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课外雅致生活-中国服饰
8879300000025

第25章 维吾尔族的服饰

维吾尔族先民回纥人其服饰主要是穿皮衣、皮裤。妇女头饰较奇特,“以皮裹羊骸,戴之首上,萦屈发鬓而缀之,有似轩冕”。另回纥人可能有辫发的习俗。

高昌回鹘王国时期,回鹘人的服饰的较大的发展,其服饰品种繁多,质料也趋于华丽。当时的国王头戴高而尖的毡冠,好似竖起的莲花瓣,并贴金以边饰,绣大红云纹图案,以红色丝带结于颚下,冠后垂带。身穿红色圆领窄袖长袍,腰系镶有金饰的革带,佩帛鱼、短剑、刀、算袋、砺石、打火石等,脚穿长筒皮靴。王后身着茜色通裾大襦,一条红色长绢从头端飘然而下,中间打一花结,头戴博鬓冠,上饰如意形金冠,四周插金凤凰、花钗及步摇,金耳环下垂至肩。平民百姓的服饰,《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载:“妇人总发为髻,高五六寸,以红绢囊之,既嫁,则加毡帽。”《梁书·西北诸戎》说书载:高昌国“男子著长身小袖袍、缦裆衫。”《宋史·高昌传》说:“妇人戴油帽,谓之苏幕遮”。《松漠纪闻·回鹘》称回鹘妇人“能以金相瑟瑟为首饰,如钗头形而曲一二寸,如古之笄状,又善结金线,相瑟瑟为珥及巾环,织熟锦、熟绫……等物。又以五色线结成袍,名曰克丝,甚华丽”。喀喇汗朝时期据《突厥语大辞典》和《福尔智慧》的记述,当时的主要服饰有披风、宽袍、皮靴等。妇女多留辫发,而额上涂淡红色的胭脂,头上常蒙盖头。人们戴一种卷边帽子。明代维吾尔人的服饰,《明史》卷三二九记“男子椎结,妇人蒙皂布”。《西域番国志》亦称“男子椎髻,妇人蒙以皂布,垂髻于额,俱衣胡服”。

清代,维吾尔人男女发式有别,女子“皆垂发辫数十,嫁后一月则梳发后垂,以红丝为络,宽六七寸,长三四尺,其双岐拖地处,仍络红丝数寸成穗,富者上缀细珠宝石珊瑚等物。”而男子则“不畜发辫,不剃髭须,惟剪唇须,便于饮食。”帽的种类有多种,据《西域图志》卷四十二载:“‘特勒伯克’,即暖帽也,顶高五寸,以毡为之,边宽,前后独锐,各五寸,饰以海龙水獭,贵者用貂。帽顶红色,织花绣纹,均不缀缨。妇人帽顶尖圆,中腰稍细,形若葫芦之半。‘喀勒帕克’,即秋帽也,制同特勒帕克,以小呢、猩猩毡、倭缎为之。又有小帽,无边,顶微锐,质以布,或用毡。凡冠暖帽、秋帽,则以此为裹焉。又或以布帛缠头,名‘荫帕特’,其末半垂于后。”《西域闻见录》卷七:“女帽冬夏皆用皮,而插鸟翼于前以为美观。女帽后翅少垂,顶上皆起金嵌为花。”此外,女子戴耳环、戒指,耳环“以银及铜为之,贵者用金,上缀珠宝。”戒指“多嵌钻石,晶光灼灼,艳冶跌宕。”男女衣服均圆领窄袖,不同之处是:男的长衣窄袖右衽,下幅两旁无衩,束带,佩小刀于左;女的外衣较短,内衫及膝。男女靴、鞋都用皮革制成,头稍尖,鞋底微锐而扁,底有木根锭铁掌。

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维吾尔族服饰与清代基本相同。各地女子婚前一般梳小辫,有达10多条或几十条小辫者。婚后发式有地区差别,南疆女子婚后梳4条发辫,额前的较小,脑后的较大,梳成后将前面两条小的和后面两条大的合并起来,形成两条大发辫;北疆一般只梳成两条发辫。男女外出都必须戴帽,最普通的是绣花小花帽,极精巧。冬天多戴皮帽。南疆妇女外出时,除了戴帽外,还要蒙上一块白色头巾或棕色面纱。衣服上的特点是夏着丝绸,冬穿皮毛。男子外衣长而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称为“袷袢”。普通有黑白两种颜色,黑色为棉衣或夹衣,白色为单衣。穿时左襟盖右襟,再扎以腰带。内衣较短,多不开胸。女子普通穿连衣裙,外罩背心或西式上衣。喜画眉,染指甲,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男女都喜脚穿皮靴,靴上加套鞋,入室脱套鞋,以保持室内清洁。冬天则穿毡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