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金牌精神:像奥运冠军那样敢拼敢赢
8941300000025

第25章 摘取“网坛女皇”桂冠的少女

布吕尔市是德国的一座美丽的小城,1969年6月14日,格拉芙就出生在这里。

冠军小传

格拉芙,女,1969年出生,德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曾获第23届奥运会网球表演赛女单冠军;1987年获世界职业网坛女子第一的位置;1988年获“大满贯”冠军,汉城奥运会冠军;并连续位居女子网球选手世界排名之首。

格拉芙的父亲是个保险商,同时也是位网球教师。他美丽温柔的妻子,也是个酷爱网球的女性。不知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还是从小耳濡目染,倍受熏陶,格拉芙从刚刚会识别东西时起,就对网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父母对女儿的兴趣赞赏有加,并千方百计地支持和培养小格拉芙的这一兴趣。从4岁起,小格拉芙就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拿起了小网球拍。因为太小,她只能在屋里以沙发做球网。父亲每天都教她打一会儿网球,并用冰淇淋和草莓作为“奖励”来激发她的兴趣。就这样,格拉芙渐渐地迷上了网球。

1975年,慕尼黑举办了娃娃网球赛,6岁的小格拉芙也披挂出征了。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得到了许多行家们的好评,被认为是一棵难得的好苗子,大有培养前途。父亲对女儿的出色表现非常满意,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来培养她。本来保险商的收益是很丰厚的,但为了培养女儿,父亲毅然辞去保险商的工作,经营起一家网球俱乐部,专心致志地为女儿服务。

父亲言传身教,特意为女儿制订了严格而科学的训练计划。每天,小格拉芙至少要进行3小时的基本功训练,虽然枯燥而单调,但一定要完成规定任务。有时候,一个简单动作往往要重复几百次、几千次。父亲的要求相当严格,每个动作都必须达标,不然即使小格拉芙累得满头大汗,他也不准许她停止训练。

小格拉芙自幼乖巧听话,也虚心好学。天生一块好“玉”,在父亲的精心雕琢下,更显出光芒夺目的美。格拉芙进步很快,她步伐灵活,反应敏捷,小小的年纪就能将力量很大的球像电子计算机那样准确无误地击回去。

渐渐地,内行的父亲感到应该由更高级的教练来指导女儿了。

1975年11月,父亲带着格拉芙来到巴登地区莱门高效训练中心,这里是全国最好的儿童网球训练中心之一,而且还有一位声望很高的鲍里斯教练。鲍里斯是前南斯拉夫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儿童网球的训练工作,他经验丰富,技艺高超,培养了不少优秀选手。父亲带女儿登门拜访鲍里斯,请求他收留格拉芙并担任她的教练。鲍里斯观看了格拉芙的基本功训练表演后,心里非常高兴,觉得这个小姑娘确实非同一般,是个好苗子。

于是,鲍里斯问小格拉芙:“你为什么要打网球?”“我要拿世界第一!”格拉芙响亮地回答。她这种自信好强的性格让教练很喜欢。正如拿破仑所说的那样:“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鲍里斯似乎已经从小格拉芙身上看到了希望,决定收下她。

在莱门高效训练中心里,格拉芙开始接受更严格更正规的训练。格拉芙对这些并不畏惧,相反,她有点操之过急,恨不得一口吃成大胖子,那实现愿望的急切心情,使她想把打网球的技术一下子全学到手。她来到训练中心的第一天清晨6点钟,教练一声招呼:“起床,训练!”她便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跑到伙伴们的最前头。当一天训练结束时,她却嫌训练时间太少,非要继续再练,甚至急得哭了起来。

格拉芙的求知欲和求胜心强,这一点父亲是知道的,也应该鼓励她发扬下去,但过分急躁是难以成功的,同时也是比赛的大敌,所以她父亲觉得应该将女儿的急躁情绪以及她前进路上的任何细小障碍都在萌芽状态中予以清除。父亲的耐心教导,使格拉芙认识到了急躁的危害性,加强了自信心和自控能力的培养,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国际大赛打下了扎实稳定的基础。

虽然把女儿送到训练中心里接受训练,并有鲍里斯这样的名教练进行指导,但格拉芙的父亲却一点也没放松对女儿的指教。他经常跟随女儿来到训练中心。每当女儿训练时,父亲总是坐在一旁细心观察,把教练的训练要求以及女儿需要纠正的动作,一一记在本子上,等训练结束后,再给女儿吃“小灶”。

父亲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女儿也在训练中流出了大量的汗水。然而汗水是不会白流的,格拉芙的网球技术日臻精美娴熟了。8岁那年,格拉芙获得了慕尼黑娃娃赛冠军,12岁便成为同级的欧洲冠军和世界冠军。

格拉芙获得欧洲和世界双料冠军是值得欣喜的事情。喜庆之余,父亲想到的是让女儿记住“胜不骄,败不馁”的信条。胜了要总结经验,继续搏击;败了要吸取教训,要能从输的原因上长进,以利再战。在父亲的谆谆教诲和影响下,格拉芙能够不为赢了几场球赛而沾沾自喜,也不为输了几个球而气馁,在球艺日进中,她同时也养成了自信而沉稳、礼貌而内敛的良好赛风。

格拉芙的性格还有像她母亲的一面,为人谦和,心地纯洁、善良,但不善交际,言词不多,比较内向……随着年龄的增长,格拉芙的兴趣越来越广泛,她喜欢短跑、打篮球、欣赏音乐和看书,尤其喜欢小动物。闲暇时还弹弹钢琴,也有些时候牵着牧羊犬去郊外散散步,陶醉于美丽的大自然之中。格拉芙的英文读得相当漂亮,她特别喜欢读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作品,凡能找到的都要拿来读。然而,在她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网球胜过一切,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她的网球训练。为了这一神圣事业,她从不随心所欲,一切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她一般要在每晚10点就寝,一次她在西柏林观看一个著名的音乐会,能歌善舞的格拉芙非常喜欢这个音乐会,但为了保证第二天的正常训练,她只好听完两只曲子,就忍痛退场了。

14岁,父亲又为格拉芙聘请了一位私人教练专门为她授课,从此,网球成了她的职业,她几乎整天泡在近200平方米的网球场上。

15岁,格拉芙进入了温布尔登网球赛的前16名,并荣获洛杉矶奥林匹克邀请赛的冠军。16岁,她跃入了世界前10名。自1986年起,格拉芙开始步入兴盛时期。这一年,她先后在冰岛、西柏林、日本、美国和瑞士举行的国际网球大赛中击败所有对手,频频夺魁。她的战绩渐渐征服了无数国内外观众,她也因此成为联邦德国的“新闻人物”。

1987年5月25日,第57届法国国际网球公开赛在巴黎西郊的罗兰·加洛斯体育场拉开帷幕。格拉芙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迎战“无敌女金刚”——当时国际网坛最优秀的运动员、世界第一号女单种子选手美国老将纳芙拉蒂洛娃的机会,与之争夺女子单打冠军的决赛。经过激烈的争夺战,格拉芙以2:1的战绩成为历届法国网球公开赛中最年轻的女子单打冠军。一时间,17岁的网坛新秀战胜30岁的“无敌女金刚”的消息震惊世界。不久,格拉芙以在国际网球系列大赛中的总分248.9的骄人战绩,无可置疑的成为世界公认的“网坛女皇”,并雄踞世界女网榜首位置多年无人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