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人各有志,没必要人云亦云,别人追求的东西不一定也是我们想要的。对自己不适合的,却偏偏强求,非要跟别人一样,最终只会身心疲惫。懂得取舍,选择一种符合自己情绪的生活方式,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快乐比财富更重要。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真正打动人的是自身的人格魅力,取舍有道,方能明辨是非,显出仁义。
做事要留有余地
人生在世,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留有余地。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给人一个机会、一个空间、一个希望。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实际上就是给自己创造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说话或处事还是得给自己留点余地,这样可以避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烦恼,为自己留有余地就是为自己留下更多幸福的机会。
李嘉诚经常说:“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l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这也是李嘉诚从商一辈子的经验处事准则,它让李嘉诚结交了无数商界朋友,赢得了广大股东和职员的信赖和支持,树立了崇高的形象,为他赢来了无数的财富。
做人做事留有余地,就是多给别人留点好处,发现问题不要说的太绝对,尽量不要让对方太难堪,等等,这些都能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避免发生冲突。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事都做绝了,不给他人发展的空间,别人也会这样地对待你,这样会将我们自己困在死胡同里。
有一句谚语:“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就如同倒水一样,如果水倒得满满的就要溢出来,人情也是一样,至少要保留一点空间,那些凡事不肯吃亏的人,往往也不能成事,如果有着一点回旋的空间,反而好办多了。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非同一般之处,就在于他深谙“任何时候都要留有余地”的道理,即使属下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也能够宽厚待人,给人改过的机会。他有一个手下叫朱福年,为人做事十分不地道。朱福年拿了东家的钱“做小货”,东家自然不能容忍。依照想法一定要彻底查清朱福年的问题,并狠狠地整他,然后将他扫地出门。但胡雪岩却觉得这样做事太绝,不妥当。
胡雪岩找到朱福年,开诚布公地说:“福年兄,你我初次共事,恐怕你还不大了解我的为人。我一向的宗旨是有饭大家吃,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所以,我决不会不留余地。不过做生意跟打仗一样,总要同心协力,人人肯拼命,才会成功。过去的都不用说了,以后看你自己。你只要肯尽心尽力,不管心血花在明处还是暗处,我都一定能够看得到,也不会抺杀你的功劳。东家那里我一定会帮你说话。也许,你倒看得起我,将来愿意跟我一道来打天下,只要你们东家肯放你,我欢迎之至。”
胡雪岩还特意留出一些时间,让朱福年暗中检点账目,有意放了他一条生路。后来,朱福年对胡雪岩的宽宏大度感激不尽,变得彻底服帖。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道:“把对的推向极端,它就成了错的;把甜橙的汁水榨干,它就成了苦的。即使是赏心乐事,也决不要走极端。思想敏锐得过了头,就是迟钝;牛奶挤得太多,最终挤出的是血,而不是奶。”很多时候,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们往往只能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做事留有余地,就是能给自己一个及时改变的余地,避免在自己忽略的方面出错。
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位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却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很多时候,留一点余地给那些敌对我们的人,不要把对方逼上绝地,给别人回旋反思,重新改过的机会。得理饶人,对方可能就会心存感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有可能激起对方不择手段,最后两败俱伤。所以即使在我们有理的时候,也应学会放别人一条生路。
清朝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之后,个人势力到了鼎盛的时候。他手握重兵,又统领江苏、安徽、江两、浙江4省的政务、军务、赋税,4省的所有文武官员,皆归曾国藩统领,到了功高盖主的地步。
但是,曾国藩头脑非常清醒,他担心事情发展到了顶峰,就会开始衰落,甚至灾祸就会来临。于是,他主动裁撤湘军,将几省的赋税上交,以此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朝廷看他如此忠心,就不再起疑心,仍然委任他为两江总督之职,而这,正是曾国藩想要的东西。
