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辙散文
8895700000026

第26章 武昌九曲亭记

【题解】

本文选自《栾城集》(四部备要本)卷二十四。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被谪黄州已三年,苏辙去看望他,“千里到齐安,三夜语不足”(《黄州陪子瞻游武昌西山》),兄弟二人在同游武昌西山之后,各自都有纪游的诗文,本文就是其中之一。文中先写了苏轼到黄州后的情况,然后引出九曲亭,交代苏轼重建九曲亭的经过,最后回忆少年时兄弟俩娱游的情景,提出了“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观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兄长的安慰之意,情景交融,委婉动人。武昌:县名,汉代叫“鄂县”,三国时吴国孙坚曾一度在此建都,改名“武昌”,即今湖北省鄂城县,并非武汉三镇之武昌。九曲亭:《清一统志》载:“湖北武昌府,九曲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孙吴遗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

【原文】

子瞻迁于齐安[1],庐于江上[2]。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3],陂陁蔓延[4],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5],西曰西山[6]东曰寒溪[7],依山临壑,隐蔽松枥[8],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9]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10]。山中有二三子[11],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12]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埽叶席草[13],酌酒相劳,意适忘反[14],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矣。

然将适[15]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16],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17],俯视大江,仰瞻陵阜[18],旁瞩[19]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20],皆效[21]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22]。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23],不可加以斤斧[24]。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25]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26]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27],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28]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29]。至其翩然[30]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31],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32]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33]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34]。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

[1]子瞻迁于齐安: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御使弹劾他作诗文讪谤朝廷,被捕下狱,十二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二月到黄州赴任,历时五年。齐安,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市。[2]庐于江上:庐,名词动用,结庐、寓居。江上,长江边。苏轼到黄州后,先居定惠寺,后迁居临皋亭,亭在长江边上。[3]武昌诸山:在武昌南面。[4]陂陁(pōtuó)蔓延:奇绝的山峰连绵不断。陂陁,险峻之山。《广韵》:“陂陁,不平之貌。”[5]浮图精舍:佛教徒居住的房子,僧舍。

浮图,佛教名词,梵语“Buddhɑ”的译音,也写作“浮屠”或“佛图”,“觉者”之意,本指“佛”,因称佛教徒为佛图氏,佛经为浮图经,亦指佛塔。精舍,即僧舍、寺院,因修练要精心,故名。《艺文类聚》:“非由其舍精妙,良由精练行者所居也。”[6]西山:又名樊山,大鄂城县西三里,上有九曲岭。此指西山寺。[7]寒溪:水名,在樊山下,此指寒溪,亦名资圣寺。《清一统志》:“寒溪在武昌县樊山下,有寺又名西山寺,在武昌县西。晋建寒山寺,在武昌县寒溪上,一名资圣寺。”[8]枥:同“栎”,俗名“柞树”,落叶乔木,其果实叫橡实。[9]杖策:拄着手杖。杖,名词动用。[10]乱流而南:横渡长江到南岸。乱,横渡。《尚书·禹贡》:“乱于河。”孔传:“绝流曰乱。”《尔雅·释水》:“正绝流曰乱。”[11]二三子:几个人。[12]幅巾:束头用的长条形布巾。古代男子以绢一幅(宽二尺二寸)裹头,不戴帽子,表示儒雅不俗。此用为动词。[13]埽叶席草:埽,同“扫”。席草,以草地为席,好坐在草地上。席,以用为动词。[14]意适忘反:心情舒畅,忘了回家。适,舒适畅快。反,同“返”。[15]适:动词,往、去。

[16]羊肠九曲而获少平:羊肠九曲,比喻道路曲折獗窄。少平,稍平之地。少,同“稍”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之色少解。”[17]荫茂木:在茂密的树下遮荫。荫,名词动用。[18]陵阜:二者均是土山,大者为陵。[19]瞩:注视。《晋书·桓温传》:“眺瞩中原。”[20]林麓向背:树林和山脚,有的面对着这块稍平之地,有的则背朝着它。[21]效:呈献,献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效首虏。”[22]席众客:坐较多的客人。[23]百围千尺:极言树之高大。围,两臂合抱为一围。[24]斤斧:砍树用的斧头。斤,斧头类的砍伐工具。[25]睥睨(pìnì):斜视。此指“观察”之意。《广雅·释诂》:“睥睨,视也。”[26]斥:开拓,开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河为徼。”《汉书·地理志》:“开地斥境。”[27]具:具备,完备。[28]褰(qiān):同“攐”,把衣服提起来。《诗经·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29]怅然移日:好几天不高兴。移日,即愈日,过了一天。[30]翩然:轻快敏捷的样子。[31]撷(jié)

林卉:摘取林中花草。撷,摘取、采摘。[32]洒然:吃惊的样子。陆德明《经典释文》:“洒……惊貌。”[33]委于:归于,付于。[34]姑寓焉:姑且寄托心意于此。焉,于此。

【译文】

子瞻被贬谪到齐安,居住在长江边上。齐安没有名山,但长江南面鄂城县的诸山,山峰险峻,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其中有佛寺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峰,面临幽谷,隐蔽在松树栎树之间,非常寂静,与世隔绝,车马人迹罕至。每逢风停日出、江水平静的日子,子瞻便拄着拐杖、携带酒食,乘坐渔船,横渡江水到南岸去。山里有几个人,好客且喜欢交游,听说子瞻来了,都束上幅巾迎接说笑,彼此手拉手悠然自得地上山,穷尽山之深处,精疲力竭后就休息,扫掉落叶,坐在草地上,斟上酒,互相慰劳,心情舒畅,忘了回家,常常留宿在山上。因此居住齐安已三年,不觉得时间久长。

如果想去西山,就要穿过一片松柏林,贯穿狭窄弯曲的羊肠小道,然后才会找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山的人到了这里必要停下休息。人们靠着怪石,隐蔽在茂密的树阴下,低头可以看到大江,抬头可以观望山陵,旁边可以注视溪谷,风云的变幻莫测,树林和山脚的向背,都呈现在眼前。这里有座荒废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窄,不能坐较多的客人。它的旁边有几十株古树,那些树都有百围之粗,千余尺高,根本不可能用斧头砍掉。子瞻每次来到树下,总要观察很久。有一天,大风雷雨,拔掉了其中的一棵树,开发出它所占据的地方,亭子得以加宽。子瞻和客人进山自到这种情形,笑着说:“这大概是想要我完修治亭子的志愿吧?”于是一齐动手建造它。亭子修成后西山的胜景才完备了,子瞻对此最快乐。

从前,我小的时候,跟着子瞻游玩,有山可以攀登,有水可浮游,子瞻未曾不提起衣摆走在我的前面。如有不能到的地方,他常为此好几天不高兴。等到他轻快地独自前往,并逍遥自在地在泉边石上玩耍,采摘林中花草,拾取谷中果实,用手捧着水喝的时候,看见他的人认为他是神仙。天下快乐的事是无穷无尽的,但以合于心意、自得其乐为最高兴。当他快意的时候,任何事物都不能替代它;当他感到厌倦的时候,没有不惊奇地自我嘲笑的。拿它与饮食相比,饮食交错地摆在眼前,总不过是为一饱,但吃下去终归都要变成腐臭之物,谁还能知道享用和未享用的东西在哪里?只要自己心中无愧,又不为外人谴责,就姑且寄托心意于此吧。这就是子瞻所以对此感到快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