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都知道蝉吧,是啊,有谁会不知道它呢?在昆虫的世界里,它可是鼎鼎大名的歌唱家。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大人们教给我们关于蝉的诗句,当外面寒风凛冽的时候,可怜的蝉什么也没有,只能去它的邻居蚂蚁家借粮食,却遭到了无情的嘲讽:
原来你在唱歌啊!这真使我喜悦。
那么,现在去跳舞吧。
在成长的岁月长河里,这两句诗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很多人并没有听过蝉的歌唱,却都知道在蚂蚁面前,蝉永远是那个狼狈而楚楚可怜的模样。关于蝉的悲惨故事和它的大名气总是能在孩子的脑袋里面被永远地保留下来,后来成了寓言故事的题材:在冬天到来的时候,蝉总是要一边去向别人乞讨一些麦子,一边可怜兮兮地在寒风中寻找小蚯蚓和苍蝇充饥。不过实际上蝉并不会在冬天出没,当然那些食物也是从来不合它的口味的。
这些寓言故事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错误,像拉封丹的寓言故事在写蝉的时候,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蝉,没有听过蝉歌唱,而且兔子雅诺生活的地方是没有蝉的,他把蚱蜢当成蝉来写了。还有给拉封丹的寓言配图的画家格兰维尔也犯了一样的错误,在他的画里,蚂蚁被打扮成一个勤劳的家庭主妇,在家门口非常不屑地背对着可怜的乞讨者,那位戴着大帽子、弹着吉他的蝉完全是蚱蜢的样子,他也不知道蝉到底是什么样的。另外,拉封丹的这个小故事的主题实际上来源于另一位写寓言的作家的灵感,蝉的自私自利和受到蚂蚁的嘲讽历史非常悠久了。
这个故事是从希腊流传开来的,在这盛产蝉和橄榄树的国度,讲故事的人应该是对蝉有一定的了解。在我家乡的村庄里,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冬天是没有蝉的,也看到过还是幼虫的蝉宝宝,它们是怎么慢慢地长大,爬到树上,褪去它们背上的壳,变成一只蝉,又从嫩绿色变成棕色的。既然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然也包括写故事的那个人,那么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一个错误呢?看来这位希腊的预言家比拉封丹更加不能原谅,他并不用心去了解生活在他周围的真实的蝉,只是去讲书本里面的那种蝉,未免也太古板了。不过我们也不能过分责怪他,他其实也是抄袭了一个古老的印度传说:如果在生活里面不为未来打算,以后一定要吃苦头。印度人喜爱昆虫,是它们的好朋友,当然不可能犯下这种错误,那么我们只能做出这样的猜测:故事里面的主角不是蝉,而是一种跟蝉生活习惯比较接近的昆虫。
这个故事来源于希腊,经过漫长的岁月,在流传的过程中,很好地保留了原来的味道,也难免改动了许多细节,但它带给孩子无数的哲思和快乐。希腊没有印度故事里的那种昆虫,于是只好用蝉来代替,就像在拉封丹的故事里蝉又被蚱蜢代替一样,既然错误已经形成,也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那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了。
现在让我们来为这位受到寓言污蔑的歌唱家说句公道话吧。首先我必须要承认,蝉的确是一位很讨厌的邻居,它那高亢嘹亮的歌唱简直让人无法思考,头晕脑涨,什么事都做不了。天啊,它真是我的灾难!听说雅典人还特地把它们养在笼子里欣赏那样的歌唱呢,但对于我就是一种折磨。蝉啊,现在我在写你们的故事,你们能不能发发善心降低一点音量呢?
事实告诉我们,寓言家们是荒唐而滑稽的,并且描述的与实际恰恰相反。蝉从来不向任何人乞讨,反而是蚂蚁,贪婪的剥削者,它来到蝉的门前,狡猾地掠夺它的粮食,这个可耻的强盗。你也许不明白,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也很少有人知道,让我来解释一下吧。
在七月热得发昏的午后,太阳烘烤着大地,昆虫们都热得口干舌燥,蚂蚁已经筋疲力尽,四处寻找水解渴,而蝉呢,它优雅地用自己锐利的喙刺进多汁的树皮里面,酣畅淋漓地喝了个够,一边沉浸在歌唱的喜悦中,一边享受人生。接着,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其他口渴的昆虫发现了这个往外冒着甘汁的宝地,陆陆续续全来了,善良淳朴的蝉于是好心地撑起一点身子,好让它们过来喝一点,没想到这些讨厌鬼急躁又没有礼貌,欲望驱使它们想把蝉赶走。最可恨的就是蚂蚁,它无休无止地骚扰着蝉,使劲浑身解数想让它离开,终于蝉放弃了,它无奈地朝它们撒了泡尿,走开了。如果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它们一定还会不管三七二十一毫不犹豫地凑过去猛吸上一大口。
看吧,和寓言里正好相反,贪婪而喜欢掠夺的是蚂蚁,善良而喜欢与人分享的反而是蝉。下面这个例子更能说明它们的反差。当蝉生命枯竭的时候,掉到地上,尸体被太阳烤干,蚂蚁就把它们肢解弄碎了当做粮食运回去。更多的时候是蝉还活着就被它们肢解了,蝉可怜地抖动着,呼喊着再等一等吧,再等一等吧,却无济于事,画面真是惨不忍睹。这才是蚂蚁的天性,残酷的肉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