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妙语成长
8931500000050

第50章 拥有健康就拥有一切失去健康就失去一切写好“0”前面的“1”

健康是“0”前面的“1”,这话一点也不假。

一个人所拥有的房子、车子、票子、位子,还有知识、智慧、学历……统统都是“1”后面的“0”,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才有价值,如果前面的“1”没有了,后面有再多的“0”,也一文不值。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我虽然记不起来他的名字,但他的话我可以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

拥有健康就拥有一切,失去健康就失去一切。

有位年轻的企业家,前些年他身板结实,做生意,开工厂赚了不少的钱。后来他为了实现九位数,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通宵工作,以车代步,饭不离酒,烟不离口。40岁那年,他得了严重的心脏病、脑血栓,躺在床上再也挣扎不起来。

他虽然腰缠万贯,有最豪华的别墅,最高档的轿车……可他吃的食物连他家饲养的那只德国狗欢欢都不如。那只犬每周的食物花费200元,可他每天只能喝少量的牛奶吃几块饼干,每周的膳食费用不了20元钱,人变得像个木乃伊。

医生说:“他的病是熬出来的,坐出来的,喝出来的,抽出来的。”

这位年轻的老板,只会画“0”,不会写“1”,他挣来的九位数,都统统变成了“0”。他的企业、存款、豪宅、轿车……对他来说都失去了价值。

现代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安逸和享受,追求享受是人的天性,人类发展史很能说明这一点。然而从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直到今天,人类发展史也证明着另一点:人舒服了,享受了,吃得好了,动得少了,身体胖了,双手笨了……享受多了,人却也退化了。

难怪有些著名的当代生命学家认为,人类应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时代,去向这位东方大智者寻求智慧。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热爱体育的教育家,他一生爱好体育,享年72岁,是当时的高寿者。

在人们的想象中,以为孔老夫子是一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其实孔子身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他不但身材高大魁梧,体格也很健壮。

孔子从小就喜欢运动,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爬山、上树、赛跑。到了青年时代,孔子体育爱好就越来越多。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仲尼取资于射御。”是说孔子喜欢射箭、驾车。他的射箭技术在《礼记》一书中也有佳话:“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说的是孔子在山东曲阜以西的矍相射箭时,观看的人很多,像墙一般围着,说明孔子射术的高超。《论语》里也有孔子爱好体育的记载,《述而》篇中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说孔子喜欢钓鱼,也喜欢射鸟,但从不用网打鱼,也不射归巢之鸟。《庄子·达生篇》中记载孔子在吕梁瀑布下,看到一青年男子在水中像鱼一样游来游去。他很羡慕这种运动,就迫不及待地跑上去请教游泳的方法。后来,他经过多次苦练,终于学会了游泳。

老年时期的孔子,还常常和弟子们一起去登山、郊游,观赏大自然的风光。他在《雍也》篇中说:“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在那个年代,孔子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游山玩水是一项陶冶性情、锻炼身体、增长知识的娱乐活动。

孔子不但重视体育锻炼,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还重视修身养性、心态的调整。他主张“仁者寿”“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可想而知,如果孔子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良好的性情,他怎么能周游列国,又怎么能教出三千多弟子,七十二个精通六艺的得意门生,他怎么能成为世界顶级的巨人!

拥有健康就拥有一切,失去健康就失去一切。

人类最常犯的错误是:拥有什么,就不知道珍惜什么。

健康是每个人生命账户上存放的一笔财富,有人只想支取,不去投资,也不去增加储蓄。这个账户上一旦出现了透支,人就失去了偿还的能力。

世上有两种人总是写不好“0”前面的这个“1”。

一种人是对健康知识一无所知的文盲,他们大多数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还有一种人为了贪图享受,死于“知之”而不“治之”。自己明明知道吸烟有害身体,可病入膏肓,也照吸不误;有人明明知道走路好处多,但有车就要坐,仿佛多走路就吃了大亏,结果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写好“0”前面的“1”,先要弄清什么叫健康?有人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健康的概念要比这个广泛得多,人除了生理健康外,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能,强健的身躯,还要有充沛的精力、聪明的智能和良好的心态,这就是我们所讲的“1”。写好这个“1”,还要有健康的观念,采取健康的行动,练好“四个基本功”,把投资健康与实现宏大抱负联系起来,生命才能大放异彩。

写好“1”的五个标准

1.强健的体魄

2.平和的心境

3.聪慧的大脑

4.稳健的心脏

5.充沛的精力

写好“1”的四个基本功

1.调整好心理状态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参加多样适当的运动

4.坚持科学合理的膳食

“编辑策划手记”

