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评价是中国名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名牌产品的评价就是要提高三个意识,即名牌培育意识、名牌消费意识和名牌保护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最主要的是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最终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名牌战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评价体系
目前在我国,影响比较大的是所谓世界500强排名。“世界500强”并非固定的概念。美国三大商业杂志《财富》、《福布斯》和《商业周刊》每年都要给大企业排座次。《财富》和《福布斯》的排行榜都叫“世界(国际)500强”,而《商业周刊》则达到了 1000家。三大杂志进行排名的标准各有侧重,结合在一起,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世界主要公司的实力: 《财富》直截了当,500强以销售收入为依据排名,重视企业规模,并且凭借其47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最大的影响力;《福布斯》则综合考虑年销售额、利润、总资产和市值,客观性强一些;《商业周刊》每年则以当年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全球各大股票交易市场的股票收市价为基准,计算出全球发达国家市场市值最高的1000家上市公司,因此,每年的排名波动比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周刊》的排名比《财富》更能反映出全球经济领域的剧烈变动。尽管标准不同,这三大杂志的排名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的,能进入其视野的公司都是地位的象征。但是很可惜的是,中国企业基本上就没有多少机会真正进入这个“富豪”排行榜的前列。
除了世界500强,在我国影响比较大的还有世界最有价值品牌排名。品牌价值排名在国外也有不同的体系,先后传播到我国且影响比较大的有美国《金融世界》和《商业周刊》杂志所进行的排名。1994年,美国《金融世界》杂志发布的世界最有价值品牌排名通过新华社报道,首次传播到了我国。当时可口可乐品牌价值359.5亿美元,万宝路品牌价值 330.45 亿美元,使中国人为之震撼。英国《金融时报》一直是根据读者调查,推出中国十大国际品牌排行榜。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正是借鉴了这些国际品牌评价方法。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借鉴世界最有价值品牌排名方式,本着研究名牌价值内涵与发展规律,指导和推动我国企业创立世界名牌的宗旨,对我国部分企业进行品牌价值评价。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自1995年以来每年发布一次,目前已经连续进行了10年,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品牌专题研究。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问世,使得在国际上早已获得高度认可的操作实务——品牌是最有价值的资产,日益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链接:2005年《金融时报》中国十大国际品牌排行及子排行
一、全球市场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中国品牌
1.海尔
2.联想
3.中国移动
4.青岛啤酒
5.平安保险
6.中国银行
7.中央电视台
8.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9.华为
10.新浪和搜狐
二、认知度最高的十大中国品牌
1.中国银行
2.中国国际航空
3.青岛啤酒
4.中国移动
5.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6.上汽集团
7.联想
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9.中国工商银行
10.海尔
三、以管理质量为标准的十大中国品牌
1.海尔
2.中国移动
3.联想
4.平安保险
5.中央电视台
6.中国银行
7.青岛啤酒
8.中国国际航空
9.华为
10.搜狐
四、以创新性为标准的十大中国品牌
1.海尔
2.联想
3.中国移动
4.平安保险
5.中央电视台
6.青岛啤酒
7.中国银行
8.新浪
9.搜狐
10.华为
五、以可靠性为标准的十大中国品牌
1.海尔
2.中国银行
3.青岛啤酒
4.中国移动
5.中国国际航空
6.联想
7.平安保险
8.中央电视台
9.中国工商银行
10.搜狐
六、以产品质量或服务为标准的十大中国品牌
1.海尔
2.青岛啤酒
3.联想
4.中国移动
5.平安保险
6.中国国际航空
7.中央电视台
8.中国银行
9.华为
10.搜狐
七、认为目前已在全球市场成为知名品牌的十大中国企业
1.海尔
2.联想
3.青岛啤酒
4.平安保险
5.中国移动
6.中国银行
7.中央电视台
8.华为
9.中国国际航空
10.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八、认为未来10年内将在全球市场成为知名品牌的十大中国企业
1.联想
2.海尔
3.中国银行
4.中国移动
5.中国国际航空
6.青岛啤酒
7.中央电视台
8.平安保险
9.华为
10.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名牌评价标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便利,以及国际各种经济类评价传播进入我国,中国人审视各种经济现象、预测经济走势、认识举足轻重的国内外大企业以及行业领导品牌等,有了越来越多的途径。人们越来越重视经过量化的排名、分析,特别是不同排名所揭示的不同信息。在这些不同的信息中,人们可以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结合自己所关心的内容,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把握方向。不同的主体对品牌的评价标准做出的解释也不同,一般来讲,品牌评价标准有以下几条:
(1)公司制度。它包括是否有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良好的法人结构,有严格的内部监控制度及危机预警体系,规范经营并有严格的行业自律意识,遵守各种法律规章制度,信守商业道德,等等。
(2)财务能力。有持续的利润支撑,有良好的业绩和利润,现金流充足,偿债能力、资产运用能力强,无不良财务记录。
(3)员工权益。有良好的薪酬体系,合理的员工福利计划、保障体系、安全计划,公司内部就业机会均等、反对歧视、生育期间福利保障,等等。
(4)消费者权益。提供安全的产品,企业内部执行较外部标准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对顾客满意度的评估和对顾客投诉的积极应对,对有质量缺陷的产品主动召回并给予顾客补偿,等等。售后服务体系完备,无重大消费投诉及危及公众的质量安全事故案例。
(5)品牌培育。拥有知名品牌并且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有规范持续的品牌培育、推广及管理策略。
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明确了总的评价指标,即市场评价、质量评价、效益评价和发展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四个评价指标体系。市场评价主要评价申报产品的市场占有水平、用户满意水平和出口创汇水平;质量评价主要评价申报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和申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效益评价主要对申报企业实现利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水平和总资产贡献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发展评价主要评价申报企业的技术开发水平和企业规模水平,评价指标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适当倾斜。
谁来评价中国名牌?
名牌战略的重点不在于怎样评名牌,而在于怎样创,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企业创建名牌,推动和保证企业创名牌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讲,是不是名牌产品应该完全由市场说话,由消费者自己判断。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惯例,评价名牌应该由市场和中介机构操作。而在我国现阶段,中国名牌产品的认定采取的是政府推动和监督下的专家评定模式。
