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强国之路20年
8987500000027

第27章 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

思想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与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党视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尽管在思想战线上曾出现过一些失误,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新时期进步是巨大的,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加强。

一、顺利完成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拨乱反正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思想的严重束缚,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以及以前的“左”倾错误,结束了粉碎“四人邦”以来党的工作的徘徊局面。思想政治工作也从“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转移到服从、服务于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上来。在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引导了人们解放思想,进行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及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思想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这一贡献主要包括:

(1)宣传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党的工作重点转移教育,引导了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

从1978年5月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起,全国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从理论上驳倒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冲破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左”倾思想的藩篱,打破了束缚人们行动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为党实现全面、彻底的拨乱反正扫清了思想障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端正了方向。

为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宣传好三中全会的精神,1979年1月,全国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之后,党的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尽可能使理论宣传工作走在实践的前面。会后,各地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继续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真学习三中全会的文件。经过反复地宣传贯彻,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了思想不解放的根源,澄清了许多混乱思想,破除了“左”的僵化观念,思想得到了很大解放。为保证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在全国认真、彻底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以前的“左”倾错误,平反一系列冤假错案的同时,中央各级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在全国人民中深入开展改革开放的思想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改革是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对外开放则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选择。从而提高了全党、全国人民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方针的主动性,把全国人民的注意力都引导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好势头。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有力地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进行全面拔乱反正的同时,社会上有极少数人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散布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党内也有一些人对解放思想作了片面理解,看不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危害性,甚至给予支持。对于这种情况,为保证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前进,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和教育,有力地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潮。

1979年3月2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提出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针对高校部分学生被煽动起来闹事,青年学生思想混乱的现象,邓小平批评了宣传工作软弱涣散状况,要求从中央到各级党委“一定要把思想理论工作放到正确轨道和重要地位上”,克服思想战线上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根据中央的决定和指示精神,全国各地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反对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进行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的教育,引导大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建国以来的工作成就,使大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针对一部分党员、干部党的观念薄弱问题,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关于党的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教育党员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侵袭中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得到加强,有力地反击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把解放思想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机统一起来,保证了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推动了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工作。

(3)开展“文明礼貌月”、“五讲四美”等活动,社会风气出现转机。

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人们普遍对十年内乱造成的精神涣散、道德水平下降、社会风气倒退不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提上了日程。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在全国逐步开展起来。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文联等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提出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82年3月,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在全国开展了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由于中央及各级政府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收到了显著效果。各地城乡的精神面貌、道德面貌和环境面貌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和进步,社会秩序有一定好转,开始转变十年内乱造成的脏、乱、差的社会面貌,人与人的关系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为日后依靠和发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摸索了有益的经验。

(4)以《决议》为准绳,统一全党思想,基本上完成了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及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因素,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进一步指明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在中央号召下,全国人民很快投入到学习《决议》活动中,收到了显著效果,对一些重大政治问题基本上统一了认识。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认清了“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后果,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认为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从而统一了思想;通过学习,大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既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又认清了他的历史错误,并且看到其历史功绩是第一位的,功大于过。同时广大干部和群众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认识到它长期指导我们行动的伟大意义;通过学习,充分肯定了建国32年来的成绩是主要的,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定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总之,通过学习《决议》,广大干部群众弄清了许多疑问,解开了思想疙瘩,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思想逐渐统一起来,从而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的信任,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工作也基本完成。

二、改革开放中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并确立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在十二大精神指引下,企业、农村、军队、学校等各条战线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1.加强和改进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为开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1983年1月第一次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认真讨论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纲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保证它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会后,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以党政分开、推行厂长负责制、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以及增强企业党组织的活力为主要内容,对广大干部党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过去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严重危害性,认识到分清党政职责、实现党政职能分开、实行厂长负责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从而促使党政分开、厂长负责制的顺利进行,使领导班子整顿和调整有了新的突破。党政关系理顺,政工队伍加强。广大职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进一步转变了观念,增强了改革意识,充分认识到实行民主管理对增强企业活力,帮助厂长实现生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大意义,从而调动了广大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还引导职工端正承包、租赁经营的指导思想,正确对待责、权、利,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个人主义、“一切向钱看”和损人利己等腐朽思想对职工队伍的影响和侵蚀。

总之,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深入贯彻《纲要》,在狠抓系统教育和基础工作的同时,使思想政治工作结合企业的整顿、改革、生产、经营一道去做,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

为扭转我国农村经济、文化、教育落后,党风不正,基层党组织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党中央于1983年1月30日发出了《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必须根据党的农村政策,在继续放开经济政策,搞活农村经济的同时,大大加强和改进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按照《通知》的要求,各地党组织普遍加强对农村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农村的面貌大有改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农村政社分开,党政分开,理顺了农村基层的党政关系,加强了党的领导和基层政权的建设,适应了农村改革的新形势;通过进行党的现行政策教育,消除一部分干部群众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政策,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上的误解和疑虑,讲清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长期稳定性;通过对干部加强服务意识教育,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发展乡镇企业,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通过进行关于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风尚教育,动员群众同赌博、偷盗、封建迷信等歪风邪气作斗争,使社会风气逐步好转起来。由于各地认真贯彻中央指示,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改革和生产建设中去,促进了农村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3.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起色

1982年9月12日,军委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十二大文件的通知》,动员全军干部、战士在十二大精神指引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力开创军队建设新局面。

