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皇权的战争
8889100000013

第13章 南朝与北朝(1)

南朝与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宫廷权力之争达到了白热化,是中国宫廷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南朝(宋、齐、梁、陈)从公元420年到589年,共出过皇帝31人,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从公元439年到581年,共出过皇帝32人。

南宋(420~479)开国皇帝武帝刘裕(363~422),小名寄奴,小时家贫。后因战功逐渐成为东晋的权臣,420年,他迫晋恭帝禅让,建立南朝*宋,在位3年死,时年60岁。

少帝(406~424)刘义符,刘裕长子,422年即位,即位3年被杀,时年19岁。

文帝(407~453)刘义隆,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453年,被太子所杀,时年47岁。

孝武帝(430~464)刘骏,文帝第三子,453年即位。在位12年,残暴昏君。死于464年,时年35岁。

前废帝(449~465)刘子业,孝武帝长子,464年即位,嗜杀成性,在位6个月被杀,时年17岁。

明帝(439~472)刘彧,文帝第十一子,465年即位。残暴昏庸之君,在位8年,死时34岁。

后废帝(463~477)刘昱,明帝长子,472年即位,在位5年。废帝淫暴无比,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被萧道成杀死,死时15岁。

顺帝(469~480)刘准,明帝第三子,477年即位,在位3年后退位,480年被杀,时年12岁。

南齐(479~502)开国皇帝高帝萧道成(427~482),479年称帝本是南宋宰相,后废顺帝自立,建立南齐,在位4年,时年56岁。

武帝(440~493)萧赜,高帝长子,482年即位,在位11年,死于493年,时年54岁。

郁林王(473~494)萧昭业,武帝长孙,493年即位在位1年被杀。时年22岁。

海陵王(480~494)萧昭文,郁林王弟,494年即位,在位4个月被杀,时年15岁。

明帝(452~498)萧鸾,高帝侄,494年即位。即位后大杀手足,南齐国衰,在位5年,死于498年,时年47岁。

东昏侯(483~501)萧宝卷,明帝第二子,498年即位,在位3年。残忍凶暴,嗜杀成性,挥金如土,被萧衍杀死,时年19岁。

和帝(488~502)萧宝融,明帝第八子,501年即位在位1年,被萧衍所杀,南齐亡。

南梁(502~557)开国皇帝武帝萧衍(464~549),502年废南齐皇帝自立,建立南梁。萧衍信奉佛教,生活简朴,但政治昏庸,549年死于侯景叛乱,时年86岁。在位48年。

简文帝(503~551)萧纲,武帝第三子,549年即位,在位2年死,时年49岁。

元帝(508~554)萧绎,武帝第七子,552年即位。位3年被杀,时年47。敬帝(543~557)萧方智,元帝子,555年即位。在位2年被陈霸先废,558年被杀,时年16岁。梁亡。

南陈(557~589)开国皇帝武帝陈霸先(503~559),557年废南梁皇帝自立,国号陈,他为人十分简朴,在位3年死,时年57岁。

文帝(522~566),武帝侄,559年即位,在位7年死,时年45岁。

废帝(552~570)陈伯宗,文帝长子,566年即位。在位2年被废,570年死,时年19岁。

宣帝(528~582),文帝弟,568年即位,在位14年死,时年55岁。

后主(553~604)陈叔宝,宣帝长子,582年即位,在位7年。他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就知道游宴玩乐,制作艳词,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亡。后主被俘,死于604年,时年52岁。

北魏(386~556)开国皇帝道武帝拓拔珪(371~409),鲜卑族人。383年,前秦经淝水之战后,国力日弱。386年,16岁的拓拔珪复国,称代王,同年改称“魏”,史称“北魏”,在位23年,死于409年,时年39岁。

