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乡情岁月
89023400000009

第9章 二月二

农历二月二,是赶庙会的日子。堡子镇是当地最热闹的地方,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会到镇上来赶庙会、看热闹。男人们吆喝着牲口在骡马市上谈着生意,女人们挑选着五颜六色的针头线脑;耍把戏的被围了个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人。集市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农村是有讲究的。家境殷实一些的人家,男人要到集市上剃个头、刮个脸,图个吉利,期望一年的好运头;家境差一些的,在家里也要给自己、给孩子剃剃头,同样图个吉利。

塬上的人还有个风俗习惯,每年农历二月二要炒干豆。前一天下午,到半山上挖点干净的无污染土,提回来后,在干净的地上研磨成土粉。晚上睡觉前泡好黄豆、黑豆,用面酵把面和好,连盆一起放在热炕上,用棉被盖住。第二天,鸡叫三遍就起来,捞出豆子控干水;把发酵好的面揉筋、擀薄,切成黄豆大小的小丁;把黄土粉倒进烧红的锅内,等到土烧到火候了,泛着小泡,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这时,把豆子均匀地撒在烧开的土上,反复搅拌,直到黄豆皮裂开了一条缝,圆鼓鼓的,最后用笊篱从滚烫的黄土中将其捞出,用铁筛子滤掉黄土,黄豆子就炒熟了。

面疙瘩也如法炮制,而有些讲究点的人家还要做一些用面汁淋过的小麻籽。这些吃食做出来黄灿灿的,吃到嘴里有一股香喷喷的泥土味,黄豆、面丁、小麻籽更是香脆爽口。下地干活的大人或去学堂念书的孩子,口袋里总是装些,时不时拿几颗吃一吃,既解馋,又能解除暂时的饥饿与疲劳。每家都能炒出许多种干豆,往往能吃个把月。有些心细的老人,会把炒豆藏在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地方,偶尔拿出几颗炫耀一下,或者哄一哄不听话的顽皮孩子,甚至到收麦子时还能吃到。

天色破晓后,马秋和妈妈已经把这些吃食都已经做好了,只等着爷爷和爹爹来品尝。不一会儿,爷儿俩走进窑里,每人捏了一把,嘎嘣嘎嘣地吃着,看得出来,两人很满意,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马秋从二老的笑容上就知道吃食做得很好,就急忙去叫弟弟,让他们也能尽早吃上二月二的干豆。

早饭后,家里还要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才能去赶庙会的。首先在院子的中央燃起一堆柴火,然后撒上一把炒好的豆子、面疙瘩等,再把过年时剩下的少许小鞭炮扔到火堆里,只听见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爷爷说:“喜庆,快,大家都跳个火吧!”大人们跨过火堆,弟弟们一蹦一跳地跳过火堆,马秋也学着弟弟小心地跳过火堆。仪式结束后,爷爷带着马秋和两个弟弟前往堡子镇,赶庙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