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植物轻轻告诉你
8973700000027

第27章 植物的生长方向之谜

向日葵,是人人熟悉的植物。清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它会自然而然地迎着东升的旭日;当日落西山时,它又会转向西方,仿佛在欢送着太阳离去。

早在100多年以前,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对向日葵围绕太阳转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他很想知道其中的秘密,便做了一系列实验,其中有个实验很简单,但很能说明问题。

达尔文在房间里培育了花草,当幼苗从盆中破土而出后,都会朝着透光的窗子那边倾斜,很显然,光线与植物的生长方向大有关系。达尔文感到很奇怪,植物的向阳生长究竟受什么控制?

达尔文根据直觉,认为这种奇怪的东西可能在植株顶芽附近。于是,达尔文把幼苗的顶芽削去一块,结果情况完全变了,幼苗虽然还朝上长,但再也不会弯向太阳光方向了。这个实验使达尔文相信,在幼苗的顶端,肯定有一种神奇的物质在操纵植物的生长方向。很可惜,在当时的研究条件下,还没等达尔文发现这种物质,他就与世长辞了。

直到1926年,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神奇的物质。

发现者是美国的植物生理学家温特。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就是将植物的胚芽鞘一面受光照,另一面对着无光的黑暗处,结果,胚芽鞘的生长渐渐朝有光的方向弯曲。温特对胚芽鞘进行了特别处理,从中分离出一种新奇的化合物,取名为植物生长素。

生长素最大的作用是指挥植物生长。它在植物体中,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如不同的光线、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不同的地点等,及时“发布”命令,决定植物各个器官应该怎样生长,或者生长到什么程度最适宜。

由于生长素对光的反应很敏感,当胚芽鞘受到光照时,它就聚集到阴面的一侧,这样,生长素的增多和积累,就使阴面部分生长大大加快,而受光部分则由于缺少生长素而生长较缓慢,结果导致弯曲发生。温特断言,植物茎或叶片的弯曲,完全是因为生长素在组织内的不对称分布而造成的。

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生长素控制的,那么,它又是怎样懂得“上”和“下”的概念呢?又是什么力量促使它选择根朝下、茎朝上的生长方向?科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重力,他们认为,地球的引力肯定是影响植物生长方向的重要原因。

人们开始在宇宙空间站栽培植物,看看植物是否还知道“上”和“下”的概念。

那是1975年在苏联“礼炮-4”号宇宙飞船上,宇航员播下小麦种子后,一开始情况良好,小麦出芽比在地球上快得多,仅仅15天,就长到30厘米长,虽然是不懂“上下”、没有方向地乱长,但终究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可是在这以后,情况越来越不妙,小麦不仅没抽穗结实,反而枝叶渐渐枯黄,显示出快要死亡的症状。

很显然,给植物生长造成麻烦的关键是失重。为什么植物对重力这么依恋呢?按照温特的生长素理论可以这样解释:长期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理功能,当它受到重力刺激时,在植物组织下部的生长素含量会大大增加,于是就使植物的根朝下生长,而茎则朝上生长。一旦失去了重力,生长素无法汇集在适合的部位,使幼茎找不到正确的生长方向,只能杂乱无章地向四处伸展,最终导致死亡。

如果解决了失重问题,是不是能使生长素回归到合适的位置呢?

要解决失重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建立人工重力场,但要在小小的空间站用这个办法,实在很难行得通。这时,有个名叫拉西克夫的苏联生理学家提出一个建议,他说:“电对整个生物界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地球表面,每时每刻都通过植物的茎和叶,向大气发射一定量的电子流。这对植物营养成分和水的供应产生很大影响。另外,地球上的土壤和植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电位差,可利于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在失重情况下,植物与土壤之间没有了电位差,也不再向空中发射电子流,所以就难以生存了。”

根据这个建议,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回转器,将葱头栽在回转器上,每两秒钟改变一次方向,也就是在两秒钟内,植物从正常状态(绿叶朝上)到反方向(绿叶朝下)。这就相当于在失重状态下,植物没有了“上”和“下”之分。回转器上的两个葱头,一个被通上电源,受到一定的电压刺激,另一个则不通电源。结果,那个没接通电源的葱头,到了第四天,便出现叶子开始向四处分散的现象,杂乱无章;又过了两天,叶子出现枯黄萎缩,趋于死亡。而另一个受电刺激的葱头,恰恰与它的伙伴相反,就像长在菜田中一样,绿油油的,显得挺拔而粗壮。

后来,科学家们将这两个葱头调换,不到一星期,奇迹发生了。那个快要死去的葱头,脱去了枯萎的叶片,重新长出新鲜绿叶;而原先充满生机的葱头,因为失去了电刺激,很快停止了生长,叶梢变得枯黄卷曲。

电刺激实验的成功,不仅给宇航员带来福音,使他们能吃到新鲜的蔬菜瓜果,同时也使科学家对植物生长方向受谁控制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正当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植物生长素身上时,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家的植物学家迈克·埃文斯,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他认为,无机钙对于植物的生长方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他在研究中发现,植物在弯曲生长过程中,无论是根冠下侧部位,还是芽的上侧部位,都存在着高含量的无机钙。那么,无机钙又是如何使植物辨别方向的呢?

埃文斯解释说,因为根冠内有极为丰富的含淀粉体的细胞,而淀粉体是一种贮存大量无机钙的场所,在重力的作用下,淀粉体会把内部的钙送到根冠下侧。这时,如果用特殊的实验手段去阻止钙的移动,植物马上会表现出不正常的生长方式。同样,植物的芽虽然没有冠部,但也含有丰富的淀粉体,淀粉体能将内部的钙送到上侧细胞中。由于细胞的上端和下端之间,有不同的电荷,两端电荷的不一致引起细胞极化。结果,大量被极化的细胞排列在一起,总电荷就很强,足以能吸引任何相反电荷的钙原子,驱使它们在体内移动,引导植物的茎干总是向上生长,根朝下生长。

由谁控制植物的生长方向?这种神奇的力量取决于什么?是植物生长素还是无机钙?或者是兼而有之?目前依然是一个有待于探索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