明元帝拓拔嗣(392~423),道武帝长子,409年即位,在位15年,死于423年,时年32岁。

太武帝拓拔焘(408~452),明元帝长子,423年即位,在位28年。太武帝即位后先后消灭大夏,北燕,北凉,大大增强北魏国力,统一了北方。但在与南宋的战争中大败,452年,太武帝死,时年45岁。

南安王拓拔余,太武帝子,452年即位,在位8个月被杀。

文成帝拓拔浚(440~465),太武帝嫡孙,452年即位,在位14年。成帝在位时北魏国力开始下降。死于465年,时年26岁。

献文帝拓拔弘(454~476),文成帝长子,465年14岁即位,在位7年。18岁时就让位给4岁的太子,476年死,时年23岁。

孝文帝拓拔宏(476~499),献文帝子,471年即位,在位29年。孝文帝一朝,进行改革。494年,迁都洛阳,推广汉化,并带头将姓改为“元”。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死于499年,时年33岁。

宣武帝元恪(483~515),孝文帝二子,499年即位,在位16年。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起义不断。死于515年,时年33岁。

孝明帝元诩(510~528),宣武帝子,515年即位,在位12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死于528年,时年19岁。

孝庄帝元子攸(507~530),528年即位,在位2年被杀,时年24岁。

长广王元晔(?~531),咸阳王元禧子,530年即位,在位半年被杀。

节闵帝元恭(498~533),广陵王子,531年即位,在位1年被废,533年死。

后废帝元朗(513~532),章武王子,531年即位,在位半年被高欢(北齐文宣王之父)所杀。

出帝元修(510~534),广平王子,532年即位,534年逃出洛阳,投奔宇文泰,被宇文泰所杀,时年25岁。

魏在出帝后分为东魏,西魏。东魏皇帝孝静皇帝元善见(524~550),534年,出帝逃后,高欢拥立他为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在位17年。

西魏开国皇帝文皇帝元宝炬(507~551),535年被宇文泰拥立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

废帝元钦,文帝长子,551年即位,在位2年被杀。

恭帝拓拔廓,文帝第四子,554年即位,在位3年被杀,西魏亡。

北齐(550~577)开国皇帝文宣帝高洋(529~559),其父高欢为北魏的渤海王,550年,高洋废东魏皇帝自立,改国号“齐”,史称“北齐”。在对突厥、契丹的战争中,他屡次获胜。但晚年荒淫无度,死于559年,时年31岁。

废帝高殷(545~560),文宣帝长子,559年即位,在位1年,被叔高演所杀,时年17岁。

孝昭帝高演(535~561),高欢第六子,文宣帝之弟,560年即位。在位1年死,时年27岁。

武成帝高湛(537~568),高欢第九子,高演弟,561年即位,在位4年。武成帝是一个暴君。565年,禅位于其子,后死于568年,时年32岁。

后主高纬(557~577),武成帝长子,565年即位,在位12年。576年,周武帝大军攻北齐,他禅位给儿子高恒,被俘被杀,时年20岁。

幼主高恒(570~577),后主长子,577年即位,在位25天被俘,北齐亡,高恒被杀,时年8岁。

北周开国皇帝(556~581)孝闵帝宇文觉(542~557),鲜卑族宇文泰第三子,557年即位,国号“周”,在位8个月被杀。

明帝宇文毓(534~560),宇文泰长子,557年即位,在位4年被杀,时年27岁。

武帝宇文邕(543~578),宇文泰第四子,560年即位,在位18年。武帝统治时,北周日益强大,开始统一北方,消灭北齐,并攻击南陈,取得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他死于578年,时年36岁。

宣帝宇文贇(559~579),武帝长子,578年即位。宣帝荒淫无度,嗜酒如命,在位1年就禅位于太子。死于580年,时年22岁。

静帝宇文衍(573~581),宣帝长子,579年即位,时年7岁,由杨坚辅政。581年,在位1年时,杨坚迫静帝禅位于他,建立隋朝,北周亡。

一、南宋:“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东晋末年,权臣刘裕当政,党羽遍布朝野。一日,刘裕召集文武百官在家饮酒。酒至半酣,已显醉意的刘裕流露出告老归隐之意,实则是不满自己的地位。大臣傅亮猜出刘裕的本意,对刘裕说:“臣观天象,昌明之后晋朝还有两位皇帝。”于是刘裕派人将晋安帝勒死,强迫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做末代皇帝,这就是晋恭帝。

