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一千零一夜·上
8941100000002

第2章 导读(1)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中古阿拉伯文学中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民间故事集,是世界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亚洲中近东各国、阿拉伯地区广大市井艺人和文人学者经过几百年的共同加工、提炼、编纂而成的。它包罗了各种各样的精彩故事,集中了阿拉伯世界民间故事精华,是规模最宏大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它包括寓言、童话、冒险、爱情、名人轶事等各类故事。因其想象丰富、描写生动、故事曲折而风靡全世界。

《一千零一夜》故事的主要来源是波斯民间故事、伊拉克民间故事和埃及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稳定及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和文化上的繁荣、发展关系密切,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反映。八世纪中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最后形成,阿拉伯民族固有的文化受到被征服民族文化的影响,又融合了相邻的希腊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积极成分,创造了中世纪灿烂的阿拉伯新文化。

据阿拉伯原文版统计,全书共有大故事134个,每个大故事又含若干小故事,组成一个阵容庞大的故事群。《一千零一夜》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从口头创作到编订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印度、波斯等地的民间故事很早就流传到伊拉克、叙利亚一带了。大约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时期,手写本出现于世。又经约几百年集体的搜集、整理、加工、增删,大约16世纪才最后定型。而由文人编纂成书,出版问世,则更晚一些。《一千零一夜》多侧面地、广泛地反映了古代阿拉伯及其周围地区国家的社会现实,所以被称作中古阿拉伯社会的一面“一尘不染的明镜”。

《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一千零一夜》的作者展开了想象和幻想的翅膀自由驰骋:无所不能的神灯与魔戒指;一夜间建立起来的宫殿;往来于宫中的飞毯;会飞行的乌木马;海岛一般大的鱼;能隐身的头巾;可以驱使神魔的手杖;能看到任何遥远目标的千里眼,等等。这些神奇的事物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表达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战胜邪恶势力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一千零一夜》中的许多故事,还把美好愿望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奇妙地融合起来,使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相映生辉、齐放异彩,造成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第二、情节曲折离奇,结构灵活简便。故事时而在天上,时而在人间;时而借助于神仙妖魔的力量,时而完全遵照现实的逻辑。一个“比山还大”的妖怪,能出入小小的胆形铜瓶之中;一擦神灯,它就能在一夜之间造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如此这般,变化莫测。《一千零一夜》的结构巧妙、简便灵活,它开创了“框形结构”的艺术结构形式。作品通过山鲁佐德给国王讲故事的形式,把大小260多个故事镶嵌在这个大故事的框架之内,大故事套小故事,大小故事交织,成为一个庞大的故事体系,让人感到长而不冗,杂而不乱,层次分明,丝丝入扣,犹如一串长珠,令人赏心悦目。

第三、鲜明的对比。故事中众多人物善恶美丑特别分明醒目,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渔夫的故事中的忠厚机敏的渔夫与狠毒狡猾的魔鬼,死神的故事中体现人民意志的死神与残暴的国王,《辛巴达航海历险记》中的富商辛巴达与贫穷脚夫辛巴达,《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大盗》中机智的马尔基娜与愚蠢的强盗,等等,都是通过对比来突出其性格特征的。对比中饱含着作者爱憎的思想感情。

第四、语言丰富朴实、流畅自然、生动活泼,诗文并茂,很好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本色。《一千零一夜》广泛地运用了象征、比喻、幽默、讽刺等修辞手段;有些故事还插入了警句、格言、谚语、短诗等,从而构成了语言丰富多彩的特色,大大地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部古代波斯故事集,名为《赫左尔·艾夫萨乃》(即《一千个故事》),其故事源于印度,最初是梵文,后译成波斯文,又译成阿拉伯文,同时融入了一些阿拉伯故事;第二部分源于伊拉克的阿巴斯王朝,特别是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故事;第三部分是有关埃及麦马立克王朝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在古代阿拉伯的一个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有一天,山努亚和他的弟弟萨曼来到一片紧邻大海的草原,当他们正在一棵树下休息时,突然海中间冒起一个黑色的水柱,一个女郎来到了他们身边,并告诉他们天下所有的妇女都是不可信赖、不可信任的。

