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召唤之征霸天下
88856400000097

第97章 苏烈出世,连续召唤上

“叮,恭喜宿主获得大唐开国名将苏烈字定方,武力99,统帅101,智力96,政治92,魅力92。植入身份为幽州代郡苏家长子,现在宿主大军中秦昭麾下任校尉,并且携带了4人出世,分别为苏邕,苏庆节,苏宝同,苏宝凤。”

在系统公布是苏烈时,赵轩并未因没得到岳飞而失望,倒是赵轩觉得这次运气相当不错,召唤库抽取出来的统帅都是佼佼者,而且苏烈也不差岳飞多少,并且其携带的人物也是不俗,而最让赵轩意想不到的是苏烈携带的竟是正史与影视中的儿子。

在正史书里苏烈之子苏庆节记载并不多,其能力尚不清楚。但是苏宝同在隋唐演义中表现可是相当不俗,能与罗通战平,三围李世民于锁阳城中,并斩杀秦怀玉,尉迟宝林和尉迟宝庆等人。

随后系统将苏烈的一波记忆植入赵轩脑海后,赵轩忽然之间对苏烈有了更多的了解,此次系统植入将苏烈之父苏邕植入成代郡世家之一而且与我赵家相好。而苏烈自小武勇过人,深受其父重视,也是我小时同窗好友之一。

而此次在得知赵轩想去冀州支援卢植抵御黄巾,便将多数能统军善战之人留给了父亲,大军只带了高肃,秦昭,高宠等人出征,所以便将好友苏邕之子苏烈加入了赵轩军中,听候赵轩的调遣。

这时看完记忆后赵轩,对系统植入的苏烈身份非常满意,因为有这么一层关系在,赵轩想提拨苏烈也不算太难。

叮,由于宿主此次召唤1人,携带4人出世,共计5人,据系统下次升至10级,还差3人。

既然还差3人到达10级,那我赵轩这次就一会性召唤完,早日平衡完心中的巨石也可落下!

赵轩随即淡笑着朝小雪说:“小雪,接下来给我使用100仇恨点召唤,但是和这次不一样,类型侧重智力。”

叮,正在为宿主抽取人物五维请稍候!

候选第一人:唐末五代朱温著名谋士敬翔:武力60,统帅77,智力98,政治96,魅力95。

敬翔(?—923年),字子振,同州冯翊人,唐朝侍中敬晖之后,五代时期后梁大臣。

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人称少年英才。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未中。黄巢入长安,敬翔逃至汴州,投靠同乡王发。后为朱温所识,敬翔跟随朱温前后共三十余年,朱温对其言听计从,敬翔本人也“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得休息”。唐昭宗封敬翔为检校右仆射、太府卿,赐号“迎銮叶赞功臣”。朱温称帝后,改枢密院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知枢密院事。为光禄大夫、行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封平阳郡侯。

乾化二年六月,朱温病重,召敬翔至病榻前受顾托命。朱友贞即位,赵岩及妻族张汉鼎、张汉杰等人用事,敬翔与李振受到排挤。李存勖攻进后梁都城,敬翔全家自杀。著有《大梁编遗录》。

叮咚,侯选第二人,北宋开国名相赵普:武力52,统帅81,智力99,政治97,魅力92。

赵普(922年-992年8月14日),字则平。幽州蓟县人,后徙居河南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赠尚书令、韩王,谥号“忠献”,并配飨宋太祖庙庭。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赵轩听见候选第二人是赵普时,心情是无比兴奋,因为如果能把赵普他召唤出来,必然是我赵家的一大人才,也是心腹也!

叮咚,候选第三人,大隋开国名将高颖:武力85,统帅92,智力96,政治98,魅力91。

中国隋代名相,字昭玄,又名敏。今河北景县人。其父高宾是杨坚妻父的僚佐,官至刺史。高颖袭爵武阳县伯,官下大夫。因平齐功,拜开府。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辅政,知高颖强明,知兵事,多计谋,遂任其为相府司录。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反杨坚,高颖自请监督诸将进军,很快平定了尉迟迥。因此,进位柱国,迁相府司马,成为杨坚最得力的助手。隋朝建立,高颖任尚书左仆射兼纳言,为当朝首相。他明达世务,自任宰相后,竭力协助隋文帝杨坚处理朝政。政刑大小,无不筹划;荐引文武人才为隋出力;综合前朝旧法,主持修定隋律;创立输籍定样,招来大量浮客,增加了国家编户。开皇八年(588年)隋出兵伐陈。高颖为元帅长史,指挥全军一举灭陈,完成南北统一,以功封齐国公。隋文帝拟废太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太子时,高颖反对,渐被文帝和皇后疏忌;开皇十九年被人诬告免官。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即位,高颖复起为太常卿。大业三年(607年),因对炀帝的奢侈和当时政事有所非议,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日被杀。

叮咚,候选第四人,唐末五代十国后唐宰相,名将郭崇韬:武力85,智力98,统帅92,政治90,魅力90。

郭崇韬(约865年~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名将、军事家、战略家。

历仕两代三主,唐僖宗后期,作为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累典事务,廉洁干练。大顺元年(890),李克修死后,改任李克用典谒。天佑十四年(917),李存勖以为中门副使,和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天佑二十年(923),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拜兵部尚书、枢密使。[2]同年,郭崇韬献计奇袭汴州,梁晋对峙四十年,一战八天灭梁,他以佐命之臣之功加授侍中、冀州节度使,封赵郡公,食邑二千户,赐铁券,恕十死。同光三年(925),李存勖以长子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率军六万讨伐前蜀。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率军抵达成都,王衍出降,前蜀灭亡。不久,郭崇韬遭到宦官李从袭、向延嗣、马彦珪和神闵敬皇后刘氏联手构陷,在成都被铁楇打死。所生五子全部遇难,两个孙子幸存。

叮,候选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