一年后,晋恭帝将皇位禅让给了刘裕。刘裕感到自己已年近古稀,儿子们又都小,为了免除后患,遂对贬为零陵王的司马德文下了毒手。

宋永初二年秋天,零陵王司马德文喜得贵子。儿子的降生给零陵王夫妻惊恐不安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安慰,但出生不久的儿子莫名其妙地被人暗杀,零陵王夫妻痛苦不堪。为了避免家人再遭毒手,夫妻俩躲在王府一间很小的居间里,饮食起居都由王妃亲手办理。孤立无助的年轻夫妻,以为这样就能逃死的降临。

有一天王妃的哥哥来到王府,王妃出房迎接。惨案已经发生,几十名士兵跳墙来到小屋,逼迫零陵王自尽。零陵王说:“佛经上讲,人要自杀,来世不能再做人。”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于是被士兵用被蒙住扼死。死后,眼球突出,舌头伸得很长,非常凄惨。

刘裕于是立宋,刘裕史称宋武帝。

1.宋少帝:被大臣暗杀

刘义符是刘裕长子,继位时年仅17岁。长于深宫的刘义符不识世事,童心未泯,性喜玩耍,对于国家大事丝毫不放在心上,在位不到2年被杀,史称“宋少帝”。

宋永初三年五月,67岁的刘裕一病不起,下诏令皇太子义符继位,又令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为顾命大臣,然后故去。不久太尉刘道怜病逝,太皇太后萧氏伤心过度也一病不起。刘宋接连不断连遇国丧,朝廷内外忙碌的了不得。贪玩的刘义符却像没事人儿一样,终日与一班亲信待卫在皇宫后园演兵习武,模拟战争,厮杀之声、击鼓之声不时传到尚在国丧的皇宫上空。徐羡之、谢晦等人屡加教导,但刘义符我行我素,不与理睬,顾命大臣十分恼怒。

景平元年,北魏乘刘宋主少国疑,兴兵侵犯南朝。宋廷接连收到前方兵败的消息,大臣们大为惊恐,不知所措。刘义符一如既往,对朝政不加理会,终日仍以游玩为乐,把国家大权交与顾命大臣处理。刘义符二弟庐陵王南豫州刺史刘义真十分恼怒,上奏朝廷,请求还京,隐然有“清君侧”的意思。

徐、谢、傅收到刘义真奏后,激起一腔怒意,准备先杀义真再废义符。不识世情的刘义符皇位不保还蒙在鼓里,接到徐谢傅三人要求处死义真的奏书后,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景平二年六月,正值江南仲夏季节,天气很热。一天午后,刘义符率领妃嫔随从等人到华林园避暑。华林园是当时金陵皇家苑囿,风景很美。贪玩的刘义符在园中设立酒肆,自己充任酒保,让妃嫔随从等改扮成市场各色人等,玩了整整一下午,一直到华灯初上,才兴尽散去。晚饭后天气已凉了下来,江南的夜色非常迷人,恰好又是一个满月夜晚,刘义符乘着龙舟到天渊池游览,一直到夜阑更深时,才在龙舟休息。

天刚蒙蒙亮时,一队军士在檀道济的率领下冲进华林园。还在龙舟鼾睡的刘义符惊起,披衣起身,士兵已冲上龙舟,连杀二名侍卫。负伤的刘义符迷迷糊糊地被推到东阁,徐羡之宣布皇太后懿旨,废掉刘义符,改封为营阳王。不久徐羡之等人又强迫刘义符速起身前往吴郡。

