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时代缩影的观察
88601800000020

第20章 惊人之变与惊人不变

这是一个最有变化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少变化的时代。

这看似矛盾,却是当今中国的真实图像。

中国文化从本质上崇尚变,古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穷则变,变则通”。一部《易经》,其实就是一部“变经”,通篇贯穿变的哲学。先秦的社会,是清末以前中国变动最激烈的社会,各种思想和观念,激荡风云,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中国人却也有固守不变的传统。秦汉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如凝固了一般,鲜有变动。在思想文化方面,变的观念也相对地少了。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人被“统于一尊”,只有朝代的更替,却无思想文化之巨变。

清末以后,在西方文化冲突下,中国终究开始变了,“夫中国亦何尝不变哉!”,“不知孔子而处于今日,亦不得不一变”,朝野人士,无论何种心态,都不得不面对变革的时代。

或是饶有生气地变,或是墨守成规千年不变,最终难以维持而不得不变,这便是中国历史演进的特有格局。

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亘古未有的历史巨变,天翻地覆,华夏每寸土地,都经受现代化的暴风骤雨般的洗礼,天下物事,无不在变。

一个商品奇缺、定量供应的票证大国,三十余年间,便成为一个商品极大丰富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出口大国。

高速公路从零公里起步,又是三十余年间,便在辽阔的国土上建起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高速公路方兴未艾,高速铁路又呼啸而来。

还是短短的三十余年,中国成为移动通信大国,十多亿人编织起举世罕见的通信网络,“移动通信”最终“移动了中国”。

三十余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挥手之间,在中国,却能万众一心,拔地而起,移山填海,点石成金,亿万农民告别了苦守千年的黄土地,数亿城市人过上了现代的都市生活。

国家意志与人民创造凝合在一起,汇成了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一穷二白的中国,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惊人之变。

今日之中国,天天在变,时时在变。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但凡有变化之处,便有不变之处,恍如正在生长之树,却总被藤蔓杂枝牢牢地缠住,无法自由地成长。

惊人之变与惊人之不变,竟然如此不可思议地盘绕在一起。

中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地变,美丽的城市,整洁的设施,与欧美国家的城市几无二致。中国人的陋习却一成不变:在公共场所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污损公物,大声喧嚷,争先恐后地挤挤攘攘,一言不合便争吵斗殴,现代文明的环境,任意糟蹋,充塞着粗鄙的陋习。

中国人的联系方式前所未有地在变:移动通信彻底改变了人的通话方式,远隔千山万水都能瞬间听到真实的声音。然而,中国人讲真话依然是难能可贵的品质;电脑打字改变了人的书写方式,键盘和网络将文字快速地传输。然而,先进的技术手段无法表达人的真实思想,千篇一律的官样文章、八股文章,年复一年地写,真实的思想总是躲在文字的后面。

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在快速地变化,资源的市场配置,人的自由流动、自由选择,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时代潮流,市场经济让中国活力四射。然而,经济和社会的治理方式却依然是僵化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用文件统一思想,指导工作,用会议部署落实。永远不变的是,无数的会场在开无数的会议,无数的会议在教育无数的群众。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上智下愚的思维方式,一代一代地沿袭下来,中国人身体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脑袋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的历史,现在也在变,更确切地说,变得离真相越来越近。千年的封建史,百年的近代史,被掩盖、被谎言、被扭曲的,实在太多。史料的发掘,信息的公开,理念的进步,原有的历史知识,不能不变:中国的现代文明,就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向世界先进文明学习的成果;中国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中国的进步,本质上就是沿着人类进步的方向,不可逆转地前进着。历史在改变,然而,中国人的历史观却依然不变:中国人仍然迷信暴力,认为唯有暴力,才能改变历史;仍然迷信个人的力量和作用,而无视历史潮流的趋势与方向;仍然迷信权力,而不问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正义。

倘若睁大了眼睛仔细看,惊人之不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竟有如此之多:

在快速发展的航空业,卫星导航,精确控制,现代科学技术几乎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中国民航的客机惊人地没有准时的概念,几十年不变地误点。

在体现秩序的现代城市,各项管理规则如影随形,人们却依然无视最基本的秩序,把都市当荒野,习以为常地乱穿马路、乱闯红灯。

在快速变革的现代社会,中国人依然喜欢吃、喜欢喝,依然喜欢日日聚会,无节制地吃喝,以享受“舌尖上的中国”为快乐。

在高楼栉比、人流密集的都市,人们依然不计后果地用农耕时代的方式寻乐,点爆竹、放烟火,烟雾腾腾,火星四窜,每每付出惨重的代价,也无法改变这种低俗的快乐方式。

在热闹的广场,在宁静的社区,人们还是喜欢一群一群地高唱往日的歌曲,沉浸在狂热的岁月里,而无视他人,无视秩序。

在乡村,在城市,都能看到大幅的标语,口号即权威,各种鼓动式的、任务型的、告示性的标语口号,永远不会退出人们的视野,居高临下地指导一切。

在人际关系上,依然崇尚门第和等级,以家族的荣耀为荣耀,以父母的显赫为显赫,现代社会,仍然刻印着封建的色彩,背景和关系依然胜于能力。

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没有变,还是喜欢“三国”中的权谋、“水浒”中的暴力,依依不舍地看着成百上千的嫔妃与皇帝的艳情,津津有味地看着贯串历史的阴谋与权争。历史糟粕依然是中国人的文化养料。

惊人之变与惊人之不变,大概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景象,现代文明与传统的农耕文明历史性地交会在一起,就如入海的潮流,总在奔腾与回旋。

激浊扬清,所有的不变,总是要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