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杜立德医生
88613400000001

第1章 堤岸泥塘

小朋友们很喜欢听故事,还非常喜欢小动物。在我们小时候,爷爷曾经讲过一个好医生和一群动物的故事。

很多很多年以前,当我们的爷爷还是小孩儿的时候,在英国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名叫约翰·杜立德的医生。

在英国的郊区,分布着无数个景色秀丽的小镇,杜立德医生居住的小镇,叫“堤岸泥塘”。小镇的名字让人感觉脏兮兮的,犹如泥泞小路,其实你到那儿一看,却根本不是这样。

堤岸泥塘小镇上住着很多人家,干净平整的路面通向每家门前,路边各种颜色的花儿随着季节变化争相开放,高高低低的绿色植物和美丽的花儿交相辉映。走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都像走在花园里一样,可见“堤岸泥塘”只是小镇的名字而已。

杜立德医生的家位于小镇的边缘,他的家也就是他的诊所,周围非常安静。其实这座房子并不大,但是庭院却非常宽敞,房子前院后院的所有草坪都修剪得整整齐齐,可见医生对待花草,也像对待他的病人那样细心认真。

庭院里还有几棵倒垂的杨柳,就像少女一样羞羞答答、婀娜多姿。杨柳树旁,几个石凳擦拭得干干净净,这是杜立德医生为朋友们准备的,当朋友们到他的庭院中游玩的时候,这些石凳可以供他们休息。石凳旁还有一张石桌,一把巨大的蓝色遮阳伞为石桌遮去阳光,所有的一切都布置得干净舒适。

说起杜立德医生本人,人们更是要竖起大拇指了,他是一位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医生。爷爷还小的时候曾经听大人说过,博士是教育机构授予的最高一级学位,还没有毕业的博士只能称为博士研究生,只有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士。

杜立德医生不但学历高、知识渊博,家境也非常优越,不过作为医生,最令人称道的还是他医术高明。提起杜立德医生,他的医术那真是远近闻名,“堤岸泥塘”小镇上的男女老幼,没有人不熟悉他,没有人不尊敬他。

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有一种高高的、戴在头上的礼帽很流行。当时英国绅士的标准打扮就是手里握着象征文明的手杖,身上穿着笔挺的西装,脚上是一双锃亮的皮鞋,而头上,必定要戴一顶高高的礼帽。

杜立德医生正是将自己打扮成这副流行的样子,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头戴高礼帽的身影一出现在小镇的街上,人们马上会尊敬地议论着:“瞧!杜立德医生来了!他医术高明,是一个聪明人啊!”

而镇上那些孩子们,嘴里也会嚷嚷着:“杜立德医生!杜立德医生!”他们一边喊,一边全都一路小跑着,成群结队地紧跟在他后面。甚至街上的很多猫狗,不管大的小的,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呢,看见那么多孩子在狂奔,也全都齐齐行动起来。它们兴奋地跟在孩子们身后奔跑着,就好像前面有新鲜的鱼和香气四溢的肉骨头在等它们去美餐一顿。

而当医生经过教堂的时候,教堂塔楼上的乌鸦都会冲着他直点头,兴高采烈地“嘎嘎”叫着。

瞧,杜立德医生就是如此受欢迎!

但是,渐渐地,找杜立德医生看病的人竟然越来越少了。看病的人少了,医生的收入渐渐地也越来越少了,后来竟发展到没人来看病了,即使真的得了病,人们也宁愿去很远的地方找别的医生,根本不找自己镇上的杜立德医生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杜立德医生对病人不关心吗?他的医术不高明了吗?当然,这些全都不是!而是源于杜立德医生的一个特殊爱好。

人们不禁要问:是怎样的爱好,让病人都不愿找他看病了呢?

原来,杜立德医生既不抽烟喝酒,也不赌博、跳舞,他只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喜爱小动物。

他的家里饲养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它们对他来说就是一群可爱的宠物。那么,杜立德医生到底养了多少宠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家庭院的池塘里,养着很多金鱼和热带鱼,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鱼。各种色彩斑斓的鱼儿在水里优哉游哉,让人看了还想看;他家的厨房并不是很宽敞,但是却养着好些兔子,而且兔子们都不在笼子里待着,而是像家庭成员一样,在厨房里随便玩、随便吃;医生的家里有一架钢琴,钢琴前面的一个琴凳,是一窝小白鼠的家,小白鼠们全都蜷缩在一起,像绿豆一样的小眼睛不停地转动着;医生家的抽屉里,一只松鼠在里面悠闲地生活着;医生酿酒的地窖已经变成了一只刺猬的卧室,它在里面睡得正香呢。

喂!不要睡了,医生变成穷光蛋了,没钱给你们买吃的了!

瞧,刺猬才不管这些呢,照睡不误!

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宠物,医生还养着一头母牛,那母牛还怀着小牛犊呢;医生还养着一匹25岁高龄的老马,那马还是一匹瘸腿马。

还有呢!医生还养着鸡、龟、猫、鸽子、鹅、羊羔以及其他小动物。不过,杜立德医生非常喜爱的还要数鸭子呱呱、小狗哈罗、小猪吧唧、鹦鹉太郎(这还是只日本鹦鹉呢),还有猫头鹰图图。

杜立德医生一个人根本没有时间照顾这么多小动物,他有个亲妹妹莎莉帮助他料理。因为医生工作很忙,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莎莉原本是帮医生做家务的,但是随着小动物越养越多,她还负责照顾小动物。

虽然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小动物,但是莎莉知道,按照她哥哥的性格,今后肯定还会有不断增多的小动物。为此,莎莉忍不住时常抱怨,说动物把他们家里弄得鸡飞狗跳、天翻地覆、乱七八糟。

最令莎莉难以容忍的是,这些动物居然影响到了来看病的病人!

