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智勇一生的发现故事
8898100000007

第7章 鲁班造刨子

春秋末年,鲁国出了个能工巧匠,名叫鲁班。鲁班用斧头砍木料时,觉得很费力,特别是遇到木纹粗、节疤多的木料,那就更费劲了。

鲁班一直琢磨着,能不能用一种工具代替斧头,而且能很快削平木料呢?

这天,鲁班磨了一把小小的薄“斧头”,上面盖块铁片,只露出一条窄刃,往木料上一推,竟能把木料表面削得又平整、又光滑,后来,他又为它安上了一个木座,这样,世界上第一把刨子便诞生了。

鲁班用刨子来刨木料时,木料常常移动,他总要妻子云氏,在对面顶住木料。云氏也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她想:如果用木头做一个橛子,顶住木料,不就可以代替我了吗?于是,她在刨木料的长凳上,钉了个木橛子顶住木头,刨起来既稳当,又不用人顶住木料。后来,木工们把云氏做的那个木橛,称作“班妻”。至今,木匠们做活儿还在用呢。

鲁班,姓公输,名般。因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