侯宝林说过:“过犹不及,留有余地;宁肯不够,不要过头。”做事留有余地,才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有时候,看似有所损失,其实我们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书画家进行创作讲究“留白”,就是画面上留有相应的空白,给观赏者、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老练的雕刻师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总是将鼻子弄大一点,将眼睛弄小一点。因为大鼻子可以改小,如果一开始把鼻子刻小了,就没有办法补救了;眼睛小了可以加大,而大了就没有办法缩小。
俗话说:“月圆易亏,物极必反。”凡事要留有余地,留有后路。只有这样,才不容易失败,即使失败还有回旋的余地,还有反败为胜的一线可能。生活中,凡事懂得留余地,放弃一些自己占的理的人,总能减少很多烦恼,日子比别人更加幸福快乐。
不义之财不取
高阳的《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金钱名利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可以追求,但是决不能为了这些做一些违背自己良心与道德的事。现实生活中,物欲横流,很多人就是因为把持不住自己,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而最后毁了自己本来好好的生活。
财富、利益、好处,谁都喜欢。但是,不是你的,不属于你的东西千万不能强求;如果强求得到,千方百计、不择手段的得到它,那就是不义之财。如果是不义之财,即使强行得到了,心里也不踏实,不能心安理得。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与其抓着财富惶惶不可终日,不如贫穷的坦然自得。
李嘉诚说:“我对自己有一个约束,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有些生意,给多少钱让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的,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赚钱的门路很多,赚钱的生意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并非每一种生意都能做。于人无害,于己有利的生意,应该主动争取;于人有害,于己有利的生意,坚决不能做。
在李嘉诚看来,做生意和做人一样的,必须正直,坚守原则。做生意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底线,才能在安全的范围内活动。李嘉诚做生意一向坦荡荡,赚钱心安理得。经营企业的主要动机是赢利,传统的儒家思想推崇道德标准的作用,而今天很多商业管理课程则强调效益和赢利是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这两种有着明显冲突和矛盾的取向都是不完整的,做人跟做生意一样,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原则。
违法的生意更是不能做。一般违法的生意都是暴利的,但是却危害社会,一旦涉足,就再也难以抽身,最终不免落得身败名裂。李嘉诚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就是坚守着这一原则。每一次商业活动,李嘉诚总是会照顾到别人的利益,从来不会独吞所有的利益。所以,在李嘉诚看来,伤害别人利益的生意也不能做。李嘉诚之所以能得到众多回报,其聪明之处正在于他懂得舍弃。
在一次生意中,李嘉诚决定把他所持有的香港电灯集团公司股份的10%在伦敦以私人方式出售。但在计划进行的过程中,港灯即将宣布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因此他的得力助手马世民马上建议他暂缓出售,以便卖个好价钱。可是,李嘉诚却坚持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李嘉诚很认真地说:“还是留些好处给购家吧!将来再有配售时将会较为顺利。而且,多赚一点钱并非难事,但要保持良好的信誉才是至关重要和不容易的。”
名声对一个商人来说至关重要,不能为了利益而损害自己的名声。虽然做生意挑三拣四会让商人失去很多赚钱的机会,但是却能够稳稳当当地赚钱,不必担心来自同行的敌视和来自民众的怨恨。在李嘉诚看来,金钱没有善恶,但是赚钱的方法和手段,却能体现一个人的对错、是非。所以,李嘉诚一直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
贪图不义之财的人就好比爬树摘果实的人,在粗壮的枝干采摘便是应得的,但若贪图树梢上的一些果实而奋不顾身地爬到树顶,就可能果子尚未摘到手,反而树枝承受不了,摔倒在地,轻则受伤,重则死亡,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做人不能太过贪心,不义之财不可取,否则必然失大于得。
理性的人懂得取舍,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为,这样才能平稳、平安地欢度人生。面临不义之财,选择放弃就是选择了未来更多的获取。如果相信和信奉“只要能赚钱就是好的”,对利的追求没有义的约束,那就会永无满足之时,所有的人都如此,相互的争夺也就永无停息之日,那么人生还有什么美好可言。
乾隆年间,苏州有一个姓李的人,每天早上起来,去市场卖菜,用来赡养母亲,一天在路上捡到一个装有钱的信封,回到家里打开,数了一下有45两银子。
母亲看了大为惊奇,说:“你是一个穷人,每天凭自己能力所得不过才百钱,这是自己的本分,现在突然得到这么多的钱,恐怕你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啊,而且丢失钱的人可能另有自己的主人,可能遭到鞭刑责骂,甚至可能有人会逼他偿还这笔钱从而会逼死他。”
母亲催促他回到捡钱的地方等待,刚好丢钱的人到了,于是还给了他。那人拿到钱立马就走,市场中的人都责怪他没有感谢李姓男子,众人要他拿出一部分钱酬谢李姓男子,他不肯,狡辩地说:“我丢的钱本来是50两,他却从其中藏匿了5两钱,这样又何必给他酬谢呢?”市民都哗然。
