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乡情岁月
89023400000002

第2章 序:中国人永远的乡愁

文 高建群

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农民,区别仅仅在于,有的人脱离土地的时间短一点,有的则长一点。周灭掉了商,没收了贵族的土地。商人要活命,于是从东村接一担萝卜到西村去卖,从南村接一担白菜到北村去卖。路人们一声喊:“商人来了!”这商人大约就是第一批脱离土地的农民。

这本书的作者是宜君人,他写的是他的故乡的故事。当告别故乡,走向城市,走向大世界的时候,我们给心灵的一角安放下故乡的牌位。我们疲惫时躲在里边休息,委屈时躲在里边哭泣。那里收容下我们的叹息和泪水。那是剪不断的乡愁,永远的乡愁。

宜君县在陕北高原的南部,过去属延安管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划给铜川。过去有咸宋公路,从宜君梁上通过,现在则另修一条叫西延高速,走的是川道。几天前我去延安,曾在宜君收费站小歇。雪纷纷扬扬地下着,西北风呜呜地刮着。本书作者所描绘的,所为之祈福的,所充满回忆况味的那一片山峦,处在一片白雪皑皑中。此情此景令人唏嘘不已。记得我在微信上发了这么几句话:雪落着,静静地落着。雪落在北中国的土地上。唉,人说北方是悲哀的——这是郭小川的诗。

宜君有一处名胜,或者说有一处辉煌殿堂,叫玉华宫(或玉华寺)。玄奘,或者老百姓所说的唐僧就圆寂于此。唐僧六十岁时大年初一,来到玉华寺,开始译经。六十四岁时的大年初一,译成大乘佛教的最高经典《大般若经》,然后辞世。辞世时,他对玉华宫住持说:“我早就厌恶我这有毒的身子了。我在这个世界上该做的事情也已经做完了。既然这个城市不宜久驻,那么且让我匆匆归去吧。”说完圆寂于玉华寺肃成院。

乡愁是中国人永远的心结。一位事业有成的医疗界人士,将他的乡愁集成一本书,将他的乡村记忆慷慨地与读者分享。谨此,对该书的出版献上我的祝贺。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于西安·今日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