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告诉自己没什么
88963100000006

第6章 心怀天下,为何独把自己容不下

用短短的一篇文章来说一个人、一件事是不够的。是缺乏考量的。

而这样矛盾的事,我们每天都在做。不同的是,它是经过心灵进化的。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时候净化了。

昨晚看到文章说,全球****确诊1869万,死亡70万。气温爆表,数字却没有停止。让人痛心、难过。

百分之三的死亡率,伴随终身的多种后遗症。好奇肺纤维化、丧失嗅觉和味觉、脱发……是否跟病毒宿主的某些特征相同?

何其有幸,生活在制度严密的国度。也担忧几个月之后即将到来的秋冬季,我们的荷包、心态是否禁受的住?

可悲天悯人终究是一时的,还是沉迷在了眼下的安逸之中。对未来的迷茫和惆怅,是否边行动边化解在自己心中?

最近有很多新闻,让人倍感惋惜和心痛。相信不会有人认为见怪不怪,认为世界就是这样的有白有黑灰的。

身边。还记得去年夏天的一天夜里,天气闷热心情烦躁想下楼走走,想着要不上桥,可是栏杆又细又空,水声隆隆。要不在江边走走,却又树影斑驳。灯光下,天是黑的,看不见风。一念之差,去了江边。回来的路上,听说有高中生因为网贷压力跳桥轻生了,一个老太太刚从他身边经过。

不是汛期,救生员在漩涡密布的桥下来回搜索着,他母亲在岸边哭得撕心裂肺,父亲在赶来的路上了。

心里咯噔一下,如果是我们,大概相遇也是那个时刻。

多希望是假的,十几万虽说不是而已,但如果这是一个完美的消失计划该多好。可那晚搜寻到了很晚,一直到下游,每日循环往复的几天之后,这件事在大众的关注度下降后不了了之了。都忙着疲于奔命了。

老人当时的心里阴影面积,见多识广的她如今治好了么?直到现在,我还在心里一次次问自己,为什么那天不上桥,如果当时是我,会不会问问他,拉他一把在对世界丧失热爱的最后一刻。为什么现在还能问出这种于事无补的话呢?

在遇到有人不是钓鱼接近水边,渺小像蚂蚁一样的黑色点点,多想竭斯底里冲他大吼“离水远点”。当看到有人推着一直哭闹的孩子急急地走,总是似有似无的跟着一路,怕是跟母亲走散了。看到有孩子一个人孤零零的等在路口,总要问问需不需要打电话。

同样多此一举的帮助,收到的不计其数。同样的援助,却要一次次教导孩子不要那么做。不问“这世界怎么了”,只想问自己“见过那么多的冷漠算什么”。

网页会揣摩心思,盗取我们的搜索记录和日常的只言片语,推送给我一页页的恐怖电影的剧照和心理问答。无聊透顶了!人为了让人看透人心怎么能够做到这种地步!人心总是向善的。

成年已经十几年的我可以在倍感不适后选择退出,那么那些年轻的孩子们呢?世界有想象不到的灰色角落,为什么要给他们看有人为了试图博取关注、充塞荷包的黑暗意图。就为了自己寥寥可数的阅读量,还是就为了话题量找不痛快呢?严管之下不是闭塞,而是还美好给大家的。为什么要撕开个口子让别人去探究呢?如果没有见过,如果给予的是温暖而亲切的指引,那么我们的少年是不是才能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阳光和坚毅呢?

今天,破天荒微信没有像往常一样按时推送关于疫情的问答题。怎么,疫情已经过去了么?一时能放松么?在这个每日清晨数字跳动的窗口。离我们远么?还记得当时距离产生美的号召么?

所幸,它来了。

那么,吹散乌云的风,马上就吹过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