我。

——河北邢台《东方文学》主编邱洁

弟不但新诗写得好,古词更好,《柳梢青》和《玉楼春·夜读红楼》颇佳,一定能成大器。愿弟如青鸟,腾云驾雾。

——南京湖熟电视台方舟

《观杨丽萍舞〈两棵树〉》以及《邀李白行吟》均已收阅,本部认为你的写作基础较好。就作品本身而言,主题突出,描写细微,以诗歌的形式形象地描绘出杨丽萍的美丽舞姿,而《邀李白行吟》更是独具风格,以此揭示了现今社会的弊病现象,值得深思,作品可读性较强。望你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诗篇来。

——宁夏银川《朔方》编辑部

世纪之光,青鸟繁忙。新春崭新,天道酬勤。

——内蒙古乌达矿务局发电厂小学许培龙

我看了你的诗,发现无论哪一首都隐含着一种淡淡的思,你说呢特别是“风花雪月”、“红墙在望”、“鸳鸯蝴蝶”篇,我想这或许是你身在异乡的感受吧。看了你的信,着实使我大吃一惊,想不到你竟然只上到初二,但你写的诗很好。我想,大概诗人都是靠生活写诗的吧。你说呢?

——江苏省(镇江)药科学校殷瑛

回味《青鸟》,你的喜怒哀乐尽皆眼底,荡在心中的涟漪久久不能散去!我第一次深入一个男性至情至性的心灵境界,领悟到禅式的感悟与诗情的美韵、现代诗词的风格,来自你情感澎湃的灵魂、呕心沥血的执著,同时体验到你创作的艰苦与辉煌成就以及生活的血泪历程。在这里,我代表曾经拥有《青鸟》的读者,深深的说声谢谢了,愿您创作出更加感人的作品!

甘肃兰州第一毛针织绒分厂李晓静

其实,我探究的目光总想从你的诗里、你的照片中寻找答案。因为我一直想象不出你是怎样一位博学、儒雅的男子,你的心中究竟蕴藏着怎样一份细致的男儿情怀,才让爱情这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在你的笔下得到如此之美的诠释。爱情的林林总总:痛楚与迷离、温柔与高贵,无不在你的泼墨重笔下汩汩流淌,淌进每一位爱诗的读者心中。

从来没有如此地喜欢某人的诗而令自己陷入物我两忘的境地,令自己活得不太真实亦不太确切,在虚幻的思维意识中体验时光倒流,和那些才子佳人、将军千金窃窃私语……真的,走进你的诗便委实地不愿出来。

——河北冀州李梅晓

先生的文章也已拜读,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凄美的动人故事,隐去了情节,却能读出温馨的颤动,是一篇不错的小小说。

——北京《学习方法报·文学写作版》主编笑琰

读过你的大作,了解到你的冷静、善良、执著、坚强、淡泊、忧郁却又苦求钟情。你的故事美丽动人,却又十分凄凉,让人读后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也许,正如你所说,遗憾着是美丽的。但愿好人终有好梦!愿你美梦成真、心想事成!

——江西徐仙英

读了你的文章后,突然感到你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我在不知不觉中站在我房里中国地图前对“河南”二字久久凝望。

当我读了你的童年时,竟下意识地伸出我那双干瘦的手,想把那个可爱的孩童高高举起,这个诚实聪明充满幻想和希望的孩儿太可爱了。当我读到十六岁的尼就“寒窗远去”时,我震撼、我悲伤、流泪了。你是个了不起的青年,你是个勇敢的涉水者,你已到达理想的彼岸……

——广西河池金城江李定璇

到凌晨一点时,我大致拜读完了哥哥的大作。词语优美、文笔细腻感人,从中看得出哥哥的确可与唐伯虎媲美,是现代的另一风流才子。

东莞赵艳梅

好小子,您真不是凡夫俗子!闹得我一夜没有睡好,一直把您的作品读完为止。我觉得您比当年的刘绍棠还棒。我觉得他有点图解政策,是被“拔”上去的,而您却是凭空干出来的,真是旱地拔葱,一跃而上。

——山东夏津侯英汉

《油菜花儿开》是一篇富有诗意的小小说妙品。人物性格,随着“油菜花儿几度开”而徐徐展开。

女人“羞红的脸也像一朵油菜花”;

“女人的心里热热的,感到幸福像油菜花儿朵朵开放”;

女人拉风箱时眼见“呼呼生风火苗乱窜,多像男人火一样的激情”;

结尾又是“泪眼朦胧中,女人又看到了满山遍野的油菜花正金灿灿地开放……”

然而,在我的眼里却看到女人的“心花”焉了!

