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皇权的战争
8889100000015

第15章 南朝与北朝(3)

如此不可理喻的暴君、废物,人人得而诛之。以将军萧道成为首的大臣就密谋除掉刘昱,此时,宗室无人,萧道成掌兵权,就趁刘昱外出游玩喝醉回殿睡觉时,派人把他杀了。死时才14岁。从此,宋政权归萧道成,是后来的齐高帝。

刘昱死后,11岁的弟弟刘准继位。两年后(公元479年),刘准13岁。萧道成夺取政权,命刘准下诏把皇位禅让给自己。刘准害怕,当举行禅让大典,需要他亲自出席表演时,他逃得无影无踪。萧道成派部将率军进宫,预备使用暴力。王太后吓得要死,亲自带着宦官搜索,终于在佛堂把孩子找到。

刘准哭说:“要杀我吗?”部将说:“不杀你,只请你搬家,你们姓刘的当初对姓司马的,也是如此。”刘准流泪说:“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南宋立国60年,到此灭亡。

二、南齐:暴君家族,自相残杀

由于刘宋王朝骨肉相残,皇帝昏庸无道,太尉萧道成乘机代宋立齐。刘准被杀后,萧道成又采取斩尽杀绝的策略,将刘宋的宗室全部斩杀。这是刘裕当初万万没有想到的。

齐高帝萧道成在病重期间,特地把太子叫到跟前,告诫他千万不要让宋朝廷骨肉相残的悲剧重演。这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事实上,他的子孙骨肉相残并未比刘宋政权逊色多少。因此,齐政权在南朝四国中存在时间最短,享国仅24年。这24年中,却搞出来7任皇帝。7任皇帝中,三任是暴君:第三任萧昭业,第五任萧鸾,第六任萧宝卷。

1.齐高帝:夺走刘家天下

萧道成,字韶伯,原籍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人。东晋初年,其高祖萧整率家南迁江南,在晋陵武进县(今江苏常州)定居下来,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庞大的萧氏家族。

据称,萧氏先祖为西汉相国萧何,萧道成是萧何第二十四代孙。由于宋武帝刘裕的继母为萧氏,故萧道成的父亲得以在刘宋为官,且因军功屡迁。直到明帝去世,萧道成都安然无事,太子即位后,还受遗诏参与机要。

由于在平定刘休益之乱中立下大功,萧道成威望大增,被任为中领军、南兖州刺史,留卫建康,又与袁粲、褚渊、刘秉一起,轮流入值决事,当时号为“四贵”。

从此,萧道成以中领军的身份逐渐掌握了朝政。

皇帝刘昱年龄虽小,但凶狠残暴,以杀人为乐,朝廷内外人不自保。萧道成因功高权重而遭其忌恨,几次险遭杀害,故深为忧虑,遂起废立之心。

元徽五年(公元477年)七月六日晚,领军府、员外郎桓康等偷听到刘昱一句“我今晚有一去处,这里等明晚吧。”萧道成不觉紧张起来,以为小皇帝将在明晚对自己下手。

第二天晚上,王敬则拎着刘昱的人头来到萧家,说:“刘昱已被左右杀死,速请萧公入宫主事。”

于是,萧道成换上戎装,骑马直奔皇宫,诈称是皇上回宫,守门卫士怕惹祸,皆低首屏息,不敢仰视,所以萧道成一行顺利进宫,无人怀疑。

殿内人见萧道成全副武装入殿,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后听说刘昱已死,皆欢呼雀跃,高呼万岁!

天一亮,萧道成以太后令召袁粲、褚渊、刘秉入宫商量大事。

王敬则拔出明晃晃的刀,在床侧跳跃咆哮:“天下事皆应归萧公,敢有开一言者,血染敬则刀!”又取来一顶白纱帽,戴在萧道成的头上,嚷道:“今日谁敢再动,做事须趁热打铁!”