温暖心灵之约

与田伟先生初次相识是在1990年代中期。那时,我尚在一所大学任教,田伟先生的夫人陈玲老师在自治区文联工作,因业务上的联系,我曾去过他家。那时他家位于银川市解放西街凤凰碑转盘路北侧的住宅区,临窗可见从唐徕渠西门桥一路奔泻东去的车水马龙。他们夫妇为人热诚。年近花甲的田伟老师一见面就与我谈他披沙淘金的编创乐趣,目光炯炯,言谈中充满自信。

一晃数年。21世纪初,我已从高校调入出版社,正在紧锣密鼓编辑策划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十卷本的“跨文化丛书·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踌躇满志地要和同事们一道打造宁人版名牌图书和畅销图书。一次出差,在北京图书大厦,我随手从书垛上取下一本名曰《读懂人生》的图书,翻阅间,书香袭人心灯洞开。再抬眼,电子屏幕图书排行榜上《读懂人生》留有其名。于是买下带回宾馆细读,沉浸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体悟人生的哲理,心境平和清朗。只是在偶尔读到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的几则故事时心生疑问,想作者何以如此熟悉宁夏。细思忖,联想的触角终于接通了凤凰碑旁临街而居的故交。回家后,一通电话打去,果然是也。听说我喜欢《读懂人生》,田伟先生十分高兴,不久,一本他亲笔签名赠予我与我先生的图书就送到了我手中。听说《读懂人生》颇受读者欢迎,印行量一增再增,听说田伟先生又在写作新著,出版人的职业敏感敦促我向田伟先生郑重约稿。不料,敦厚而又睿智的田伟先生没有允诺,他说,“下次吧。一则三峡出版社首版《读懂人生》情深意厚,新著已与他们有约;二则我期望你再聚集几年策划出版的经验与准备,到时咱们好好合作一把。”

岁月在我们各自忙碌的足迹中渐渐逝去。五年后,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田老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地站在我面前,爽朗慈爱,红光满面。他说,还记得我们五年前的约定吗?我来践约。说完,递给我一部厚厚的书稿——《妙语成长》。

无法表述那一刻的心情。五年的奋斗经历是个人成长的印证,也是我所在的宁夏人民出版社走向开放、走向成熟的印证,田老的信任和无私是对我和我们这个团队最好的褒奖。2008年恰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田老说,这也是他作为宁夏作者对故乡的回报。《妙语成长》,是田伟先生的第十部著作,亦是他认为最好的一部著作。这部旨在提升、锻造青少年优良综合素养,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期注入健康活力的“因子”的图书,别有视角,别具匠心。作者用心灵的视角和不同寻常的探索,从东西方文化中挖掘和提炼成长要诀50句,句句饱含哲理,篇篇精彩有趣,其中不乏青少年成长训练的新概念、新理念。阅读这一篇篇小故事、大哲理,在饱含激情的文字中,我们领略了如何学会“转换想法”,让自己快乐地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寻找深藏的天才,用自己手中的牌,赢得大成功;把生命中美好的东西复制出来,提升人生价值;学会运用“思考、相信、想象、心语、演练”功能,发掘潜能,超越极限……青春励志,滋养心灵、滋养人生。一口气通读了田老的新作,我的心头充满了感动,也激荡着豪情。我珍重田老的这一份厚爱,也不愿辜负田老对宁夏出版的一片真情。我所要做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最大的智慧编辑策划出版好这部浸润着我们共同友谊、心血和期盼的好书。

十分庆幸,《妙语成长》编辑策划项目组群情激扬,责任编辑戎爱军快人快语,灵动机敏,精彩的创意纷至沓来,插图绘画锦上添花,美术装帧、设计排版定位不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田老的亲自参与督战下,我们的图书一天天生动起来,靓丽起来。在编辑制作图书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一次次地被田老饱含智慧和深情的文字所打动,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充满责任感的老文化工作者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的拳拳之心;我们也愈加坚信,这是一部可以被家长和孩子长久喜爱的图书。可以说,《妙语成长》是今天的读者和孩子们所需要的“心灵鸡汤”。

……

又是一个周六。田老和我们共同聚集在“自由人设计工作室”,为封面的创意定稿热烈讨论,富有成效地工作。很快,一幅色彩明快、感情充沛、富有张力的封面构图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田老笑了,我们的眼睛湿润了……

图书出版工作已接近尾声,我想起这部图书的美术设计黄萍说过的一句话:“和田老一起工作,你会永远不知疲倦,他就像书里所说的,是我们年轻人的‘成长素’。”

是的,我们在和这部书一起成长。

真诚祝愿,《妙语成长》能成为我们大家的良师益友;真诚期许,《妙语成长》也能成为我们宁版图书的推动器。愿我们插上双翼,为理想、为出版文化的使命而振翮高飞!

哈若蕙

2007年12月9日于银

川唐徕沁心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