国王山努亚和弟弟萨曼回到萨桑王国后,杀死了王后和宫女、奴仆。从此,山努亚深深地厌恶妇女,并决心报复,他开始每天娶一个女子来过一夜,次日便杀掉再娶。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整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

宰相的大女儿桑鲁卓,对父亲说她要嫁给国王,她要试图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进宫后桑鲁卓每天晚上都给国王讲一个故事。这样,桑鲁卓每天讲一个故事,她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到第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动了国王。山努亚说:“凭安拉的名义起誓,我决心不杀你了,你的故事让我感动。我将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永远保存。”于是,便有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的出现。

《一千零一夜》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尖锐的阶级对立,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与罪恶。中古时期的哈里发,对内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对外推行扩张侵略政策,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内阶级矛盾十分激烈。这是本书意欲表现的一个的主要内容;《一千零一夜》反映的另一个侧面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本书赞美了他们的优秀品德、聪明才智和斗争精神。在许多故事中,渔夫、牧民、理发匠、补鞋匠、女仆、樵夫、农民、手工艺工人、脚夫等纷纷登台,成为这部故事集的正面主人公。这类故事常常跟揭露统治阶级为非作歹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激发人民斗志的强烈效果。

此外,《一千零一夜》还着力表现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尤其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向往,以及商人的冒险生活。

总之,《一千零一夜》内容丰富,卷帙浩繁,规模宏大。其充分的浪漫主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的认识及人类智慧和美德战胜邪恶势力的伟大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萧枫2010年1月28日第一章国王山鲁亚尔和他的兄弟

在遥远的过去,有个美丽的海岛,岛上有个国家叫萨桑国,位于古印度和中国之间。国王聪明而勇敢,他有两个儿子。虎父无犬子,大儿子山鲁亚尔非常勇敢,小儿子沙宰曼也不弱。

国王有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拥有众多的奴仆,出行时,前呼后拥,非常威风。国王老了之后,把王位传给了大儿子山鲁亚尔,小儿子沙宰曼则让他去统领附属国萨马耳干。他们都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

自从弟弟沙宰曼去了萨马耳干,兄弟俩分别多年,国王山鲁亚尔非常想念弟弟,便派一位重要的大臣去萨马耳干接弟弟沙宰曼。大臣到了萨马耳干,向沙宰曼传达国王的问候和想念之情,萨宰曼说他也很想念哥哥,决定去看望他,于是将国事委托给大臣代理。沙宰曼把一切旅行用具准备好之后就起程了。还没走多远,他忽然想起要给哥哥带去的礼物忘在了宫中,就立刻回去取。

到了宫中,眼前的景象令他差点昏过去。他看到王后正和乐师在一起调笑嬉戏,他把牙齿咬得格格响,说:

“我一不在宫中,你们竟背着我干这种勾当,如果我在哥哥那儿久住,你们这些狗男女还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说完便拔剑杀死了王后和乐师,再去宫中取了礼物,继续向萨桑国进发。

得到弟弟沙宰曼快到京城的消息,国王山鲁亚尔亲自到城外迎接。兄弟多年不见,彼此十分想念。问候之后,国王大摆宴席,用山珍海味款待弟弟,一边饮酒,一边谈心。由于仍旧想着妻子的不忠,沙宰曼闷闷不乐,很少喝酒,也很少吃饭,脸色苍白,国王山鲁亚尔见弟弟这个样子,以为他是由于旅途劳顿,也不在意。但过了一段时间,沙宰曼仍然是这个样子,山鲁亚尔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便问:

“弟弟,你为什么老是面容憔悴,精神不振呢?”

沙宰曼抬起头,摇了摇头说:“哥哥,我心里非常痛苦呀!”

山鲁亚尔说:“我们一起到山中打猎,解解闷好吗?山里的野兽特别多,准保你能痛痛快快地玩一回。”沙宰曼又摇了摇头说:“哥哥,我不想去,你一个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