袁粲刚想说什么,被王敬则厉声呵斥止住。

褚渊说:“非萧公无以了此事。”又亲手将事权授给萧道成。于是,萧道成作主,备法驾往东府迎安成王刘准入宫即位。

袁粲、刘秉眼睁睁看着萧道成把迎立大权抓在手中,还没来得及表示意见,只听“咔嚓”一声,几把长刀已架在他们头顶,二人吓得脸色大变,仓皇出门而去。

当天,萧道成以太后名义下令,历数刘昱罪行,诏立安成王刘准为帝。萧道成出镇东府,任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军国大事一手包揽,又在朝廷内安插亲信,控制大小军政部门。刘秉与袁粲徒有虚位,不得预政。

此后,萧道成把主要反对派逐一消灭,加紧代宋称帝的准备。

昇明三年(公元479年)三月,萧道成又进为相国,封为齐公,加九锡。齐国的官爵礼仪全模仿朝廷而设。

四月,萧道成为齐王。不久,刘准下诏禅位于齐。司空兼太保褚渊等奉玺绶,率百官至齐宫劝进,萧道成辞让不受。

百官又再三恳请,有人进符命说,“六”是亢位,东汉历196年禅于魏,魏历46年而禅晋,晋历156年而禅宋,宋自永初元年至升明三年,共60年。历代皆以六终六受,这就是天命。因此,他们请萧道成顺天时,膺符瑞称帝。

在群臣的再三恳请下,萧道成才勉强答应,择日于南郊举行即位大典,回宫后宣布大赦,改元“建元”。齐朝正式建立。

萧道成登基之初,曾问政于明帝,明帝答:“政《孝经》。凡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者,皆是出于此。陛下如能戒前车之失,加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亦必危。”

萧道成听了,感触颇深,叹道:“儒者之言,可为万世之宝!”

建元四年(公元482年)三月,这位一生叱咤风云的南齐开国皇帝逝世,终年56岁。他在病重期间,特地把太子叫到跟前,嘱咐说:“宋室若不骨肉相图,他族岂得乘其衰弊而取代之!汝深戒之。”

2.萧昭业:为登帝位,咒父速死

萧昭业是南齐文惠太子的长子,小名“德声”,少时由竟陵王妃袁氏抚养。萧赜即位后,其父萧长懋被立为太子,他袭爵成为南郡王。

萧昭业少时眉清目秀,举止文雅,口齿清楚,甚得爷爷萧赜钟爱。当时王侯每5日一次入宫问讯,萧赜却常独召萧昭业入宫,关切地询问他的饮食起居和读书情况。昭业爱好隶书,凡他写的字,赜都看得极为珍重,不准随便传出宫外。

萧昭业在父亲死时,显得很悲痛,在别人面前,尤其悲痛得厉害。可是一回到自己的房子里,就压抑不住心中的快乐。接着请杨姓女巫用法术诅咒祖父速死,以便自己提前当皇帝。

祖父萧赜不久果然卧病,萧昭业入宫侍奉,给他妻子写信时,一连写了36个小“喜”字作一个圆圈,环绕着一个大“喜”字。但在奄奄一息的老祖父跟前,他总是满面愁容,未曾开口,先流下眼泪。

文惠太子去世后,萧赜因竟陵王萧子良不报告太子奢侈僭越之事而恼怒,开始责备子良,有意立萧昭业为皇位继承人了。

齐武帝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七月,皇宫外百官云集,都在焦虑地等待着什么。皇宫里,萧赜已昏厥过去了,内外一片惶惧。

忽听里面传来一声高喊:“皇上传太孙入殿!”

不一会儿,太孙萧昭业匆匆赶到,萧赜伸出手,颤巍巍地拉住太孙,用尽全身气力说一句:“你想念你爸的话,要好好的做。”又看了看次子萧子良,点点头,随后平静地死去。

萧赜临终,遗诏要萧子良辅佐萧昭业,萧子良又推荐了尚书左仆射萧鸾,故又准萧鸾参与大小朝事。

不一会儿,萧赜去世。萧鸾闻讯后,急驰至云龙门。守卫上前阻拦,萧鸾大喊一声:“有敕召我!”随即一把推开卫兵,直闯入殿。

这时,萧昭业不知所措地站在殿中,萧鸾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奉萧昭业登殿,又命左右将萧子良扶出。他在那里指挥部署,有条不紊,声若洪钟,殿中的人在他的指挥下忙活起来,一会儿就做好了新皇帝即位的准备工作。

萧昭业在爷爷的丧期即位。在百般疼爱他的爷爷的灵前,他放声痛哭,跪在地下久久不肯起来,引得观者无不垂泪,暗赞他孝顺、懂事。但一等入内,他就完全变了一个人,有说有笑,又令乐队奏乐取乐,那些久跟在他身边的人对此丝毫不觉惊奇,一如当初他为父亲文惠太子守丧时。