当刘义符走到金冒亭时,护送刘义符的刑安泰,拔刀直取刘义符,刘义符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刑安泰一刀杀死。史家称之为“宋少帝”。

2.刘劭与刘骏:前有子杀父,后有弟杀兄

南朝宋元嘉三十年二月。一日晨曦微露,夜色还未退尽,皇宫依然笼罩在沉沉的睡梦之中。一队全副武装的东宫护卫在太子刘劭的率领下,悄悄地出现在皇宫常春门。恰好宫门未关,太子刘劭乘车而进。宫门侍卫打着哈欠从屋里出来,一看是太子,便问何事?刘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伪诏,指示门卫道:“接到密诏,讨伐叛逆,可放后队入门。”门卫不知是诈,便一并放入。

太子死党张超之率数十名勇士轻车熟路来到皇帝寝宫含章殿,蜂拥而入,宋文帝义隆猛然惊起,见事不妙,刚想喊人,张超之的刀已劈到,慌忙举案阻挡。无奈刀锋锐利,立刻被剁掉五个指头。他大喊一声,倒在地上。张超之又抢先一步,一刀结果了刘义隆的性命。

可叹做了30年皇帝的刘义隆,竟惨死在亲子手中。从此揭开了南宋皇室骨肉相残的序幕,始作俑者就是刘劭。

刘劭相貌凶恶,性情凶险,他做了20多年的太子,早已急不可耐地盼望登基。他曾让女巫严道育用巫蛊术,咒义隆早死。后来,巫蛊术被刘义隆知晓,并从皇宫含章殿掘出所埋的玉像。刘义隆怀恨在心,又不忍加诛亲子,终于酿成被亲子所杀的悲剧!

此前,刘劭、刘濬、王鹦鹉、严道育形成一个四人集团,经常一起请神问卜,闹得宫中天昏地暗。后来,他们为了长久过随心所欲的生活,竟然商议把刘义隆咒死,由刘劭当皇帝。在严道育的指挥下,他们用玉刻了一个小人,写上刘义隆的名字,埋在含章殿前,每天早晚祈祷,诅咒刘义隆早日归天。

王鹦鹉虽是东阳公主的婢女,但因为善耍手腕,得到公主信赖,在公主府中,如同主子一般。东阳公主有个奴仆叫陈天兴,是个美少年,被王鹦鹉看中,向公主要来作为养子,说是养子,其实二人作了夫妻。另外还有一个宦官,名叫庆国,也是一个美少年,惯会逢迎,得四人喜爱。因此,陈天兴、庆国也参加了密谋。

几年后,东阳公主去世了,按当时的规矩,王鹦鹉应该遣出嫁人。刘劭恐怕巫术的事情败露,与刘濬密谋,把王鹦鹉嫁给了刘濬的府佐沈怀远作妾,并把陈天兴提拔成东宫领队。

王鹦鹉虽然嫁给了沈怀远,但害怕以前与陈天兴私通的事情泄露,于是请刘劭暗杀了陈天兴。陈天兴一死,庆国慌了。他想到当初参加密谋的奴仆只有他和天兴二人,天兴既死,自己也难逃虎口,左思右想,惟有告密可留一条生路。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请见刘义隆,把事情一五一十作了交代。

刘义隆听说自己的两个儿子竟然设巫蛊咒自己死,一时惊呆了。他马上派人查抄了王鹦鹉家,拿住了王鹦鹉,果然在她箧中搜出刘劭、刘濬往来书信几百札都是诅咒巫蛊的内容。刘义隆又派人顺着庆国所指的地方,挖出了埋藏的玉人。只有严道育没有捕到,她事先得到了消息,变换服装,打扮成尼姑模样,藏到了东宫。

罪证确凿,刘义隆心里非常痛苦。刘劭、刘濬大逆不道,按法起码应该赐死。但刘义隆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他甚至没有逮捕这两个逆子,只把他们叫来狠狠骂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