政府为推动、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中国名牌产品的评比,就是为了正确引导企业走名牌战略之路。评价中国名牌产品的主要目的,是想借助其影响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孙波认为:“我们评价中国名牌,但是我们的眼睛一直在看着世界名牌,盯着国际市场。”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是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规范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促进中国名牌产品的发展壮大、增强我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而成立的并负责统一组织实施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工作的协调推进机构。它由有关政府部门、全国性社团组织、新闻单位和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成立以来,领导了一年一度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和管理坚持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名牌战略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创立中国名牌,打造中国的世界名牌,向社会推出中国名牌产品,必将带动企业重视质量、开拓创新、爱护名牌、争创名牌工作的发展。
但是,由于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成立的时间不够长,对企业进行的评比虽然比较科学,但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在目前情况下,需要适当地让政府介入评选活动,这会对市场起到比较正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为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争创世界名牌,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中国名牌的评价之外,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开展“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的规定,对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予以表彰。“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根据企业申请情况成立相应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具体评价,评价分为申请资料的书面评价和企业的现场评审两部分。评价范围为有效期内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为年度表彰,评价工作从2005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企业自愿申请,评价工作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不增加企业负担。
链接:我国世界名牌评价标准
在国际同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出口量占50%,且在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均已注册商标;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产品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知识产权;销售额达100亿元以上,自主品牌出口额不低于5000万美元,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排名位于前5名等。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要求,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在中国名牌产品中产生。
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办法
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规范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促进中国名牌产品的发展壮大,增强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办法》。
办法所称中国名牌产品是指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顾客满意程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经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认的中国制造产品。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管理工作,并推进中国名牌产品的宣传、培育工作。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可依据工作需要,设生产资料、消费类产品等若干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组织下,根据产品类别分别制定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实施细则,确定评价方案,具体进行评价工作。
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坚持企业自愿申请,科学、公正、公平、公开,不搞终身制,不向企业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其评价指标是建立以市场评价和质量评价为主,兼顾效益评价和发展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市场评价主要体现为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度和出口创汇率三项指标;质量评价是考核被评价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和持续保持这种水平的能力,评价指标包括产品实物质量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两个方面;效益评价重点选择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贡献率两个指标,主要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发展评价指标主要从产品生产企业能否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包括技术开发投入水平、企业规模水平两个指标,主要评价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发展及适应市场的状况。综合评价中评分标准的制定、不同评价指标权数的分配、不能直接量化指标的评价方法、评价中复杂因素的简化、对不同产品确定调查方案以及综合评价结果的确定等,均由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提出方案。
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年一季度由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布开展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的行业和受理中国名牌产品申请的开始和截止日期。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如实填写“中国名牌产品申请表”,并按规定日期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规定的日期之内组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业主管部门及有关社会团体对申请企业按照申报条件和各类产品的评价细则提出评价意见,并以省级名牌战略领导机构的名义提出推荐意见,统一报送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汇总各地方推荐材料后,组织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评价意见,确定初审名单,并将初审名单以及申请材料分送有关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对申请产品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向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提交评价报告和中国名牌产品建议名单。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将各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名单汇总分析后,提交全体委员会审议,并提出初选名单,报顾问、主任、副主任审核。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将审核通过的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并限期征求社会意见。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确定的名单再次提交全体委员会审议,并将确定的名单上报顾问、主任、副主任核定。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名牌推进委员会的评价结果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颁发中国名牌产品证书,向社会公布当年的中国名牌产品名单。
