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皇权的战争
8889100000023

第23章 唐朝(1)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立国近三百年,不包括武则天共历20帝。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566~635),7岁时父亲逝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618年隋炀帝死后,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由于李渊对继承人问题一再反复,导致了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征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医治无效,7月病死于长安含风殿。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唐太宗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因其长兄太子李承乾与四兄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于贞观十七年被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即位(650年),时年22岁。他在位期间,唐的领土最大。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太宗才人武则天有染。太宗死后,武则天出家,高宗又把她接回宫中为昭仪,最后成为皇后。武后不被高宗母舅的长孙一族所容,武后遂设法除去她的敌人。高宗又因眼疾,政权便完全操纵在武后手中。在位34年,683年过世。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也名李哲。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位皇帝(武则天算是周朝皇帝),他在位时间是683年~684年和705年~710年。他的两位哥哥李弘和李贤的太子地位被废黜后李显成为太子,高宗死后继位。李显与韦皇后打算与武则天抗衡。结果被废掉,贬为庐陵王,软禁在均州和房州。705年,武则天又将皇位传给李显。李显恢复唐为国号。710年,韦后与安乐公主将他毒死。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唐高宗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为武则天,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684年,武则天废中宗帝位,立其为帝。690年,武则天自己登皇帝位,于是废除睿宗。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于是睿宗再次即位。与其子李隆基(后任皇帝唐玄宗)一起铲除了杀害唐中宗的势力。712年,让位于唐玄宗,自称太上皇,716年病逝,享年55岁。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712年~756年在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唐玄宗第三子,757年~762年在位。756年七月,“马嵬兵变”后不久,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庙号肃宗,在位6年,死于762年,时年52岁。

唐代宗李豫(727~779)。唐肃宗长子,颇为唐玄宗钟爱,立为嫡皇孙。762~779在位。肃宗死后,李辅国拥其即位。代宗统治初期,宦官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先后掌握兵柄,专权用事。大历五年(770)鱼朝恩死后,代宗不再用宦官掌兵。安史之乱结束。藩镇割据局面继起,终代宗之世,藩镇擅代,中央已无力控制据地自雄的节度使。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805年),唐代宗长子,780年~805年在位,享年64岁。他试图削弱藩镇割据实力,加强中央集权,但由于措施失当,反而引起节度使的反抗。783年,泾原兵变,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朱泚称帝,后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变,再逃到汉中。于是发布《罪己诏》,声明不再约束节度使,从此,唐朝的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

唐顺宗李诵(761年~806年),唐德宗长子,805年即位,任用王伾、王叔文为翰林学士,在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韦执宜等人支持下,从事改革德宗以来的弊政,贬斥贪官,废除宫市,停止盐铁进钱和地方进奉,并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史称“永贞革新”。不久患中风。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逼其退位,传位于太子李纯,贬王伾等人,史称“永贞内禅”。又贬斥韩泰等八人,史称“八司马事件”。次年病死,一说被宦官杀害。

唐宪宗李纯(778~820年),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805年初顺宗即位后,李纯被立为太子,八月登基。顺宗被尊为太上皇。宪宗继位后,开始对割据的藩镇开展了一系列战争,并多有获胜,被称为“元和中兴”。但宪宗的皇位是由宦官逼迫获得的,因此他信用宦官,他的军队中有许多将军是宦官,而且有些拥有很高的军权。820年他自己被宦官陈弘正杀害,享年43岁,在位15年。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812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820年~824年在位。在位期间荒于朝政,奢侈放纵,措施不当,导致河北三镇再度背叛,直到唐朝灭亡。朝廷内宦官权势日盛,官僚朋党斗争剧烈。使唐宪宗的“中兴”局面完全丧失。后服长生药而死,享年30岁。

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长子,824年~826年在位。只知在后宫嬉戏,奢侈荒淫。宦官王守澄把持朝政,勾结权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导致官府工匠突起暴动攻入宫廷的事件。后为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享年19岁。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在位期间,政权甚至皇帝的废立生杀,均掌握在宦官手中。835年,李训引诱宦官参观所谓“甘露”,企图将其一举消灭,但事情败露,反而导致宦官大肆屠杀朝官,史称“甘露之变”。事后,文宗更被宦官钳制,840年,抑郁病死,在位14年,享年32岁。