真可谓凄美绝伦!

真可谓妙笔生“花”!

——北京杨枫

小小说《油菜花儿开》优点很多,千字短文竟把小说的特点体现得面面俱到。

小说开头一语破题,为小说情节拉开序幕。全篇沿着“花”的线索刻画人物。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清晰明目,作者在小说情节发展与高潮之间和结局之后成功地运用了插叙进行铺垫,增加了小说悲剧性的表达效果,结构紧凑。我认为作者最成功的一点是口语写作,语言生动富有诗意,如“男人只轻轻一放,女人就倒了”、“呼呼生风火苗乱窜,多像男人火一样的激情”等等。

这篇小小说实属不可多得,娴熟的技巧处处表现出作者大家手笔的风范。

——黑龙江杨世敏

读了你的诗意小小说妙品《油菜花儿开》,我不由想起高中学过的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其相同之处就在于场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美好心灵。作品都体现诗的意境、画面美,不同的则是写作背景不同,自然特色也不一样。一篇以描写为主,一篇以对话为主。《荷花淀》是人物对话现真情;《油菜花儿开》则是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写意传神,活灵活现。

广西武宁谢敏智

你的武侠小小说《深谷幽兰》仅三个人、一千字,却构成一幅使人惊呼、揪人肺腑的神奇画面。绝妙!云儿临终求吻、大侠长跪不起,将永留记忆中。聪明的作者!

——广西河池李定璇

古典情怀的现代重构

——论李新春诗歌

丁功谊

在纯文学日益冷清的年代,民间还有一大群爱好者在寂寞地坚守着他们的理想。作为近邻,我上门拜访了李新春。和刊登的相片相比,新春显得更加年轻、儒雅、英俊。新春取出了他在京城出版的诗集《青鸟》以及一些旧作,希望我能予以批评。我读着李新春的诗歌,如同品味着清冽的山泉,让我倍长精神。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面临着商品大潮的冲击和庸俗文化的泛滥,日益陷入苍凉、孤寂的境地。而诗歌,作为纯文学的代表和标志,正面临严重的考验和痛苦的抉择。现代新诗往何处去,成为当前我们要认真思索的课题。李新春,一个在民间默默耕耘的诗人,执著地固守他内心的理想。他的诗是日常经验和智性写作的结合,是对古代传说及古典诗词进行现代诠释和观照,体现诗画一体、意境悠远的艺术特色。从这样一位民间诗人的创作中,我们可以依稀感受到未来诗歌发展的前景。

一、古典情怀的现代重构

九十年代中后期,李新春在北京度过了几年,那是他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李新春在创作中常常把目光投向中国古典诗歌,在古典诗歌中充分汲取创作的营养,古典诗歌是李新春创作的一个主要源泉。他对古典诗歌的化用、改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意,二是诗心。这两方面的结合使得他诗歌具有古典情怀的现代品格。我们来看诗人对豫剧《风流才子》的敏锐感受:

只临去秋波那一转/竟颠倒了整个江南

——听豫剧《风流才子》

新春化听觉为视觉,以通感的手法,表现出爱情的力量以及豫剧艺术的巨大震撼力。这种力量却是以美好的感受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久久回味着近五百年前江南唐伯虎初遇秋香的动人一瞬。又如《江南》:

江南可采莲/我自水乡而来的妹子/划一船歌谣而来/在羞涩的莲韵里/寻觅古老又新鲜的爱情

这是对古典诗歌的现代诠释,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互译的层面上,而是重新描绘全新而又暗含诗意的意境,使读者在现代诗和古典诗的同一个审美空间里感受语言的神奇力量以及诗境的优美动人。李新春并没有停留抒写古典情怀的层面上。前人的辞章、典故、意境能表现古典的情怀,但是如果纯粹依赖传统诗歌所提供的题材、意象等各种资源,描摹历史故事和人物,都不能把诗意提升到更高的层面上,而必须在引人中国人文传统精神的同时,以现代人的眼光对古代的人文历史进行全新的诠释、观照和建构。新春对此进行了思考,他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诠释古代的传说、经典,例如《潘金莲》诗:

