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时代缩影的观察
88601800000018

第18章 跨入选择的时代

第二辑

所谓“柔韧”,即“柔”字当头,“韧”为内核,形成“开放、融合、创新、变革”这些新的文化元素,对强势的西方文化采取了吸收它、改变它的姿态,在吸收中改变,在改变中生出新的文化生态。

这种柔韧的文化元素,首先从社会生活的细枝末节上,对西方文化尽情地显露出吸收它、改变它的奇异作用。

这种柔韧的文化元素,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上,照样对西方文化采取吸收它、改变它的方式,显出自己的弹性与张力。

柔韧的中国文化在坚持自己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

恍然间,中国人开始跨入选择的时代。

在浩如烟海的中文词汇中,“选择”这个中性词,普普通通,毫不起眼。

然而,选择,对于什么都缺、什么都穷的中国人,却是罕见的稀缺品,中国人从来无可选择、无法选择。在中国,倘若可以凭着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自然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进步。

选择,就是在众多的比较和鉴别中,选而择之。选择时代,意味着物品的丰富、需求的多元、思想与文化的活跃。这样的时代,当然应是现代的社会了。

与选择相对应的,是分配。中国人的选择时代,是由分配时代过来的,也就是计划经济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权力高度集中,商品极度匮乏,由此形成自上而下的分配体制,让每一个人都难以独立生存。

计划经济时代,人最基本的食品和生活用品,都实行严格的配额制,从粮食、食用油、肉类、白糖到棉布、肥皂、火柴等,都要凭票供应。不胜枚举的票,有的是以斤以两计量,如粮票、油票、肉票等;有的是以尺以寸发放,如布票,每人每年一丈六尺五寸,从夏天的短裤、汗衫到冬天的棉衣棉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靠这一丈六尺五寸的布片来遮挡了。许多人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票证,以作为困难时代的见证。

如果说,商品紧缺造成人的基本生存都别无选择的话,那么,社会的等级制度,则又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人的社会地位的别无选择,这种别无选择,让人更加无奈和无望,极大地压抑和窒息了人的发展空间。

人的社会地位的无可选择,在当年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户口本、家庭出身、工作单位上。若以现今的眼光,这三者对人的发展根本无足轻重,然而在当时,却成为人不可改变的决定因素,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尽在其中。

户口本。这个手掌一般大的本子,却是人的命根所在、命脉所系。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若有幸生在城市,拥有了城市户口,就拥有了赖以生存的食品等配额,拥有了就业分配的可能,在无法选择的时代,比农村户口多了一些选择。至少,城市无法立足,还可以选择下乡,农村户口便没有了这种福分:农民除了种地,还是种地。

家庭出身。这在当时,无比重要。家庭出身构成了社会等级,这种社会等级是天生的,不可选择的。革命家庭出身,便自然拥有革命的光环,也就有了非同一般的人生道路。而基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除了做工人,就是当农民,不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至于反动家庭的出身,就成为被教育改造的子女,遭受种种的歧视与限制,唯一选择就是与家庭划清界限。

工作单位。人参加工作,就有一个单位。农民所在的生产大队,也相当于一个单位。单位,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无所不管。结婚,要单位出具证明,单位同意,方可成婚。外出,要单位开介绍信,凭介绍信才能找旅馆住宿。子女入团、入党、入学、参军,都得父母所在单位政治审查。每一个工作单位,都设置了相应的管人、管思想、管政治的部门,单位可以根据每个时期不同的政治运动,监管人、审查人、批斗处分人。人在单位,关键的选择就是老老实实地工作。

计划经济其实排斥了人的自主选择。它的制度框架在本质上是自上而下,上与下的关系就是分配与服从的关系,指令与执行的关系。在那个年代,一些响亮的口号,就是这种自上而下体制的呼应,如“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所谓“准备”,就是服从分配的“准备”,最声势浩大的分配应是上山下乡,一道指令,几百万学生全部分配到乡下当农民。又如“出身不由己,道路任选择”,这是鼓励反动家庭出身的子女背叛家庭,这才是唯一选择。还有很多喊得很响的口号,“扎根边疆,扎根农村”、“做一辈子革命的螺丝钉”等等,人们都自觉地去做,就如螺丝钉一样,默默地拧在社会这部大机器上。

无自由,即无选择。计划经济体制之所以被中国人坚决地摒弃,就在于这种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力。这样的体制,最后选择的竟是“崩溃的边缘”。

走投无路的计划经济终究过去。中国人选择了改革开放,选择了市场经济,这大概是中国人有史以来最有意义的选择,揭开了中国现代文明灿烂的一页。

于无声处听惊雷,巨大的进步竟是从细微之处阵阵地爆发,选择的力量,推动了历史沉重的车轮。

取消家庭成分。家庭成分,曾经是中国人政治面貌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家庭成分划定人的政治等级,决定人的社会地位,本不该有的阶级烙印深深地打在了人的灵魂上。取消家庭成分,把人从沉重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所有的人生而平等,这是“文革”结束后,打破人的精神枷锁的重大举措。这一天悄然而临,没有欢庆的鼓乐,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人们以尊严迎接到来的尊严:有尊严才有真正的选择。

允许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其实是人原本应有的权利,天经地义。然而在当时,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选择,竟要冒天大的风险。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为了获得对土地自主承包的权利,在一个谁都没有察觉的夜晚,写下了震惊中国的农民血书,这一夜,竟演绎了中国历史上可歌可泣的惊天事变,实现自主选择竟是如此悲壮。所幸,计划经济大厦已然摧枯拉朽,小岗村农民血的突破,催生了波澜壮阔的全民创业:个体承包起来了,乡镇企业起来了,市场起来了,中国人的选择时代开始了。

倡导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便会激发全民族的勃勃生机,一个国家之发达,无不始于此。举国上下敢于思考、敢于实践,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中国人迎来了亘古未有的好时代:一个科学的、进步的世界就在眼前,灿烂的人类文明如此近距离地让中国人亲身感受。中国人开始了选择。

有选择,才有发展,才有进步。

中国人选择了市场和商品,便有了全世界都为之惊讶的商品海洋,昔日凭票凭证的困窘与苦难,已然冰消瓦解。

中国人选择了贸易和投资,便有了不可思议的世界之中国、中国之世界,昔日举步维艰的无助与无奈,自然一去不回。

中国人选择了开放与融合,便有了令人欣喜的和谐与进步,昔日的困守之国与困顿之民,已然融入了世界文明的洋流。

中国人选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便有了一举崛起的高速路网;中国人选择移动通讯,便有了全球瞠目的移动网络,古老辽阔的国土,有了全新的时空概念。

中国人选择出国留学,便有潮涌般的学子,出现在遍及全世界的大学课堂里,让科学与文化无国界之分。

中国人选择出国旅游,便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中国人活跃的身影,成为世界的一员。

中国人获得了选择的权利,便谱写出如此壮丽的神话一般的历史。

走上选择之路的中国人,不会后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