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绿绿的小蚂蚱圆桌小骑士
8904000000003

第3章 把脚放到别人的鞋里去

这个月,绿绿老师特别高兴。

因为他的好朋友,体育苏剑老师一年以前生了重病,经过长时间的不间断治疗,有了很大的起色,他可以回学校上课了!

老师们为苏剑举行了一个小小的庆祝仪式,桌子上摆着薯片啦,牛肉干啦之类的零食,绿绿还买来了可乐,因为苏剑老师不能喝啤酒。

这个乐观的大个子,脸上还留着不太健康的灰色,但是神情却很快乐。

“在家呆得要发霉了,”他笑呵呵地说:“那天我一出门,差一点迷路,原来我们那条街又拆了好几幢房子,说是要建绿地。做蜗牛的滋味真不好受啊。”

“那不叫蜗牛,叫宅男。”绿绿说:“你现在也宅啦!”

宋婆婆诧异地问:“窄?现在人还分宽窄?”

教英语的张小然老师朗声笑:“不是窄,是宅。住宅的宅。现在的孩子说的都是火星语。婆婆,再过两年,我们都快成新一代文盲了!”

绿绿说:“怎么会,小姨你最能跟得上时代了。”转过脸来又笑眯眯地对苏剑说:“哎,我给你看一个好玩儿的人。”说着回教室把小蚂蚱拉了来。

“这个小家伙我知道啊,叫什么来着?好象是一种昆虫来的。螳螂?蚂蚁?还是蚯蚓?”

“是蚂蚱,是蚂蚱。”小蚂蚱欢快地叫:“苏老师,一年级的时候你给我们带过课呀,你现在还会教我们吗?”

“嗯,暂时不会了。”

小蚂蚱发现苏剑老师的面色暗了一暗。

很快他就知道原因了。

原来,由于身体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苏剑老师再也不能教体育了,他甚至再也不能打球或是象以前一样跟绿绿老师比赛做俯卧撑。

曾经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省级运动健将的苏剑,现在只得远离他心爱的体育,在类思的少儿图书馆里做了一名管理员。

绿绿老师和苏剑老师还是和以前一样形影不离,他们一块儿去吃饭,午休的时候一块儿在操场上享受阳光,也象以前一样动不动就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起劲儿地打赌。

每回有鱼吃的时候,苏老师还是会留一块给绿绿,再留一块给五四。

可是,到了中午吃肉的时候,绿绿却不能分一块儿给苏剑了。因为苏老师现在的饮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许多他喜欢的东西都不能吃了。

图书馆的书桌与椅子,都是订做的,为了方便同学们使用,都是矮矮小小,圆角儿的,很漂亮,可是,大个子苏老师坐起来就有点滑稽了。

他的长手长脚窝在小椅子里,膝盖顶着桌子,一看上去就很不舒服的样子。

绿绿替他从总务处搬来了一套旧的教师用的桌椅,放在图书馆一角,还有学生给他送来了小盆绿色的植物,放在窗台与桌子上。

这些盆栽这样小,放在苏剑老师的宽大得象蒲扇一样的手里,简直不够一握,他把双手围拢来捧着小小的植物的时候,那小而绿的一株就好象是从他的手心里长出来的一样。

苏剑老师虽然不能教体育了,但是他很快地喜欢上了自己新工作。

有一天,他却有点惊慌地跑来找绿绿。

“绿绿,绿绿,了不得啦!今天轮到你们班借书,你猜,那个小蚂蚱,他借了本儿什么书?”

“言情小说?”绿绿眨眨眼。

“才不是!他非要从教师专架上借一本《存在与虚无》!我拿过来一翻,好家伙,一句没看懂。那是小孩儿看的书吗?”

“不是小孩儿看的。可是小蚂蚱不是一般小孩儿。”

“怎么?”

“他太有才啦!”绿绿大笑起来。

连着两天,苏剑老师都看到小蚂蚱捧着那本书在看。

苏老师实在好奇,就过去问他:“小蚂蚱,你看得懂吗?”