中国名牌产品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在有效期内,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证书的产品,可进行广告宣传,但必须注明所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有效期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证书的产品,可以在产品包装、使用说明和有关材料中使用由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统一规定的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并注明有效期间。中国名牌产品在有效期内,按照《产品免予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7号令)的规定,免予各地区、各部门各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检查。对符合出口免检条件的,依法优先预以免检。中国名牌产品在有效期内,自动列入“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中重点保护名优产品的范围。中国名牌产品有效期满要继续使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的,应在期满当年提前重新申请并获通过。对已经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如产品质量发生较大波动,消费者(用户)反映强烈,企业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出现重大问题等,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将暂停直至撤销该产品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未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不得冒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被暂停或撤销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超过有效期未重新申请或重新申请未获得通过的产品,不得继续使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
办法还规定,参与中国名牌评价工作的有关机构和人员,要保守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保护知识产权。参加中国名牌评价工作的有关人员,应严以律己、公正廉洁,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评价,对于违反规定者,将取消其工作人员的资格。凡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者,未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的工作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申请企业及有关机构所提供的数据应当真实,严禁弄虚作假。对于采用不正当方法获取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者,将予以取消,并通报批评,3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的中国名牌产品申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原则制定具体办法,组织实施本地区的名牌产品评价活动。除按本规定进行名牌产品评价工作以外,任何单位不得再进行名牌产品评价活动。
链接:历届中国名牌种类趋势
2001年,中国名牌包括电冰箱、洗衣机、家用分体空调器、微波炉、彩色电视机、微型计算机、摩托车(双轮)、彩色胶卷、味精(99%结晶度)、衬衫等10类产品。其中轻工行业(包括家电类和食品类)占50%,电子行业占20%,纺织、机械、石化行业各占10%。
2002年,轻工行业(包括家电类、五金类、食品类、卷烟类等)所占比重达71.4%,纺织行业占14.3%,电子行业占9.5%,机械行业占4.8%。轻纺总比重上升到85.7%,比2001年增长了25.7个百分点;重工业行业只有机械(照相机)一个产品,比重由上年的20%下降到4.8%。
2003年,评价范围扩大到26类产品,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类产品。轻工类产品(包括家电、食品等)占38.4%,纺织占19.3%,机械占19.3%,石化占11.5%,电子占7.7%,建材占3.8%。轻纺类产品占57.7%,比上年降低了28个百分点;而机械、建材、石化类产品即生产类产品比重却上升到34.6%,比上年增长了近30个百分点。 前3年中国名牌授予了分布在57个行业的333个产品。
2004年,新的中国名牌名单显示,在48类共271个产品中,属于生活类的有28类、193个产品。无论从种类还是产品数来看,生产类产品都有大幅度增加。
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在玉米淀粉、豆奶粉、食用植物油等87类产品中进行。这87类产品包括2005年新增产品65类,有效期满复评产品22类。在87类产品中,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类产品54类,占62%,其中食品12类;生产资料类产品33类,占38%;支农产品19类,占21.8%;高新技术产品13类,占15%;具有较大出口能力,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45类,占51.7%。
参考书目
1.杨林林:转型中国,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9月。
2.[美]戴维·阿克:创建强势品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5月。
3.沈青、金必德:第三种力量,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4.张继明:智揽天下品牌营销实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
5.张智翔、向洪、师帅:品牌之殇,中国时代出版社,2005年1月。
6.曾仕强:管理大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7.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1月。
8.戴亦一:市场调研,朝华出版社,2004年10月。
9.刘福广:新大败局,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1月。
10.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8月。
11.[美]费尔南多·德-菲利普·科特勒:水平营销,中信出版社,2005年1月。
1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1月。
13.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14.彼得·德鲁克:旁观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2月。
15.[美]杰克·特劳特-艾·里斯:营销革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0月。
16.[美]杰克·特劳特-史蒂夫·瑞维金:新定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0月。
17.[美]杰克·特劳特-史蒂夫·瑞维金:营销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0月。
18.[美]阿尔·里斯-劳拉·里斯: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19.[美]阿尔·里斯-劳拉·里斯:品牌22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
20.[美]阿尔·里斯-劳拉·里斯:品牌之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21.[美]杰克·特劳特:什么是战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10月。
22.李俊凯:营销是什么,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5月。
23.谈江峰:市场是什么,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5月。
24.邓德隆:2小时品牌素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
25.中国工业经济联合学术委员会: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21世纪中国工业的发展方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
26.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经济年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8月。
27.杰克·特劳特:与众不同——极度竞争时代的生存,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
28.李业主编:品牌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29.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
30.李光斗:品牌竞争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31.赵琛:品牌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11月。