唐武宗李炎(814~846年)本名李瀍,临死前改名李炎。在位时间是840年至846年。唐武宗本来是唐文宗的弟弟,被封为颖王,在宦官仇士良的操纵下趁文宗病将他立为皇太弟,废原来的太子李成美为陈王,由此得以登基。唐朝建国,以道教为国教,但是佛道之争一直没有间断。武宗身在藩邸之时就喜好道术,即位后更是崇尚道术,从845年开始他大规模下令打击佛教,史称会昌灭法。有传说说唐武宗继位后怕他的叔叔李忱来威胁他的地位,而李忱就躲在佛门,因此唐武宗灭佛是为了让李忱无处可藏。但历史学家对于李忱是否真的做过和尚仍有争议。唐武宗吃道士给他的长寿丹后中毒而死,死后葬于端陵。

唐宣宗李忱(810~859年),唐宪宗的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李忱登基之前,为了逃避唐武宗的迫害,传说他当过和尚。846年,唐武宗死,李忱被迎回长安登基做皇帝,是为唐宣宗。唐宣宗登基后,唐朝国势已很不景气。唐宣宗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他先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宣宗勤俭治国,使十分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因此也被后人称为“小太宗”。由于宣宗曾当过和尚,所以对佛教极力推崇。859年,唐宣宗去世,享年50岁。

唐懿宗李漼(833~873年),初名温,是唐宣宗的长子。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为帝,860年~873年在位,在位14年,终年41岁。唐懿宗是一个昏庸无能、奢侈无度的君主,百姓无法过日子,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剧。859年,袭甫在浙东领导起义;868年,庞勋领导徐泗地区的戍兵在桂林起义。唐懿宗派遣王式、康承训等残酷镇压了这两次农民运动。

唐僖宗李儇(Xuān,862~888年),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年,由宦官拥立,时年15岁。政事全交给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却玩物丧志。874年,濮州王仙芝发动起义。次年,黄巢也起兵于冤句,唐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王仙芝失败后,起义军由黄巢率领,百战百胜,并于880年占领长安,他仓皇逃亡入蜀。884年,黄巢起义失败,次年三月唐僖宗返回长安,唐朝已接近灭亡的尾声。他在位13年,享年27岁。

唐昭宗李晔(867-904年),原名杰,又名敏,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889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唐昭宗即位后,藩镇趁着平定农民起义的机会逐渐扩大,唐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唐昭宗根本没有实权。后来,唐昭宗被当时最大的藩镇朱温控制着。朱温为了自己做皇帝,先杀掉宫里所有宦官,再迁都洛阳,接着镇压各地藩镇,最后又于904年杀害了唐昭宗。

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唐哀帝即位时,不过是藩镇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907年,朱温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将唐朝朝臣全部杀光,接著又废哀帝为济阴王,自己做皇帝,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至此,立国290年、传20帝的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唐哀帝也在被废后次年,即908年,被朱温毒死。

一、唐太宗:诛杀兄弟,逼父让位

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跟窦皇后共生了4个儿子,其中三子云霸早夭,其他三位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四子李元吉,这三兄弟中最有才能的要算李世民。当初李渊任太原留守时,李世民就深观远察,立下建业之心,不但自己文武双备,而且折节下士,手下招集了一大批能人志士、武将谋臣。李渊在太原揭旗起兵,起用李世民为统兵大将,进军长安之前,李渊对他许下承诺:“事若有成,一定立你为太子。”

攻陷隋都长安后,李渊即位成为唐高祖,封李世民为秦王,拜尚书令。由于当时群雄四起,天下未定,李世民必须率兵南征北讨,成就统一天下之大业;若这时立他为太子,按朝规就必须谨言守身,留在东宫韬养资望,所以形势让李渊无法当即履行他的诺言。