小蚂蚱认真地回答:“看着看着就懂了。”

“哦!”

小蚂蚱抬头看看苏老师,忽然说:“我觉得你这位老师还是很不错的。”

“哦?”苏剑觉得这小孩儿真有趣:“怎么个不错法?”

小蚂蚱说:“你有平等的思想,不歧视小孩儿。上次我去我爸爸他们单位的图书室借书,那个管理员大叔不肯借这本书给我。叫我等牙长齐了再来看这本书!”

苏剑老师哈哈大笑,在小蚂蚱身边坐下来:“可是,再不错也不如你们绿绿老师不错,对不?”

小蚂蚱老实地点头:“小绿这位同志很可爱,又天真又聪明,心眼儿也好,长得也很帅,很有前途。就是有时候有点儿小狡猾。象太白金星一样,会连哄带骗的。”

苏剑憋笑憋得肠子都痛了:“你叫他小绿?”

“嗯嗯!”

“我听说你管你爸叫老麻?”

“嗯嗯。我可不可以叫你小剑?哎呀,这个昵称不好,我叫你老苏吧。”

“行啊。”苏剑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

既然爸爸可以是老麻,老师为什么不可以是小绿同老苏呢?

小蚂蚱连日苦读《存在与虚无》的结果就是,他赋予了这两个词新的丰富含义。

比如,他晚上有时给绿绿老师打电话,会问:“小绿呀,你在干什么?存在还是虚无?”

绿绿老师答:“我累死了,准备虚无啦。你呢?”

小蚂蚱说:“我还存在着呢。在网上找资料呢。”

那一边传来绿绿老师轻轻地打呵欠的声音:“好困好困,早一点虚无吧。”

绿绿老师把这两个词的新用法教给苏剑老师,他们常常用这种语言来交谈。

苏剑老师有一回突然说:“我还不知道下一学期我还能不能存在。会不会就虚无了呢?”

绿绿说:“你当然会存在。你还会存在很多年。”

小蚂蚱说:“你还可以存在很长很长的时间。这么长……”他双臂尽量地张开,但是他还是觉得不够长,又说:“象光年那么长。”

又加上一句:“小绿也一样。”

想一想又加一句:“老麻也一样。”

还是不满意,再加一句:“所有我喜欢的人都一样!”

过了些日子,绿绿老师突然发现,小蚂蚱放学以后不来他办公室做作业了。

绿绿老师很奇怪。这个小家伙可能有什么新活动了。

绿绿老师很快发现,原来,小蚂蚱组织了班上的一些同学,成立了一个太极拳课外活动组,拜苏剑老师为师,每天下午训练四十分钟。

苏剑重又穿起了运动服,深蓝色,李宁的,运动鞋也是李宁的。带着几个只齐他腰高的小蜡烛,有滋有味儿地在夕阳下打太极。

小宇的动作怎么看怎么象抹桌子,天诺的节奏总是快一拍,小姑娘飞莹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小蚂蚱的金鸡独立式总是只能独不能立,摇摇晃晃地象只瘦型鸭。

苏剑老师的动作舒展优美又充满劲道,旧的运动服显大了,松松地挂在身上,背着光,头发在夕阳下飞起一道毛茸茸的金边。大大小小一队人,动作完全不统一,但是存在得鲜明又快乐。

第二天放学,那几个孩子又在操场上等着跟苏老师学太极拳,绿绿老师也过来了。

苏剑老师不在,小蚂蚱说他去上厕所了。

草地上摆着他的一双李宁的运动鞋,大得象两只小船。

绿绿问小蚂蚱:“怎么想到要学太极拳了?”

小蚂蚱说:“这样老苏不就等于是又当上体育老师了?”

说着,小蚂蚱脱下自己的鞋,淘气地把脚丫穿进苏剑老师的大鞋子里:“象掉进了山洞。”

绿绿老师也脱了鞋,也把一只脚穿进大鞋子里,小蚂蚱说:“你的脚象掉进了篮子里。”

绿绿说:“小蚂蚱你们知道吗?英语里有一句谚语,叫put your feet into others"shoes,字面上的意思是:把脚放到别人的鞋里去。你们知道有什么含义吗?”

