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第一次销售就成功
8987300000024

第24章 忽略营销细节,则全盘皆输 (3)

刘光这种状况,是典型的缺乏计划的后果。无计划性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劳而无功,当然不会产生业绩。对营销人员来说,每天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一件,他们在向顾客推销产品时,成交后还有许多后续的事情要去处理。同样的,他只有妥善地处理好这些相关的事情后,才能有效地促成成交。但是这些事情大多是繁杂的,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处理好,这便需要营销人员制订出一个详细可行的计划,否则只能陷入一种没有任何头绪的盲目状态中,身心疲惫而没有多少成效。

人们运用行事历、记事本、计划表,以及电子化的各种工具与解决方案,目的就是为了更精确地切割时间,善用每分每秒。西班牙顶尖创新管理学大师费南多·德里亚斯迪贝斯,在《时间推销员》一书里,描述一位商人申请到合法贩售“时间之瓶”的专利,每个购买时间之瓶的人,都可以合法地自由使用5分钟的时间。但“5分钟的时间值多少钱”?商人为着该如何定价而伤透脑筋。那么对你而言,你的5分钟值多少钱?费南多认为:“每个人都以为,时间多一点,就能改变生命。然而,不论性别、种族、信仰和社会阶层,每个人的时间永远都是一样多。重点是,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时间才会变得有意义。”

善于利用时间的关键在于将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如果只是瞎忙,或把焦点摆错地方,充其量是浪费时间而已,反而使时间压力有增无减。优秀营销人员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他们懂得珍惜时间,把时间用在了“刀刃”上。在每天相同的工作时数基础上,如果你的时间管理能力是一般人的两倍,那么你每天所能拜访的客户数就是一般营销人员的两倍。这样,你的业绩自然而然地就提升了。

下面的几条建议,是一个善于利用时间的优秀营销人员应该知道的。

1.避免无效拜访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出门拜访客户之前,没有和客户在电话中再次确认约会时间,就直接地去拜访客户。等到了客户的办公室,却发现客户临时有事外出,或正在与其他人谈重要的事情而无法见面。结果你只能是白跑一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这种无效的拜访应该坚决杜绝。

2.合理安排拜访路线

熟悉你营销区域的地理情况和仔细安排路线,会节约你的时间和精力。尽量做到每次拜访走的都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这样你就可以节约大量的交通时间。在实施这一安排的过程中,你应该好好地利用地图来帮自己确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你最想去的地方。

3.善于利用琐碎时间

你总会在工作与工作之间出现时间的空当,在每件事情与事情之间漏失琐碎的片段时间。例如等车、等电梯、等飞机,甚至等着上厕所时,或多或少都会有片刻的空白时间,不知不觉地在我们毫无意识的状态下悄悄地溜走了。倘若你能够善加利用,累积起来的时间所产生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4.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

一个营销人员只有制订一个细化到每一天的行动计划,才会有明确的行动指南。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才能够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这样才便于工作安排的合理,充分利用时间、充分调动资源、充分授权。反之,就会做很多无用功,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尤其是营销工作更是如此。

把工作列出一份计划表来,然后严格地去遵守它,要努力去完成它,并按计划督促自己的行动,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目标。要坚持做到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改变,这样会使你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错误 55

缺少调查,找错决策人

“好钢要在刀刃上”,营销人员的精力要用在能够决定购买产品的决策人身上。与客户交谈之初,就要及时地了解对方是不是决策人,如果不是,就要想办法通过现有的关系找到决策人,开展有效工作。如果不进行详细调查就盲目地向人推销,就等于在做无用功。

有的营销人员投入不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在客户身上,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找错了对象,对方根本就不是一个拥有表态和下订单权力的人。一旦出现了这样的失误,所有的努力就等于白费,这对营销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件沮丧的事。还有很多营销人员在推销的时候,会遇到群体客户,一群人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决定购买产品与否的决定权,起作用的可能只是关键的几个人,甚至是某一个人。尽管营销人员也知道这一点,可惜事到临头的时候,一些人还是缺乏洞察力,错把主要人物当做次要人物,弄得交谈气氛尴尬,无法将营销活动再进行下去。