1.“玄武门之变”

由于李世民统一全国的赫赫战功,使其在朝野上下的威信日增,高祖李渊也给了他相当重的权力,他的官职是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之首,除了官职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军队。他的哥哥即太子李建成和他一样都有自己的亲兵卫队,加上一些大臣分成两派,分别归入太子集团和李世民的秦王集团。

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李建成和李元吉便多次想除掉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随李渊到齐王李元吉府上,李元吉就打算趁机刺杀李世民,大概李建成觉得不好当着父亲的面做此事,所以制止了李元吉。

624年(武德七年)六月,庆州总管杨文干叛乱,牵涉到了太子李建成,李渊命李世民讨伐,还许诺在平定后立他为太子。但事后,李渊又听从李元吉和后妃的话,改了主意,这无异加剧了兄弟之间的争夺。

626年(武德九年),双方已成剑拔弩张之势。有一次,太子李建成晚上找李世民去喝酒,在酒里下了鸩毒,李世民心痛剧烈,吐了几升血,幸亏淮安王李神通将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才得救。这次谋害可能使李世民下了决心除掉对方,属臣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也表示支持。

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没有就此罢休,相反更加紧了行动。虽然收买秦王府将领的阴谋没有得逞,但在李渊的支持下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调出了秦王府,削弱了李世民的力量。在激烈争夺继承权的时候,恰逢突厥南侵,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时机到来,便由李建成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伐突厥,李渊同意了,然后,他们就进一步提出,调秦王的部下大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等人随同出征,还要求将秦王的精兵划归李元吉统领。这很明显是想孤立李世民,然后再下手除掉。李渊也同意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商议在出兵饯行的时候,派人将李世民刺死。太子李建成的一个属官得知后,马上向李世民报告了这个机密消息,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以免后患。

六月三日,李世民向李渊报告了二人的阴谋,还趁机告发他们淫乱后宫,李渊答应第二天早朝时对质,处理此事。李世民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父亲的处理上,因为先前父亲总是偏袒他们。他果断部署了行动计划。李世民去见李渊的事被倾向李建成的后宫张婕妤得知,马上派人密告李建成,但李建成认为京城守卫都是自己的人,没想到出了意外。

六月六日清晨,李世民命属将伏兵于长安宫城北门口即玄武门。李建成没有收买成李世民的将领,李世民却成功地收买了李建成的将领,玄武门守将便是被收买的李建成的属将。正因为李建成认为有自己的人在,才敢于上朝去,结果走进了死路。

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时,发觉守门的士卒不是自己的属下,便想回头。但此时李世民骑马赶来,双方发生了激战,李元吉射了三箭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却一箭将李建成射死,尉迟敬德领骑兵将李元吉射死。然后,尉迟敬德向李渊报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要造反,已经被秦王杀死,李渊只好下诏平息了两派的激战。

六月六日,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为了防止冤仇相报,永无绝止,高祖被迫忍痛下诏,诛杀建成及元吉诸子,斩断复仇的根源,以换取朝国的安定。八月,李世民又逼父亲退位,由他自己继任皇位,史称“太宗”。李渊传位给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

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兄弟并没有做得太过分,相反采取措施挽回一些不良影响。虽然李建成和李元吉生前和自己是死敌,但毕竟是兄弟,所以,李世民又主持礼葬二人。在当天,李世民在千秋殿西边宜秋门痛哭致哀,缓和了与原来李建成和李元吉手下人的矛盾。

2.反腐败决不能手软

一般说来,专制政体因为缺乏监督机制,官员腐败问题必然比较突出。因此,怎样反腐败也就成了中国历代皇帝的重要课题。但是,贞观时期政治清明,纲纪整肃,官员谨慎,贪赃枉法之事虽有发生,但并没有成为困扰最高当局的社会问题,没有形成不可遏止之势。

那么,唐太宗到底有哪些反腐举措呢?

首先,依法反贪,法不容情。

唐太宗主持制定的《贞观律》,明确了赏罚制度,长孙无忌又和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唐律疏议》,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法典,而且一直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