小宇摸不着头脑地说:“老师,你读英文啊?”

绿绿应他:“是啊,读英文。”

天诺说:“穿人家的鞋是不礼貌的,对不对?”再一想,咦,绿绿老师这会儿不也穿着人家的鞋吗?天诺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摸摸头。

“是啊,不礼貌,可是好朋友就没关系了天诺。”

“含义是我们大家要穿合适的鞋子。”飞莹说。

“当然啦!周书媛有一回穿她妈妈的高跟鞋,在院子里摔了个嘴啃泥。”说话的时汪冰,他跟嗲妹妹书媛是邻居。

“我妈妈的高跟鞋象铅笔那么尖。”小宇在不用回答问题的时候还是很健谈的:“我爸爸说她迟早嘛是要跌断腿的,咣地跌下来,皮球一样一滚滚多远。老师,我想叫我妈妈不要穿高跟鞋,但是她还是要穿。”

绿绿老师耐心地听着他不着边际的话。小宇的鼻子象老头子那样皱起来,显示出他的担忧。他常常在梦里看到爸爸可怕的预言成了真,很少有人会细听他的忧虑,但是绿绿老师会。

小蚂蚱说:“我觉得你们说的跟小绿说的那句话不是一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呢?”

小蚂蚱想一想:“我觉得这个意思就在我的嘴巴里,可是它出不来。”

“意思就是,”绿绿老师笑起来:“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你们几个,都明白苏剑老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们都是懂得把脚放到别人的鞋里去的好孩子。”

远远地,苏剑老师走过来了。

绿绿赶紧把脚从李宁牌运动鞋里拿出来:“小蚂蚱,快快,脱下来脱下来。这双鞋可是纪念品,老苏宝贝得很呢!”

小蚂蚱嘻嘻笑着跟绿绿老师咬耳朵:“我知道我知道,一定是他女朋友送的。”

绿绿说:“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当然啦!女朋友送的,就算是破铜烂铁都很宝贵!”

这只早熟的小蚂蚱啊!绿绿老师感叹。

这个太极拳活动小组却并没有能长时间地存在。

很快,天诺不能来了,因为他妈妈给他请了一个英语家教,他每周要多上两个晚上的课了。

汪冰也不能来了,他要补数学。

最后只剩下小蚂蚱绿绿和飞莹三个人。飞莹也说,下个星期她也不能学太极了。

“我妈妈说考中学不考太极拳,苏老师,我真的很想学的。”

苏剑老师说:“没关系。考个好中学是很重要的。”

虽然孩子们一个个地离开了,可是苏剑的太极训练班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人员壮大起来。

因为有其他的老师加入了进来。以中年和老年老师居多。

张小然老师说:“听说打太极可以减肥。”呼啦一下子来了好几位胖胖的女老师,她们还跟绿绿开玩笑:“能减肥的话那么绿绿就不要练了。练到后来就只好挂起来当晒衣服的竹杆了,还不能晒被子,只能晒手绢。”

现在大家都管苏剑叫教练。

小蚂蚱在一群老师中间跳来跳去,自称为助教,帮老师们纠正动作。

后来有一天,绿绿老师惊讶地发现,小蚂蚱竟然穿了一双老大的鞋来上学,一问,是老麻的鞋。

小蚂蚱得意地翘起脚向绿绿老师展示他的鞋:“看看看,阿迪达斯的。我姑姑送给我爸爸的。叫他每天要锻炼锻炼,他说我要是表现好就留起来给我穿。我先穿他一下过个瘾!”

“你也不怕摔着!”绿绿说。

“不要紧不要紧。我要从小学会把脚放到别人的鞋里去。”

绿绿老师看着他的背影,想,其实他并不真的明白这句谚语的含义。

但是,他能做到。

这个是什么呢?

这个就是孩子的天性。

尘埃里开出的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