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乱晋
89505600000001

第1章 异服少年

正值八月,大雪纷飞。昨夜一场暴雪,今-日已是白雪皑皑,林寒涧肃。

雪后初旭映在河面,闪着片片金光,几只孝鸟(乌鸦)立在枝头。

洛阳城中尸体遍布,箭镞乱飞。虽说内城已是空荡无人,外郭却是热闹非凡。

有吸食寒食散的,有赌-钱押大-宝的,还有脱-衣喝大酒的,似乎毫不在意皇宫的内乱。

这时候,一个身裹兽皮、头发凌乱的少年,朝向城门走去。

守城的两个官兵远远地看见,朝手心吹了一大口气,便执矟(shuò)警惕地盯着这个少年。

“站住!”高个士兵将矟指向那个少年。

这两个士兵看着眼前这个少年,脸上黑乎乎的,头发披肩,身上裹着兽皮,赤脚走路,怎么看都像是胡人。

虽说这时期晋廷设立了五部都尉,分化瓦解了匈奴的力量,但也不可不防。

“敢问军爷,有何事……”少年挠挠头不解地说。

这个少年名叫虞权,本来是现代人。虞权去洛阳旅游的路上,不幸半路遭遇暴雨,掉进洛河。

等他醒来的时候,自己躺在一条小溪旁,腰间还别着一把剑。

凭着他的记忆来到了洛阳城外,这还没进城呢,就被拦了下来。

不过虞权可是不敢反抗的,万一被当成贼人给害了,那就不值当了。

“姓名……”矮个士兵耐心的问。

“虞权……”

“哪里人氏?来京城何事?”

“我不知道……”虞权尴尬地耸耸肩。

“什么?汝……不知道?”挨个士兵愣了,眼前这个人实在让他无语。

旁边的那个高个士兵,不耐烦地说:“跟他废什么话?先锁起来再说……”

说完,高个士兵便抄起铁链,矮胖士兵将他拉到墙角:“兄弟可曾记得将军的嘱托?赵王如今根基尚不稳定,就怕胡人在背后……我看这个少年,异服夷语,还是请示下队主(西晋一队士兵100人,头目称队主)是上策……”

“兄弟说的甚是,真乃高见!俺看此人衣着古怪,腔调怪异,不得不防……”高个士兵深表赞同,这个乱世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队主正在不远处的棚子下睡觉,听见他们叫,猛的起身踹了他们一脚,嘴里还怒骂着。

两个士兵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又指了指城门口的虞权。队主边走边盯着虞权看,快到身边的时候,突然眉开眼笑。

“阿奴(倚老卖老之人对小辈的称呼),你怎会如此装束?不应该是在国子学吗?”

虞权不明白,一脸疑惑地问:“队主,怎么,我们……认识吗?”

“啊?”队主先是一愣,然后尴尬地笑了笑,说,“郎君(即公子)不认识我也正常。想当年,我离开虞府时你才五岁……”

虞权用他转速并不是太快的大脑接受着大量的信息,一番整理之后才明白,这队主曾是他阿翁(即父亲)的结拜兄弟。

在自己家里待了几个月,府里的人看他出身平民,处处刁难他。

后来他使钱做了军户,这才发迹了起来。

晋朝实行世兵制,也就是强制一部分百姓成为军户,世代当兵的制度。

世兵制之下,子承父业,祖孙几代都为兵。但是年老之后不能退役,转而从事后勤运输。

世兵制大多是吸收游民、流民,让他们有安身立命之地。

这样看来,队主主动加入军户,也是可以理解的。

寒暄了几句,队主便放了行,临走时还塞给虞权几吊铜钱,顺便让虞权代他向虞权阿翁问好。

那两个士兵看着队主如此热心,心中不免有了疑问。

还没等他们问呢,队主“啪啪”又是打了几巴掌,说这是我恩公的儿子,以后见他可以直接放行。

洛阳,也作雒阳,为我国素负盛名的“四大故都”之一。

自周公营洛邑,平王东迁,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朝代先后在此建都,号曰“九朝古都”。