萧赜的遗体要移出太极殿了,萧昭业亲自安排指挥。

萧赜死后,萧昭业第一件事就是重重地赏赐杨姓女巫,以奖励她咒死祖父的功劳。然后,把那些曾经跟他竞争帝位的弟兄叔伯,分批屠杀。

因叔叔竟陵王萧子良在萧赜临去世时受到王融的极力拥戴,萧昭业对此耿耿于怀,特意派将率200人全副武装地守在太极殿西阶,监视正在中书省的萧子良。

即位10多天,萧昭业下令搜捕那个欲拥立竟陵王萧子良的中书郎王融。王融被捕入狱后,萧昭业令中丞也稚珪奏王融险躁轻狡,招纳不逞之徒,又诽谤朝廷,要穷治其罪。

萧子良听说王融被捕,心里非常沉重不安。王融是为拥立他而得罪的,现在连他都受到萧昭业的怀疑,处境困难,对王融的事是爱莫能助,连过问一下都不敢。

正在他心神不宁之时,忽然接到通报:王融派人来见。来人苦苦哀求萧子良救王融一命,萧子良只是唉声叹气,不敢答应。不久,萧昭业将王融在狱中赐死。

相反,为了报答那些为自己即位尽力的有功人员,培养自己的势力,他下诏假称遗诏,以武陵王萧晔为卫将军,西昌侯萧鸾为尚书令,太孙詹事沈文季为护军。又让心腹周奉叔、曹道刚临殿中警卫。

萧昭业挥霍无度,每次赏赐亲信,都在百万以上。

一天,萧昭业来到萧赜储钱的斋库,只见里面有钱数亿。萧赜在位期间,上库储钱5亿万,以备军国之用,斋库聚钱也超出3亿万,以作宫廷费用,其他金银布帛不可胜计。他对钱恨恨地说:“我从前想你十个都没有,今天如何?”

萧昭业尽情挥霍,为斗鸡玩,曾花数千买一只好斗鸡。又动辄赏赐幸臣群小,一出手就是十几万、几百万。不到一年,武帝萧赜时储的钱财就所剩无几了。不到半年,国库一空。

萧昭业喜爱的另一种恶作剧是带皇后何氏和诸宠妃到主衣库去,打开大门,让她们拿宝器相投击,摔碎以取乐。各种宝器珍玩在他和皇后、宠姬的欢笑声中化为碎砾。在他的允许下,宦官和群小可到主衣库随意拿取喜爱之物。萧赜生前御用的甘草杖,则被宫人寸段,分而玩耍。

萧鸾接受遗诏,与竟陵王萧子良一起辅佐萧昭业,萧子良因受怀疑自身难保,深居简出,不问国事;萧鸾则以尚书令的身份处理国家大政,培植自己的势力。

萧昭业逐渐觉得大权旁落了。对他的一些胡作非为,萧鸾又常谏阻,萧昭业多不听从,依然我行我素,内心对萧鸾很忌恨,总想除之而后快。

他深知,靠自己一人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必须找个有威望的人来协助。于是他选择了尚书右仆射、鄱阳王萧锵。

萧锵是萧道成第七子,雍容大度,很得人心。武陵王萧晔去世后,他就是皇室诸王中最年长的了,因此萧昭业对他很信赖。

一次,诸王入宫问讯,萧昭业单独留下萧锵,问道:“公闻萧鸾对法身如何?”

萧锵知其意,答道:“萧鸾在宗戚中年龄最长,且受寄于先帝。臣等皆年少,朝廷所能依靠的只有萧鸾一人,愿陛下不要以此为虑。”

萧昭业听了,默默无言。退朝后,他对宦官徐龙驹说:“我欲与公共计取萧鸾,公既不同意,我不能独办。且再听任萧鸾专权一段时间吧。”

一日,萧昭业正在宫中游乐,征南谘议萧坦之来到身边,奏请杀杨珉,萧昭业一听,心里犹豫不定。杨珉是他的左右,暗与何皇后私通,同寝共处如同伉俪。他虽知情,但看在皇后的面子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何皇后听说萧坦之奏请杀杨珉,急得不顾一切,跑到萧昭业面前,泪流满面,要死要活地嚷道:“杨郎无罪,怎么可以枉杀!”

