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智勇一生的发现故事
8898100000021

第21章 黄太监建船坞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万吨巨轮,都是在船厂里的船台上制造的。船舱在船台上安装。制造完成后,就沿着轨道滑到水里。大船若要修理或停泊,就造一个很高很宽的房子,这房子也叫船坞。

那么,古时候,人们是怎样造船、修船的呢?

我国宋朝年间,造船业就很发达了。

据说,宋朝初年,两浙地区的地方官,向皇帝献龙船。这龙舟长20多丈,上有宫殿式的多层楼房,供皇帝坐这船外出游玩。年岁久后,船底坏了,但在水中不能修理。怎么办?

朝中有个太监叫黄怀信。他建议先在江边挖个深水池,在水池底安置柱子,用大木头做梁,架在柱子上面,然后放水入池,引龙船停在梁上,再引出池里的水,龙船就被架在梁上了。

大家依据他的方法,挖池放水,将龙船停在架上,然后再将水抽干,这样果然将船底修好了。

船修完后,又重新放水进池,使龙船浮起,抽去梁柱。再在池上盖个大房顶,便成为藏船室,这样龙船停放在池里就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了。

这就是现在的船坞。

中国有悠久的航海及造船的历史。考古证明,至少在7000年前,中国已能制造竹筏、木筏和独木舟。最早、最简单的竹筏是由很多竹竿捆扎而成的竹排,沿江河顺流而下,也可以用桨、橹、篙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