在这一时期,洛阳南郭和四夷馆之间以古代洛河为界,以永桥为连接,永桥南边、四夷馆北边是洛阳城最-大的集市——永桥市,也叫四通市。

虞权走了没几步,上了永桥,就径直走进一家酒肆。站在酒肆门口,自己肚子已是饥肠辘辘。

“天下之大,吃饭最-大。”想着,虞权便拎着几吊铜钱,走进了进去。

卸下玉璏(zhì)中的剑,便叫了一壶酒,几碟小菜,自在地吃了起来。

靠窗坐着一位花须白眉的老者,手舞足蹈的讲着什么。

旁边坐着一位青衫素衣的小姑娘,时不时给老者斟酒。

老者讲过武帝羊车望幸、贾后深宫窃香,便不再开口。

周围的人听得不满足,有人问:“芃(péng)老丈!今-日淮南王与赵王火并,你又是如何看呢?给大家说说呗!”

老者夹出一块雹突(萝卜),打量了几眼,便扔在桌上,声情并茂地诵了四句诗:“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qiān)。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这四句诗出自屈原的《哀郢》,意思是: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虞权在旁边听得清楚,这四句诗明显是讽刺朝廷。

晋朝政-治纲纪废弛,社会风气日下,内外战争频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芃老丈怒气冲冲自然也正常,恐怕周围不少人支持。

老丈诵罢,便猛吞一口酒,愤愤道:“在老朽看来,如今我朝就像这块雹突,看似光滑干脆,实则质松不实。烽火四起,宗室内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说回淮南王火并赵王,须先知晓二王之关系。先高祖宣皇帝懿生九子,二子是先太祖文皇帝昭,九子便是这赵王伦。文皇帝生武皇帝炎,武皇帝生淮南王允。如此便知,赵王实乃淮南王之九叔祖。兄弟阋(xì)于墙,却不能外御其侮……”

虞权这时才明白过来,自己是穿越到西晋了。在他的印象中,西晋皇帝姓司马,有个五胡乱华的词语,其他的全都不清楚。

这对穿越的人可是大忌,你不知道所处环境怎么样,也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怎么升级打怪?

芃老丈感慨了一阵,就讲起了赵王司马伦给淮南王司马允下的诏书,让司马允任太尉职,同时斥责司马允图谋不轨、暗藏死士,并解除司马允中护军。

“司马允策文曰:惟永-康元年八月甲子,制诏以淮南王允为太尉。曰:‘君在位出入三月,未闻忠言嘉谋,而反有朋党相进不臣之名……朕承天序惟稽古,建尔于位为辅。左右朕躬,室力四表,保乂(yì)皇-家,于戏!勤而戒之!’”

古装剧中圣旨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错误的。

这种开头是明朝之后才有的,要是宋朝皇帝下旨用这种措辞,那真是让别人笑掉了大牙。

“汝等可知,淮南王司马允先攻皇宫,结果没能进去。又转而进攻相国府,嘿嘿嘿,那赵王被打的叫个惨啊……”芃老丈绘声绘色地演说着。

保佣(店小二)攥着脏兮兮的抹布,凑到芃老丈跟前,调侃地问:“如何之惨?老丈,说来听听!”

“只见那赵王,像只无头蛇般乱窜,窜到这边,又窜到那边,好不容易找棵可以藏躲的树。只见那淮南王一跃而起,臂膀一张,一支索命箭直射进赵王的右腿。结果,赵王疼得实在受不了,只得跪地求饶,口中亦在喊着,‘阿翁在上,还请饶孩儿一命’……”

“赵王太丢人了,竟喊淮南王阿翁……”

“这就不懂了吧,汝可知,这叫‘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小命都快没了,装傻一次又何妨?……”

虞权听得出了神,突然听到旁边:“某姓徐名琰字敬珉,兖州高平国人氏。不知阁下贵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