举例为证:一天,一个患风湿病的老太太找杜立德医生看病,因为她全身无力,所以一进门就往沙发上一坐。也不知怎么的,那只刺猬不在地窖里好好待着,却蜷缩在沙发上酣睡,老太太耳聋眼花,不知怎么就朝刺猬身上坐了下去。

那只刺猬身上那么多硬硬的刺,一下子就把老太太刺痛了。她捂住屁股“哇哇”叫着,跳得老高,又重重地跌倒在地上。这老太太原来只是得了风湿病,结果却把腿摔断了,杜立德医生不但不能收她的诊疗费,还得倒赔她医药费。

从此以后,老太太看见医生家的小动物害怕极了,她再也不愿找杜立德医生看病了,宁愿每周六花上大半天工夫,乘长途汽车,到十英里以外的石头镇上找洛克医生看病去。这下可好,她每一次看病,都变成了长途跋涉。

还有一天,戴维先生找杜立德医生看病,怀里抱着他的小花狗。戴维先生原来不养狗,但是自从他的太太病逝后,因为年老孤独,他就养了一条狗陪伴自己。戴维先生刚刚进屋,就看见一大群正在院子里散步的鸡、鸭、鹅、狗、猫全都围了上来,对着他怀中的小狗叫个不停!

嘎嘎、喵喵、汪汪……动物们把小狗搞得不知所措,心想:“我怎么了?我可没有惹你们,为什么不欢迎我呀?”

戴维先生很生气,对杜立德医生提出抗议:“医生,你们家的动物对我的小狗很不友好,你还是把这些小家伙调教好了以后,我们再来找你看病吧!”

说完,戴维先生就气呼呼地走了,要知道他正发着高烧呢!后来,杜立德医生不得不上门去为他诊治。

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太多,妹妹莎莉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劝哥哥说:“我帮你照料家务已经够忙了,你把这么多动物养在家里,我不但更忙,而且病人都被它们吓跑了。已经有六个病人被动物们惊吓到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今后还有谁会来找你看病呢?人们一进门,就看见老鼠、老马在家里随意转悠,小猫、小狗随意乱窜,还有心思看病吗?病情反而加重了!教堂的牧师已经决定绝不找你看病了,那些有钱人也都在讨论,说他们已经到其他镇上找别的知名医生去了。我们靠行医生存,没人找你看病,我们就没法生存!现在,我们已经一天比一天穷了,你还是想些办法把这些动物送人吧!”

妹妹的劝告,杜立德医生根本没放在心上,他温和地看着满屋子的各式宠物,嘴里说着:“宝贝们,我喜欢你们,远远胜过那些有钱人,我怎么舍得把你们送人呢?其实,病人来看病的时候,你们也没有碍着他们,对吗,小可爱们?”

莎莉见她哥哥对她说的话竟然是如此反应,气得转身就走,嘴里说着:“你这个人简直荒唐!”

但是,日子还是这样过,宠物们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并且还很欣喜地发现,它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小动物越来越多。然而,堤岸泥塘小镇上,找杜立德医生看病的病人却越来越少,没过多久,除了一个贩卖猫食的小贩以外,杜立德医生家里,再也没有第二个人来光顾了。

这个卖猫食的小贩虽然不像杜立德医生那样宠爱小动物,但是他不反感任何动物,所以,他和医生常有来往,也经常会把猫食便宜卖给医生。小贩不是一个富裕的人,但是他的身体很好,极少生病,他只在每年圣诞节之前,才会向杜立德医生买一小瓶药。所以到了最后,医生只剩下猫食小贩在与他来往了。

一瓶药五便士,这么算来,杜立德医生每年只有这点收入了。即使在很久以前,五便士也远远不够一年的开销啊。于是,杜立德医生只能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用,而且他还在不断地把小动物带回家,因为他实在太爱动物了,他认为他的这个爱好是对的,对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即使家境越来越差他也绝不动摇。

杜立德医生认为,坚持自己喜爱的事情总是要牺牲一些别的东西的,凭自己的医术可能会发家致富,但是做一个有钱人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价值。

随着喂养越来越多的动物,花越来越多的钱,杜立德医生的积蓄也快要慢慢地用光了。

怎么办呢?他先把钢琴卖了,小白鼠只好从琴凳里搬家,住到了写字台的抽屉里去了。很快,卖钢琴的钱也用完了,医生就卖自己的礼服。杜立德医生是一个基督徒,每个礼拜要去一次教堂,一身端庄的礼服是去教堂必穿的正装,而为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医生在胸口画着十字,默默地对上帝说:“主啊!我不忍心饿着那些小生命,我把礼服卖了,今后,原谅我只能穿着一般服装向您祷告了。”

后来,杜立德医生又把自己的家当一样一样卖掉,来购买动物们需要的食物,以至于他的生活越来越穷,越来越艰难。

当杜立德医生戴着高高的礼帽走在小镇的街上,人们还是像以前那样议论他,不过内容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看,医学博士杜立德来了!他以前是堤岸泥塘最有名的医生,但是他真笨啊,养了那么多小动物把病人都吓跑了,瞧他现在这样,穷得已经把家当全都卖啦!身上的衣服都打满了补丁啦!今后他的日子可怎么过下去啊?”

但是镇上的孩子们和所有的猫猫狗狗可不懂什么穷和富,看到医生来了,还像过去一样跟在他的身后,还是那样兴高采烈地跳着跑着,一直簇拥着杜立德医生走到小镇的尽头。

杜立德医生变得这么穷,接下去的日子要怎么过呢?他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这种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