有一家软件公司有很多的推销员,其中有一名推销员叫唐龙。一天,他按事先约定去一家金融营销公司拜访。

这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二十几层的办公楼非常气派。唐龙向前台小姐说明来意,小姐便领他到会客室。一推门,小唐的眼睛便有点不够用。“天呐,怎么会这么多人?”原来公司开发部经理和十几名员工刚刚开完例会,一听软件公司的人来了,大家都想看看这家软件公司又开发出了什么软件,和自己现在用的软件有什么不同。

小唐赶紧对众人说:“上午好,各位!”然后拿出名片准备与对方经理交换,但前台小姐未作介绍,会客室中的人只是一齐打量他,没有人先站出来和他说话。他看到最左边站着一位身材魁梧、年纪有三十多岁的男士,而那位男士似乎也正想问什么。于是小唐紧走两步上前,将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您好,先生,我想……”

“对不起,先生,你是先锋公司的吧?我们经理说了,你们公司新开发了一种软件,她很感兴趣……”说着,他对中间的一位年轻女士做了一个抱歉的手势,说,“吴经理,这位先生大概把我误认为是这儿的经理了。”

小唐一时大为窘迫。

案例中的唐龙犯了一个错误:在面对群体客户时,误以为普通员工是购买决策人,进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忽略了前期调查。这不是唐龙一个人的特例,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营销人员在推销产品时,刚一进门不管看到谁,那个人是做什么的,负责什么的,就开始推销。一边说话一边看着客户,如果客户点了头,就认为这笔生意有希望,其实并非如此。客户虽然面对着营销人员,认真听营销人员的介绍,但他的视线可能在注意着别处,脑子里可能会想:“如果我答应买下来这个营销人员的产品,我的上司对于我的决定会不会赞成呢?”或者,“如果我买了产品,其他人会有什么想法呢?”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不管是面对群体客户还是单一客户的时候,如果自己找的人根本无权决定任何事,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瞎忙,对于促进营销的成功来说没有任何帮助。接待自己的人,不一定是有购买决策力的人,有可能是下属,决定权还要由上司掌握;也有可能是负责其他业务的成员,如果你事先不调查清楚,问清楚对方是否有权决定买不买,就直接大谈特谈产品,无疑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根本无法推进你的营销进度。

那些优秀的、富有经验的营销人员在推销产品之前,都会先弄清楚对方到底是“谁”,他是否可以直接对产品做出购买的决定。如果此人具有购买决策力,那么就可以认真地与其尽心沟通交流,促进交易的完成;如果发现对方不是主要的负责人,就应当想办法找到决策人,把精力转移到具有真正决策力的人身上。

那么,在与客户进行沟通时,如何发现对方是不是真正的购买决策人呢?如果对方不是决策人,又该怎样说服对方让其帮助自己找到决策人?下面有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方法。

1.电话销售时,越过接线人找到决策人

一般情况下,营销人员如果想向某公司的总经理或是高级管理人员推销产品,通常开口就会说:“喂,我是某某公司的,麻烦您请总经理听电话。”这时候,总经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接到电话就会想:总经理有交代,没有约定的人不见面的。这人显然不认识总经理,肯定不能帮他转电话。于是,营销人员往往就会听到下面的回答,“对不起,总经理正在开会”,或者“不好意思,总经理出差了”等等。营销人员也明白,这位工作人员并不是自己要找的真正客户,而真正的决策人是总经理。面对这样的情况,营销人员应在没被拒绝之前迅速采取对策,使对方帮助自己与总经理进行沟通。

聪明的营销人员会想尽办法顺利通过秘书这一关,让对方信以为真。比如可以这样说:“喂,我是某某某,请问总经理在吗?”语气轻松而充满亲密感,好似与这个总经理是老朋友、老熟人一般。这样就使接电话的人信以为真,而得到的回答通常是:“请稍候……”虽然这种办法不能保证百发百中,但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

再如,营销人员打电话时也可以这样说:“喂,请问老张在吗?”“喂,请问阿力在吗?”