刚好一个官员到了,问了这个事情的原委,假装对卖菜的李氏发怒,打了他5板子,打开装银子的信封,指着信对丢银子的人说:“你丢掉的钱是50两,但是信封上却写着45两,这不是你的钱。”拿着这些钱给卖菜的李氏说:“你没有罪,但是却受到了我的笞刑,这是我的过错,现在就把这个补偿给你。”百姓都举手称快。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一个“义”字,“以义制利”就是给利欲的追求提出一个标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应该有一个正当与不正当的取舍。有利可图时,要先想一想是否合乎道义,来决定取舍,符合道义的就取,不符合道义的就不取。
取舍有道才能心安理得,人生在世最大的幸福就是问心无愧。一个整日担惊受怕的人,无论有再多的财富都不可能感受到幸福,而一个心安理得的人,即便再穷也能有所安慰,坦然面对人生。
成功要择手段
做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任何东西都要通过正当手段去获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利益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做事都要考虑有没有好处。但是,好处必须是通过正当途径得来的,不能为了赢得利益或者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为谋取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的人,终究会遭到挫折。
古人云:“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大有作为。”更多时候,我们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尽管看似牺牲一些利益,其实换来的是更大的回报。生活中,更是要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维持自己的人格,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李嘉诚曾经说过:“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追求人生的成功,一定要通过正当手段。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又让他人心悦诚服。
李嘉诚的企业也是在不断收购的过程中壮大起来的。每一次收购,他都会心平气和地与对方进行协商,尽量满足对方的一些利益,用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若是对方坚决反对,他宁愿放弃收购的计划,也不会以大欺小,以强压弱,强迫对方。李嘉诚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在收购的过程中,决不会像拍古董一样,一定要到手。李嘉诚认为,那样做,会让自己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李嘉诚非常有耐心。
收购港灯算是一次经典的战役。他从萌发念头到控其在手,先后历经了好几年,倒是西门·凯瑟克沉不住气,落入李氏“圈套”,以相当优惠的折让价出售港灯股权。李嘉诚在收购中有自己的心得,当取则取,遇到阻力时,权衡利弊后,会不带遗憾地放弃。放弃对九龙仓、置地的收购时,他都持这种态度。李嘉诚收购的宗旨是,无论成与不成,通常都要使对方心悦诚服。
收购成功,他不会像许多老板一样,进行一锅端式的人事改组与拆骨式的资产调整。他尽可能挽留被收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照顾小股东利益。股权重组等大事,必征得股东会议通过。收购未遂,李嘉诚也不会以所持股权为“要挟”,逼迫对方以高价赎购,以作为退出收购的条件。
李嘉诚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他征服别人的不是辉煌的成功,而是光明磊落的手段。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功或是向往幸福,但是这些都不能建立在不正当的手段之上。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别人的利益,这是不可取的,这样得到的东西必然不能长久。只有大家都遵守原则,这个世界才会是公平和正义的,真正成功的人必须坚守这种原则。
人生本来就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得也有失,虽然很多时候讲求变通,但同时也必须要有原则。有些原则是人立身的根本,是绝对不容许修改的。即使有些时候受到别人的指责,只要自己坚持了原则,心安理得,也完全没有必要太在意别人的说法。反之,即使没有受到任何人指责,如果不择手段,违反做人的基本原则,那么也是不允许的。
凡事讲究保持正当途径的人或许不讨人喜欢,但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我们如果能够恪守一些基本的原则,自然会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相处得很好。这些原则不仅包括做人方面的,还包括做事方面的,即使面对死亡也能泰然自若,问心无愧。不择手段的人是可怕的,不是他们会让别人感到可怕,而是他们自己的前途是可怕的。不择手段的人什么事情都能做,不道德的,不遵守法纪的,不忌惮任何事,这种人往往也找不到自己,到人生的最后,也只能心怀愧疚。
人活在世间,如果被别人批评说:“这个人不正派、不正当。”这是很难为情的事,做事要正大光明,胸襟要宽大磊落,不可以不择手段,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俗话说得好:“宁可正派而不足,不可邪恶而有余。”一个正直的人,即使没有太大的成就,也能受人尊敬,而一个不择手段的邪恶的人,即使有再大的成就也为人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