恍惚记得/一场宋时的雨/捉弄着一片落叶/雨中无助的漂泊/沧桑了千百年/一幅欲言又止的唇/想要述说什么/又无奈地缄默

长夜迢迢/有一种风情/绽放成无言的幽怨/后庭花落的窗前/我听到一声长长的哀叹/——为什么我是一个女人

诗中充满对潘金莲这样一个弱女子的同情,潘金莲这个千百年来受到指责、批判的女子何尝不是受封建压迫而令人叹息的牺牲品,她以越轨的方式追求自己所认为的幸福而不可得,她对自身命运的无力改变最终导致悲剧的结局。李新春在诗中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为什么是一个女人这是以全新视角对古典的解读,阅读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颗真诚富有同情的诗心。这类诗歌还有很多,如《西施》、《杨贵妃》、《金瓶梅》等。

二、诗画相兼的艺术品格

李新春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他极其重视并努力追求诗歌中的意境,他的诗歌具有唐宋人讲究的诗画相兼的艺术品格。

谁牵了牛绳/在柳荫道里独行/乌鸣云间的声音/在流水间叮咚/一一滑落

听小夜曲《回家》

诗句简短而意蕴悠远,鸟鸣云间、柳荫放牛,新春把此种田园牧歌情调展现在我们面前,有谁会想到这是诗人在描绘一支小夜曲呢这样的诗还有《观芭蕾舞<天鹅湖>》、《听唢呐曲<百鸟朝凤>》、《听古筝<渔舟唱晚>》等,都体现了诗画同源一体的特点。又如《雪恋》:“雪雪雪雪雪雪雪雪/狂舞着一夜皆白/密密泼撒着冬韵/斜织一帘旧梦/雪雪雪雪雪雪雪雪。”这是图像诗了,借用十六个“雪”字构成漫天飞舞的大雪图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这里,诗歌不仅用来听,还可以用来看。

在都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里,李新春以一种诗性的方式,为自己乃至人们提供一种精神家园。李新春的诗中有忧伤的爱情,有寂寞的乡愁,有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细微真切的感受。他从民间中走来,汲取的是我们先辈宝贵的古典文化传统,超越了民间浅俗的艺术趣味。他的诗是日常经验和智性写作的结合,是对古代传说及古典诗词进行现代诠释和观照,体现诗画一体、意境悠远的艺术特色。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他坚守着内心深处的文学理想,默默执著地耕耘,抛弃了我们日常经验中趋于苍白、破碎乃至虚无的东西,在现实的挤压和生存的艰难中以一颗赤子之心歌咏着自然、青春、爱情。透过这样一位民间诗人自觉地创作,我们有理由说,文学不会在商品大潮中迷失它自身,我们可以对未来诗歌的发展充满信心。

(注:此文有删节,作者时为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现为江西井冈山大学教授)

2004/6《东方文学》2004/1115《雷池文化》

——2004/12/31《作家报》——《光明日报·光明网》

品评《青鸟》

河北李梅晓

当那只《青鸟》“以一种玄奥的姿势/翩翔于层林尽染的上空/震动青青的翼”深情伫立于我光洁的案头,我的眼睛湿润了,为那远隔千山万水的思念。

初读新春的诗,他的笔触细腻得惊人,常让人在怦然心动中心存疑惑:是否出于女性之手《读陆游的〈钗头凤〉》中,“我读懂了红酥手的柔弱/我理解了黄藤酒的断肠/我明白了依依的宫墙柳/怎样的在满城春色中憔悴”。那正是人人心中所有、却无法用笔描摹的一抹遗憾,而新春却可以信手拈来,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比妥帖。

《林黛玉》《金瓶梅》《夜读水浒》,让我爱不释手,反复诵读的同时更让我讶异:新春究竟有着怎样的博学、怎样深厚的文学修养,才能锻造出字字珠玑的佳作,而且语言精辟、视觉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