首先,按照“四化”标准,加强了部队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通过各种途径、办法,大力培训干部,使军队的政治水平、文化程度、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其次,创造了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的宝贵经验,把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培养一大批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军地两用人才。再次,开展了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1982年11月,总政治部总结了保定驻军在搞好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和驻地附近的村庄、街道、学校、工厂挂钩,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的经验,号召在全国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军民共建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广大官兵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部队战斗力,而且密切了军民关系,加深了鱼水情谊,从而推动了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扭转“一手软”的倾向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总结了制止动乱的经验教训,强调要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后,我党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的战略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了思想道德建设。

(1)开展“两清”,严惩腐败,纯洁组织,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1989年秋冬到1990年,各级党组织对政治风波中的极少数重占人物和重占事件进行了一次清查和清理,对且(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深入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对一些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同时严肃地查处了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案件,特别是抓紧查处大案要案,严惩腐败现象,纯洁党组织,从严治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党员重新登记,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思想整顿,对犯错误的同志和全体党员进行深刻地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广大党员严格按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党员意识和党性明显增强,为把我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加坚强的核心力量奠定了基础。

(2)开展“扫黄”和“除六害”的斗争,净化了社会风气,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了良好氛围。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社会上出现了腐化堕落不良风气,卖淫嫖娼、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聚众赌博、拐卖妇女儿童、私种吸食贩运毒品、利用封建迷信手段骗财害人等“六害”现象蔓延。反动书刊,色情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等低级庸俗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市场,严重毒害着人们的思想。鉴于此,中央决定彻底清扫“黄毒”,消除“六害”。这次活动有力地打击了各种罪犯,处理了一批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和职工,有效地遏制了社会上腐朽、丑恶的现象蔓延,对优化青少年成长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风气好转,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3)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89年7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通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的重要讲话,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使全党逐步形成了学习理论的良好空气。

从1987年开始,各高校相继改革了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针对1989年政治风波中高校工作暴露的严重问题,各地党委和各级高等学校的党组织和党员认真学习文件,切实改进工作,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高校改变了马列主义理论课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从调整队伍,充实骨干,编写教材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理论课教育,着重解决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念问题,对党的信赖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以及对中华民族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问题等等,各高校注重地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培养学生对工农群众的感情和艰苦奋斗精神,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了思想基础,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思想道德建设步人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四大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上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引导人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观念更新和价值取向,促使全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1)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战略任务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从1992年1月起,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领导干部读书班、研讨班、培训班,开展主题研究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等多种形式,扎扎实实地推进了对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十四大报告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和宣传,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向掌握邓小平理论和科学体系深入。通过学习,大家把握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分三步走”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摒弃了那些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的教条式理解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观念和思维方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真正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1997年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使邓小平理论日渐深入人心,这对于提高全国人民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倡导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有力地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1993年1月,十四大后第一次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场空前深刻的变革必将为社会进步包括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加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环境。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个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都在不断地引导和帮助人们从原有的陈旧的思想框框中解放出来,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商品与市场观念、开放与竞争观念、效益与效率观念、科技与人才观念、民主与法制观念等,使思想适应变化形势,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形势,开阔眼界,正确对待各项改革措施、正确对待利益调整,正确处理好各类矛盾,大力提倡奉献精神,见义勇为精神,弘扬正气,保证改革顺利进行。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年来,我国人民一改过去的盲目崇拜、封闭、保守、退缩心态,逐步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一改过去对“大锅饭”、“铁饭碗”的依赖,学会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能力和素质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正是因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才有了一批具有全新观念的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得以顺利建立,才出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

(3)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明显进展。

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有所滋长,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强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围绕这一主旋律,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1993年《中国教育报》和中国伦理学会召开“雷锋精神与现时代”座谈会;广东省政协学委会、广东省社科院、社科联等单位发起举行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讨论会”等,进一步探讨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993年10月,全国各省市相继为中小学生免费放映四个部委推荐的百部优秀影片,利用优秀影片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1995、1996年,全国各地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纪念世界反西法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建党7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等活动。组织学生到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广泛开展近代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人们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

1997年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契机,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喜迎香港回归的纪念活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爱国热情,振奋了民族精神;黄河小浪底工程和长江三峡截流工程的成功,进一步激发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发现和讴歌生活中涌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更集中体现了对时代主旋律的弘扬。“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体现了新时期优秀党员干部的崇高精神境界,掀起了新时期学雷锋、焦裕禄的又一个高潮。“英雄战士”徐洪刚、“白求恩式的好医生”赵雪芳、“优秀乡村教师”田沛发、“优秀企业家”马恩华……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英雄形象和他们的感人事迹,在全国掀起了“学英模,见行动”的热潮,并不断地引向深入,使社会风气大有好转,社会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4)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1996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指出,“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规划,到2010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根据《决议》精神,各地创建精神文明的活动广泛展开,形式多样,异彩纷呈。从评“文明市民”、“文明职工”到“五好家庭”、“文明户”,不断优化家庭细胞,提高人民的文明素质;从创评“文明单位”、“树行业新风”到“文明小区”、“文明城镇”以及军警民共建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普及社会道德意识,不断优化社会群体;从创建“文明城市”到“社会送温暖”、“青年志愿者活动”、“希望工程”的开展,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社会公德水平明显提高,助人为乐,扶危济贫的传统美德得到有效弘扬。通过学习“爱岗敬业的排头兵”徐虎、“模范团长”李国安、“优秀售票员”李素丽等在平凡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人物,以点带面,广泛塑造服务行业、窗口企业的形象,极大提高了职业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