32.荣剑英:知识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趋势,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年7月。
附录1: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加强中国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规范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推动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引导和支持企业创名牌,指导和督促企业提高质量水平,增强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和国务院赋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的职能,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国名牌产品是指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用户满意程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第三条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建立以市场评价为基础,以社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监督为保证,以用户(顾客)满意为宗旨的总体推进机制。
第四条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坚持企业自愿申请,科学、公正、公平、公开,不搞终身制,不向企业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制定中国名牌产品推进工作的目标、原则、计划、任务和范围,对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依法对创中国名牌产品成绩突出的生产企业予以表彰。
第六条国家质检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并推进中国名牌产品的宣传、培育工作。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是由有关全国性社团组织、政府有关部门、部分新闻单位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非常设机构。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负责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组织、协调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每年根据工作需要,聘任有关方面专家组成若干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组织下,根据产品类别分别提出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实施细则和方案,进行具体评价工作。评价工作结束后,各专业委员会自动解散。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中国名牌产品的申报和推荐工作,并组织实施对中国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申请条件
第九条申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规定;
(二)实物质量在同类产品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出口创汇率、品牌知名度居国内同类产品前列;
(三)年销售额、实现利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居本行业前列;
(四)企业具有先进可靠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居行业前列;
(五)产品按照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我国标准组织生产;
(六)企业具有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保证能力;
(七)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有效运行,未出现重大质量责任事故;
(八)企业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顾客满意程度高。
第十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一)使用国(境)外商标的;
(二)列入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及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等管理范围的产品而未获证的;
(三)在近三年内,有被省(直辖市、自治区)级以上质量监督抽查判为不合格经历的;
(四)在近三年内,出口商品检验有不合格经历的;或者出现出口产品遭到国外索赔的;
(五)近三年内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者有重大质量投诉经查证属实的;
(六)有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四章评价指标
第十一条建立以市场评价、质量评价、效益评价和发展评价为主要评价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十二条市场评价主要评价申报产品的市场占有水平、用户满意水平和出口创汇水平;质量评价主要评价申报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和申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效益评价主要对申报企业实现利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水平和总资产贡献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发展评价主要评价申报企业的技术开发水平和企业规模水平,评价指标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适当倾斜。
第十三条不同产品评价细则的制定、综合评价中评分标准的确定、不同评价指标权数的分配、不能直接量化指标的评价方法、评价中复杂因素的简化以及综合评价结果的确定等,均由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定。
第五章评价程序
第十四条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年一季度由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布开展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的产品目录及受理中国名牌产品申请的开始和截止日期。
第十五条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如实填写《中国名牌产品申请表》(另行制定)、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并按规定日期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及有关社会团体对申请企业是否符合申报条件、企业申报内容是否属实等有关方面提出评价意见,并形成推荐意见,统一报送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
第十七条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汇总各地方推荐材料后,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确定初审名单,并将初审名单及其申请材料分送相应的专业委员会。
第十八条各专业委员会按照评价细则对申请产品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评价报告,并据此向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提交本专业的中国名牌产品建议名单。
第十九条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将各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名单汇总分析后,提交全体委员会审议确定初选名单。
第二十条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将全体委员会审议确定的初选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并在一定限期内征求社会意见。
第二十一条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确定的名单再次提交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确定并公布。
第二十二条以国家质检总局的名义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颁发中国名牌产品证书及奖牌。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中国名牌产品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内,企业可以在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及其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宣传以及有关材料中使用统一规定的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并注明有效期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中国名牌产品在有效期内,免于各级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检查。对符合出口免检有关规定的,依法优先予以免检。
