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梨种植新技术
8877200000007

第7章 结果枝组的培养和维持

(第一节 )结果枝组的类型

结果枝组又称枝组,是指着生在各级骨干枝和半骨干枝上具有两个以上分枝的多年生枝,是结果的单位。根据结果枝组分枝的多少,分为大型枝组、中型枝组和小型枝组。所谓分枝是指枝组上的一年生枝,不论中枝或短枝,均为一个分枝。具有2~5个分枝的为小型结果枝组,具有6~15个分枝的为中型结果枝组,具有15个以上分枝的为大型结果枝组。

根据结果枝组的发育情况,又可分为发展枝组和稳定枝组。发展枝组生长势强,有较大的发展能力,在不剪或轻剪的情况下,还能发生中枝或长枝。这种枝组为中型或大型枝组。稳定枝组多为中小枝组,生长势较弱,在不剪或轻剪的情况下,只能发生短枝或较弱的中枝发展能力很弱,生长点不多。

根据枝组的分枝特点,又可分为短枝型枝组和中枝型枝组。短枝型枝组是由短果枝的果台逐年分生很短的果台枝而形成,因而又称短果枝群。枝组上除有短果枝外,还有中长果枝的称为中枝型枝组,又称复合枝组。这种枝组生长势较强,除能结果外还能抽生中长枝。

根据枝组的形状,有长型枝组和圆满紧凑型枝组。长型枝组是多年缓放枝单轴延伸的结果。其生长势缓和,能萌生大量的短枝,结果早,但萌生发育枝数量较少,结果多年后易下垂变弱,幼树和壮树可多培养这类枝组。圆满紧凑型枝组,多为采用短截后再缓放,或连续短截的结果。这类枝组长势健壮,多靠近骨干枝,分枝多而紧凑,结果稍晚,但维持年限较长。

根据枝组着生的位置,可分为两侧枝组、背上枝组和背下枝组。背下枝组生长势缓和,容易形成花芽;两侧枝组长势健壮,容易更新复壮,寿命长。背上枝组长势最旺。盘状树形可多留背上枝组。

根据结果枝组的姿势,分直立、斜生、下垂和水平4种。

果树年龄不同,枝组的姿势也不同。初结果树,为了与幼树生长势强旺的情况相适应,枝组应多排列在主、侧枝的两旁,呈斜生、水平或下垂状态;而在成年大树上,尤其是在衰老树上,应使枝组多在主、侧枝背上和两侧着生,枝条呈直立或斜生状态。

(第二节 )结果枝组培养的基本方法

一、先放后缩法(放缩法)

多用于中枝,少数用于长枝。第一年先缓放不剪,第二年根据长势回缩到有分枝处,或第三年结果后回缩到有分枝处。

二、先放后截法(放截法)

主要用于中枝。第一年不剪先缓放,第二年在延长枝基部短截。

三、先截后缩法(截缩法)

用于长枝和中枝。第一年根据枝条生长势的强弱和位置,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第二年去强留弱,回缩到有分枝处。

四、先截后放法(截放法)

多用于中枝。第一年短截,如生长反应不强,第二年缓放。

五、连截法

多用于长枝或中枝培养大型结果枝组。第一年短截,第二年根据要求的不同,选用不同强弱的枝为延伸枝,并加以短截,连续延伸。

六、连放法

第一年和第二年都不剪,缓放,任其自由生长,分生中短枝。多用于生长弱的中短枝。

七、夏季修剪

利用夏季修剪把那些不易成花、又有保留空间的直立枝、旺枝或方位不当的枝,通过夏季的拉、弯倒和压平来改变方向,使其平生、斜生转化为结果枝。1~2年后就可培养成不同型的结果枝组。

(第三节 )不同类型枝条培养结果枝组的方法

梨幼树开始结果以后,就要注意培养结果枝组。根据枝条的类型、生长势的强弱和所处的位置,以及空间大小、品种特性,采用不同修剪法培养结果枝组。

一、长枝

初结果的树或生长旺的树,如骨干枝的延长枝剪留得长,延长枝剪口下背上发生的长枝,一般要中短截,第二年发枝后缓放,形成花芽,结果后回缩,逐渐培养成结果枝组。

对背上的发育旺枝(长枝),除可变向拉平外,也可先重短截,发枝后连续缓放1~2年,视枝组长势强弱,再回缩,培养成大中型结果枝组。

生长在骨干枝两侧或背下的长枝,可采用放缩法,尤其是对于一些缓放后形成花芽早的品种,如茌梨、鸭梨、巴梨等,效果良好。具体做法先缓放不剪,待形成花芽结果后再回缩,形成结果枝组。

二、中枝

初结果的树和生长旺的树,对中枝一般采用连续短截再缓放的方法培养结果枝组。假如树势不旺或盛果期的树,可采用连放再回缩,或以放缩法培养。如中枝较弱,长度不超过20厘米,可用连放法。

对中等长度的枝条短截,一般多为轻短截和中短截,因为中枝的长势较长枝弱,枝条上比较充实的芽多处于顶端附近,如不短截,多以顶芽单条抽生延长,下部基本不抽条。如将顶端的几个芽截去,则能抽生2~3个中等强度的长枝和下部数个短枝。如在中下部短截,除顶端能发出较强的中枝外,下部抽生短枝数量减少。

三、短枝

不剪。如树势旺可形成短果枝和中长枝,如树势弱则分化成短果枝群。

四、中长果枝培养成小型结果枝组

中长果枝拉平缓放,树势健壮,很易形成顶花芽。结果后,下部的芽易形成短果枝或中间枝。在适当部位回缩,则培养成小型结果枝组。

(第四节 )枝组的配置和姿势

结果枝组本着“多而不挤,疏密适度,上下左右枝枝见光”的原则。在一个骨干枝的背上、背下和两侧大约每米配有8~10个大、中、小各类枝组,以中小枝组为主。下层主枝上的结果枝组数量要多些,而上层和中心干上的枝组要少些。主枝前部要少些,中后部要多些、大些。下层主枝角度开张的,枝组可多些;反之,则少些。光照条件好的,枝组可多些;多阴雨、光照条件差的,枝组可少些。

枝组的姿势主要分直立、斜生、下垂3种,果树不同年龄期,枝组的姿势也应不同。初结果树,枝组应多排列在主、侧枝两旁,呈斜生、水平或下垂状态;成年树尤其是衰老树上,枝组应多在主、侧枝背上和两侧,呈直立或斜生状态。就单株树来说,三大主枝上枝组的分布应是大而密,树冠中上部应小而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