萧昭业刚要开口,萧坦之附在他耳边低低说道:“外间风传杨珉与皇后有染,事彰遐迩,不可不诛。”

萧昭业犹豫许久,最后不得不下令杀杨珉。杨珉立时被拉出问斩。一会儿,萧昭业又后悔了,急令停止行刑,但为时已晚,杨珉的人头已落地了。

这件事过去之后,萧昭业总觉得不大对,萧坦之是他的宠臣,得以出入后宫,他每次宴游胡闹,萧坦之都在边上伺候。虽说他有时也劝谏几句,但像诛杀杨珉这样的大事,没有人在背后指使,他是不敢做的。这个背后指使的人一定是萧鸾。因为萧鸾曾多次通过萧坦之、萧谌谏谕过。

这时,萧昭业所信赖的萧谌、萧坦之见萧鸾大权独揽,又深得朝野之心,便自动依附萧鸾,劝其废帝另立,成了萧鸾安插在他身边的耳目。

这一切,萧昭业完全被蒙在鼓里,毫无察觉。

一天,萧谌、萧坦之向萧昭业建议,周奉督勇猛善战,应出镇外地,以为外援。萧昭业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以周奉督为于州刺史。周奉督请求封他为千户侯,萧昭业应允。后又因萧鸾的反对,仅封为曲江县男,食300户。周奉督知道后,在众人面前大发雷霆,拔刀相威胁。萧鸾连忙好言劝诱,周才消了气。

周奉督率众出发到青州上任的那天,萧昭业忽然接到尚书省的报告,说周奉督轻慢朝廷,已被处死,不禁大吃一惊。

原来,周奉督所率部队刚刚出发,萧鸾与萧谌谎称有敕,召他回尚书省,将他殴打致死。然后,向萧昭业做了报告。

对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萧昭业虽然不满,但也无能为力,不敢说什么,只有准奏而已。接着,萧鸾又以谋反罪杀了綦母珍之、杜文谦,萧昭业的主要心腹就这样被逐渐翦除干净了。

隆昌元年(公元494年)四月,太傅、竟陵王萧子良病逝。萧子良对萧昭业有养育之恩,只因萧赜去世前夕王融拥立之事,萧昭业对他怀恨在心,严加戒备。他虽受遗诏辅政,萧昭业又给他加殊礼,让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但他却不敢干预朝政,整日忧心忡忡,终致忧虑成疾,一病不起而亡。

萧昭业一直担心萧子良有异心,听到萧子良的死讯后,兴奋异常,为萧子良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葬礼。

萧子良一死,萧昭业的心腹之患就只有萧鸾一人了。萧昭业急忙找中书令何胤商讨诛杀萧鸾事宜。何胤是何皇后的从叔,被萧昭业所亲信,让他入值殿省。他一听萧昭业要他杀萧鸾,非常害怕,绞尽脑汁找出种种理由劝说谏阻。萧昭业没主意了,只好打消念头。为了削弱萧鸾的势力,他又打算让萧鸾去居西州,中敕用事,凡国家大事由自己决断,不再向萧鸾咨询。

萧鸾惧怕夜长梦多,便加紧行动。卫尉萧谌密召诸王典签,要他们不准诸王外接人物,以防止诸王听到风声。由于萧谌历二帝,皆为亲要之臣,诸王典签对他是敬畏交加,听到他的吩咐,无不俯首听命。尚书左仆射王晏、丹阳尹徐孝嗣等也与萧鸾通谋,赞成废掉萧昭业另立。

七月二十二日,在萧昭业正准备秘密杀掉萧鸾的时候,萧谌奉萧鸾之命,率兵入宫,先碰上曹道刚与中书舍人朱隆之,二人未及反抗就被杀死。直后将军徐僧亮见状大怒,急呼宿卫兵众“以死相报”,话音刚落,立即被斩。萧鸾与王晏、徐孝嗣、萧坦之、陈显达、王广之、沈文秀等朝廷重臣也随后入宫。

这时,萧昭业正在平时举行宴会的寿昌殿,听说外面有变,吓得面如土色,急忙密写手敕,召萧谌入殿应付。然后,又令人关闭内殿房阁。正在他惊慌失措的时候,萧谌已引兵进入寿昌殿。直到这时,萧昭业才知道引兵废他的正是他所信任依赖的萧谌。

他扭头逃往宠姬徐氏房内,拔剑自刺不中,又以帛缠住脖子。萧谌率兵士冲入延德殿,众宿卫将士纷纷操弓盾欲拒战,萧谌厉声喝道:“所取自有人,卿等不须动!”宿卫平时皆隶服于他,所以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萧谌入殿,将萧昭业接出。宿卫见萧谌所取之人原来是皇帝。萧昭业竟默默不语,一言未发。众人见状,失望地各自散去。

萧昭业被萧谌等引至延德殿西弄害死,时年22岁,葬以王礼。萧鸾以太后令废其为郁林王,废何皇后为王妃,何姬与诸嬖幸皆伏诛。

3.齐少帝:爱“三寸金莲”,断万里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