第二十五条中国名牌产品在有效期内,列入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的范围;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应配合执法部门作好产品真假鉴别工作。
第二十六条对已经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如产品质量发生较大波动,消费者(用户)反映强烈,出口产品遭国外索赔,企业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出现重大问题等,国家质检总局可以暂停或者撤销该产品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第二十七条中国名牌产品标志是质量标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标志只能使用在被认定型号、规格的产品上,不得扩大使用范围。未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不得冒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被暂停或撤销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超过有效期未重新申请或重新申请未获通过的产品,不得继续使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禁止转让、伪造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及其特有的或者与其近似的标志。违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冒用质量标志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参与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的有关机构和人员,要保守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保护知识产权;严以律己、公正廉洁,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评价。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将取消其评价工作资格。凡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未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的工作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申请企业及有关机构所提供的数据应当真实,严禁弄虚作假。对于采取不正当方法获取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者,将予以取消,并通报批评,三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的中国名牌产品申请。
第三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名牌战略的推进工作,可以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原则,协助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除按本办法规定的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外,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进行名牌产品评价活动。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国质检[2001]32号)同时废止。附录2: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管理办法
附录2: 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统一规范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的使用管理,维护中国名牌产品信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名牌产品标志适用于《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规定的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中国名牌产品标志是质量标志。
第三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在有效期内,可以在其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宣传以及有关材料中使用统一规定的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并注明有效期。
第二章标志及标志使用
第四条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由标准图形(含标准字体)及标准色(三色)构成,共有二种三色标志供企业选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及标准色、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尺寸、中国名牌产品标志标准字体见附件1、附件2、附件3.(本文附件略)
第五条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生产企业可自行负责制作、印刷在其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宣传以及有关材料中使用的中国名牌产品标志。
第六条企业使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图形必须准确,并根据规定的式样,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不得更改图形的比例关系和色相。
第七条中国名牌产品标志,一般应印刷在白色或浅色物体上,其底色不得影响标志的标准色相,不得透叠其他色彩和图案。企业在选用标志时,推荐使用第一种中国名牌产品三色标志。
第八条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统一制作、印刷和管理具有防伪功能的中国名牌产品标志,供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选用,并收取制作成本费。
第三章标志的监督管理
第九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的使用实施监督管理。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所辖区域内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的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条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只能使用在与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相一致的产品规格、型号或品种上,不得扩大使用范围。
第十一条中国名牌产品应在有效期满的当年第二季度,重新申请复评中国名牌产品并获得通过,方能继续使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
第十二条在有效期内使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的产品,免于各级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对已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将暂停直至撤销该产品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1。产品质量发生较大波动;
2。消费者(用户)负面反映强烈;
3。企业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4。出口产品因质量问题遭到国外预警通报。
暂停期间或撤销称号的产品,停止使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
第十四条未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不得冒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被暂停或撤销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超过有效期未重新申请或重新申请未获通过的产品,不得继续使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禁止转让、伪造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及其特有的或者与其近似的标志。违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冒用质量标志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