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少年文学常识必读
8943100000018

第18章 孟子为何被称为“亚圣”

孟子,师从孔子弟子门下,是战国中期的儒学大师。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守旧思想,推崇复古,反对变法,主张维护阶级等级秩序。

他还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等儒学思想观点,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后世人尊称孟子为“亚圣”,为什么这么称呼他呢?

孟子,字子舆,邹人。

是鲁孟孙氏之后。他的老师是孔子弟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学通了孔子的学说加以传播。他先是到齐威王面前游说,威王不用他,转到梁国,梁惠王认为这种迂曲高远的见解不合实际,也没有用他。

因为,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正是各国争相利用法家人才富国强兵,征战吞并的战乱时代。各国都把增加军事实力,武力称霸提到最高地位。

秦用商鞅,国家富庶;楚、魏启用吴起,战胜弱敌;齐用孙子、田忌,国势强盛。

而孟子主张尊崇远古舜尧时代和夏商周三代的仁政德治来管理国家,缺乏现实作用,自然不被诸侯采纳。孟子晚年退回邹国,教授门徒,作成《孟子》一书。

孟子在书中阐述自己的主张:承袭孔子思想,反对变法,非议耕战,主张“遵先王”、维护世官世禄和“劳心者治人”的等级秩序。

他又提出了旨在缓和阶级矛盾的“仁政”学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推行“仁政,”他甚至主张把君位让给“贤人”,即“尚贤”学说。孟子呼吁“制民恒产”,不误农时,省刑轻赋。

他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启发良知。孟子是继孔子“仁爱、礼治”之后,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第二个伟人,他和孔子的主张被尊称为“孔孟之道”,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利用的精神武器,统治人们思想几千年。

孟子是何时被尊为“亚圣”的呢?

许多人认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术”便是孔孟之道,从那时起孟子被尊崇。事实并非如此,汉时孔子并未被尊为“圣”,周公才是儒教教主,孔子只是传播周礼的传教师罢了。

唐初,周公仍是“先圣”,孔子屈居“先师”之位。在唐国立太学举行祭祀先儒仪式时,孔子侧座,至于孟子,连陪祭的资格也没有,跟尊号搭不上关系。

唐太宗弑兄逼父登上皇位后,下令把周公庙迁出太学,把孔子升为“先圣”,孔子大弟子颜回荣升“先师”。

唐玄宗时,把颜回尊称“亚圣”。“安史之乱”后,礼部侍郎杨绾,上疏唐代宗要求把《孟子》、《论语》、《孝经》同列为科法考试之书。数十年后,韩愈著《原道》,述说中国“道统”自尧舜始,经夏商周,孔子传孟轲,孟子死后就传不下去了。

由于韩愈的名人效应,人们对《孟子》引起重视。晚唐之后,孟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到了宋朝尊孟思潮愈演愈烈。

明世家宗相张璁提出由孟子代替颜回,承袭“亚圣”的称号。

清朝建立后,大力弘扬“孔孟之道”。乾隆九年,孟子被封为“亚圣”,颜回封“复圣”,曾参为“宗圣”,子思为“述圣”,孟子的地位被确定,孔孟思想与孔孟排名相统一。

也有后世学者认为孟子的“亚圣”称号,最早可追至东汉。

东汉学者赵岐就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元文宗时,御制圣旨碑,用蒙、汉文字刻录着:“孟子百世师也,可加封邹国亚圣公。”《明史》也记载,嘉靖帝命礼部与翰林研讨,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取代颜回,被尊为“亚圣”的原因是什么呢?颜回是孔子亲传大弟子,德才兼备,颇得孔子赏识。

可惜,颜回三十二岁早逝,留给世人的仅是与孔子的对话,没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未著书立说。后人尊崇颜回,主要原因是尊崇他的老师孔子。

而孟子虽处在儒家思想衰微期,却能坚持倡导儒学,大力宣传周孔之道,并著书传世,为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做出巨大贡献。《孟子》一书,五代时已列为经书典籍,宋元以来为科举必考之书。

《孟子》和《论语》并列齐名,因此尊孟子为“亚圣”才是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