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88612800000007

第7章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1],能开二月花[2]。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3]。

【简介】

李峤(公元645年—公元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石家庄市)人。唐代诗人。在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与苏味道并称“苏李”。代表作有《风》。

【注释】

[1]解:分解、解散。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2]二月:早春,指农历二月。

[3]斜:倾斜。

【翻译】

风能够吹落晚秋的树叶,也能够使二月的花朵开放。它过江的时候,能够掀起千尺高的巨浪。也能深入到竹林中,让无数的竹子因它而倾斜。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诗歌通篇不出现“风”字,却句句在写“风”,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诗人形象地描写出了风吹过时的各种情形,让我们感受到了风的力量,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写作此诗时愉快的心情。

全诗通篇对仗,工整流利。“能开二月花”是比较形象的说法,春天花儿开放是因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循环变化,冬天过去,春天到来,大地开始回暖,但在春天到来时,人们感受最深的,是迎面吹来的温暖、和煦的春风,所以作者才说是春风把花儿都“吹”开了。“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富有动态感,风儿吹过,江面上波浪翻滚,竹林中所有的竹竿都摇晃了起来。而且,“三秋”“二月”分别代表了秋、春季节,在古代,“春秋”可以表示一年四季。作者在时间点上的选择看似随意,实则很有代表性,表现出“风”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