“哪个老张?”“谁是阿力?”

“哦,对不起,就是你们总经理。”

这样一来,接电话的人一定会认为来电者是经理多年的好友、老熟人,要不怎么这样亲切地称呼总经理。

2.登门拜访时,先调查后推销

如果多次拜访同一客户,却始终存在价格敲不定、协议谈不妥、促销不到位、销量不增长等问题,迟迟不能下订单。这时,营销人员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找对人了?一直以来和自己沟通的客户是不是对拜访目的实现有帮助?营销人员一定要搞清对方的真实身份:他到底是采购经理、销售经理、卖场经理、财务主管,还是一般的采购员、营销人员、营业员、促销员?在不同拜访目的的情况下,要对号入座去拜访不同职位的人。

举个例子,倘若你想要客户购进新的产品,就一定要拜访采购人员;如果要客户支付货款,必须采购和财务人员一起找;若是要加大产品的推介力度,最好是找一线的销售和营业人员,千万不能盲目地“拜菩萨”。

总之,作为营销人员,一定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不管是第一次与客户打交道,还是进行产品演示,事先都要调查清楚,到底找哪个人交谈才能得到明确的结果,哪个人有决定买或不买的权力。此外,还要了解身边的围观者或旁听者跟决策人都是什么关系,以及这些人具体负责什么业务,哪些人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等等。等到一切调查清楚之后,再进行交谈,这样的沟通才是最有效的,也可以最快地实现预期目的。

错误 56

缺乏自我学习意识

社会发展的竞争,除了已经有的经验,更多的在于不断地工作突破以及平时的用心学习。大鱼吃小鱼的年代已经过去,社会发展竞争的核心是行动速度,即学习力和行动力以及总结反省力。如果营销人员没有自我学习的意识,不付之行动,不善于总结反省,每天都在原地踏步,就无法突破自己,终有一天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不少营销人员认为,从事营销工作只要掌握一些方法技巧,再加上随机应变的嘴上功夫,就能够做好营销,做营销用不着学习专业知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社会始终处于发展之中,各类人和事也在不断地变化,营销人员如果仅仅局限于自己推销的产品知识,没有其他方面的学识和经验,必然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袁磊做了一段时间销售工作,觉得压力很大,有点吃不消了。这天,他来到销售经理办公室,说:“产品无人问津,现在的客户越来越难对付,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你不是做得很好吗?有不少客户反映你很受他们的欢迎。”销售经理说。

袁磊闷闷不乐地说道:“上次,有位客户问了很多关于产品以外的问题,跟产品没有一点关系。不过理论性很深,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被客户问倒,说明你准备的不够充分。现在,很多客户都非常专业,他们对产品很有研究,像我们这样的产品同类的还有很多,所以客户提出各种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客户对产品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等方面兴趣很浓,如果他们问起这方面的知识,你要能够与之探讨和解释。这就是说,你不仅要对咱们的产品非常了解,最好还要了解一些与产品相关的内容,这样的话才能让客户觉得你很懂行。所以说,做销售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未知的信息,否则就会跟不上别人的脚步,被淘汰出局。”

袁磊感到不解,因为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做销售也需要学习”!

销售经理告诉他:“推销技能是靠提前的计划思考学习总结,敢于去做的工作态度,每单的总结反省,学习提升得来的。为什么人家可以卖得好,你却不行呢?这就要求你多去学习,多去做。闲时多琢磨,忙时跑单就会少,练好本领是自己的,人家拿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