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卓越工作手册
8860700000030

第30章 随机应变的对外交往艺术

管理技巧

领导者与各界交往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还要把握一定的技巧,要善于随机应变,应付一些偶然发生的交往障碍,这样才能使自己自由地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一展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造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1.企业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技巧

新闻媒体是企业经常接触的沟通对象,与新闻媒体沟通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形象和发展。因此,企业应了解与新闻媒体沟通中存在的困难或可能产生的问题,掌握一定的技巧。

(1)了解沟通的特殊性

企业界与新闻界之间很容易出现紧张和误解:

提出问题的两难,即新闻界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尖锐和敏感,常常使企业难以回答,甚至感到愤怒。

目标和过程的两难,即企业往往强调将取得的成果,而新闻界更加关心取得成果、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过程。

共识和冲突的两难,即企业竭力寻求共识,而新闻界强调冲突,以吸引公众。

保密的两难,即企业强调竞争、领先,从而严守商业秘密,而新闻界强调透明、公开、光明正大。

坦诚与否的两难,即企业界不喜欢在新闻媒体中常常露面、无所不谈的人,而新闻界则喜欢这样坦诚的人。

复杂性与简单性的两难,即企业往往强调关于自身的新闻应尽量具体、全面,而新闻界由于时间的限制则要求企业将新闻内容尽量精简。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些特殊性,领导者才能与新闻媒体进行友善交往和良好沟通。

(2)相互信任体谅,进行有效沟通

企业与新闻媒体的有效沟通,首先应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到坦诚相见,真诚合作。为此,要消除企业与新闻媒体间常常出现的相互抱怨。

媒体经常对企业的抱怨是:试图左右和干预关于企业的新闻内容,违背了新闻自由的原则;侵占有限的版面过度宣传企业自己;采用行贿等手段对新闻记者加以利用,从而影响新闻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对新闻的编辑和原则不理解,横加指责。

企业经常对新闻媒体的抱怨是:对企业抱有偏见;没有报道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对新闻不是一视同仁,播出与否往往与经济利益挂钩;对新闻内容要求过于苛刻,缺乏灵活性。

领导者除了以正确的态度消除以上抱怨之外,在与新闻媒体的有效沟通中还应掌握以下几个技巧: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直接参与。这不仅体现出企业对媒体沟通的重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且也便于回答媒体的提问,传递出的信息也更加可信和具有权威性。

诚实守信。这样才能取得新闻媒体的信任,与之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开展有效的合作。

提供服务。在新闻媒体需要时,提供满意的服务,如及时有效地提供新闻媒体索要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资料,安排好记者的采访,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其完成采访任务。

对新闻媒体播出的企业新闻既不低三下四地乞求,也不无端地吹毛求疵。

不对新闻媒体提出无理要求,尊重其选择。

保证对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有价值,并不断更新内容。

在企业与媒体关系领域中有丰富经验的美国公关咨询专家切斯特·伯格提出以下方针,值得企业借鉴:投公众所好,不是自己所好;尽量以个人名义和口气讲话,这种只代表个人观点的讲话不代表组织,因此会留有余地;谨慎讲话,因为媒体传播非常快,出语不慎往往难以挽回;讲述重要的事实,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保持冷静和理智,尤其是在记者提出具有明显挑战性的问题时;对具有冒犯性的问题,不要重复和反驳,可以回避和绕开;对于明确的问题直截了当地回答,不必拐弯抹角、故弄玄虚;对不清楚和不能回答的问题要坦诚承认并承诺以后会给予满意的答复;讲话要吐露真情,不要虚情假意;不要夸大其词,无中生有。

2.与同行业企业交往的技巧

领导者外交最基本的对象是在生意上与之合作交往的同行。这方面既要有方法策略,又要有智谋技巧。

(1)借助外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联系到一笔不小的业务,而客户要求在某一期限内完成;在这一期限内,单靠本企业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怎么办?推掉生意,眼睁睁地看着客户走掉,既丢失商业机遇,丧失这一笔不小的利润,又使自己形象受损,以后更难以揽到类似的大客户。

想想若是处于总经理地位的你遇到了这类事,该怎么办?

此时一定会明白与对手在进行竞争的同时,还应该与之进行必须的交往。即便企业与对方过去曾有过许多不愉快的事,但为了自己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迅速地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客户的“急活”,你应该胸怀若谷,以一种坦荡的心胸与对手交往,做一个“冤家朋友”。

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的现代电子市场,是一个容纳了几百个摊位的大型电子集市。这些经营者们经营的几乎是同样的产品,他们彼此都是竞争对手,为销售自己的产品而努力。但彼此之间又都是朋友,自己这里缺货,马上推荐顾客到别的柜台去。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古老名句深刻说明了同行之间合作的重要意义,当你方便了别人的时候,总有一天,别人会给你方便;当别人给了你方便的时候,你也会时时想到,在某个时候报答他,还他一个方便。

(2)与其他企业联营时量力而行

企业之间的合作,首先要注意量力而行,要认真考虑是否有能力使合作后的企业继续走向辉煌。

我们来看看五星啤酒的败着。

早在20世纪80年代五星啤酒鼎盛时期,一些发展中的小型啤酒厂纷纷要求与五星联营。五星接受了这种形式,即五星向联营厂提供商标和技术指导,联营厂向五星上交一定的利润。进入90年代,这种联营厂已经发展到四十多家。同时,五星啤酒公司还不惜血本收购了比自己还大的华都啤酒厂,成立了五星集团。五星啤酒公司为此大伤元气,背上了巨额债务。特别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原华都厂生产的劣质五星啤酒开始大量涌入北京市场,致使五星牌啤酒在北京啤酒界的“贵族”地位一落千丈。

再者,由于联营厂家众多,且各自为政,所以五星啤酒还经常在同一市场上发生同室操戈的现象。1994年年底,三环啤酒厂为倾销本厂生产的五星啤酒大幅度降低价格,致使“双合盛”总厂的正宗五星啤酒大量积压;1995年3月,各联营厂家再次发生压低价格的现象,结果铸成了正宗五星啤酒因质优价不廉而卖不过联营五星啤酒的市场现象。

五星啤酒“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深刻教训值得我们好好总结。当年的“国宴啤酒”如今却成了“泛劣产品”,犹如王子落到了贫民窟。贪图一时得利,到头来却毁了自己的牌子。这种事情不光发生在五星啤酒上,比如,上海的有些羊毛衫生产厂家也曾有过同类遭遇。其实,联营并不是坏事。同样也是采取“联营”的方式,为什么可口可乐历经百年而没有砸了自己的牌子,反而名声越来越大?可口可乐目前在中国已有十几家联营分厂,同时在生产同一种牌子的饮料,而且他们还继续计划在中国开设这种罐装厂。其关键的“奥秘”在于严格而统一的生产管理和销售。消费者饮用杭州生产的可口可乐和上海生产的可口可乐,其品味和质量是完全一样的。实际上,这也正是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洋快餐在中国风行一时的“奥秘”所在。五星的失败不在于它本身的质量,而在于它缺乏这种标准而规范的大范围管理能力。凡事应量力而行,不可利令智昏。假如当初的五星将联营的战线缩小一些,管理加强一些,想来也不致落到这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