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赋云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1〕?四面浮云猜是汝〔2〕。常时相对两三峰〔3〕,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4〕,忽见东南天一柱〔5〕。老僧拍手笑相夸,日喜青山依旧住。
【题解】
这是一首写山的小词,写某一天作者晨起的见闻。上片说平常照面的两三处山峰,现在走来走去找不到,是什么人在半夜把山推走了?作者风趣地说,恐怕就是四面的浮云吧。这四句,前两句是果,后两句是因,结构上的前后倒置,使人感到章法的新奇。下片是写作者苦苦寻觅,还是西风吹开云雾,使东南的天柱峰突现了真面目。和作者同样寻山的老僧也拍手大笑,庆幸青山无恙,依旧相依为伴。全词所写只有早晨只见云雾不见山的困惑,溪头觅山的苦苦追寻,以及吹散云雾见青山的愉悦,但在写法上却调动了设问、悬想、拟人等种种手段,完全采用动态的描写,使全词处于流转运动之中。词应当作于庆元间,是作者移居瓢泉之后的作品。
【注释】
〔1〕半夜藏山:典出《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2〕前两句也是倒置因果。这句说猜想是你四面浮云推走了山。汝:指山。〔3〕常时:平时。〔4〕瞥(pié):本是说很快的看上一眼,瞥起,指转眼之间起风。横度:指云雾被风拦腰吹散。〔5〕据《铅山县志》记载,县南旌孝乡有天柱峰。此处的东南天一柱,疑即指天柱峰。蓦山溪
赵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
饭蔬饮水〔1〕,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2〕。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3〕;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4〕。病来止酒,辜负鸬鹚杓〔5〕。岁晚念平生,待都与邻翁细说〔6〕。人间万事,先觉者贤乎〔7〕?深雪里,一枝开,春事梅先觉〔8〕。
【题解】
赵昌父名蕃,寓居信州玉山县,上饶诗人,有诗集《乾道稿》、《淳熙稿》和《章泉稿》行世。赵昌父曾任职于吉州太和县和湖南辰州,均为州郡属吏,庆元二年请祠归,这首词是庆元三年春间所作。赵昌父曾为作者寓居的一丘一壑写词,作者认为昌父的词风韵高雅,文词古朴,就效仿其体制写下这首词。诗词讲格律,赵昌父原词不存,所谓其体具体形态,已经无从捉摸,但从这首效赵昌父体词韵味高雅,疏宕有致,语言明快、洒脱,也许能看到赵昌父词的风格。一丘一壑,是作者居处的象征,是庆元间作者摒弃功名意愿,甘心与深山为伍,不与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同流合污志向的见证。这首词也是为一丘一壑而写,上片从乐在一丘壑间说到不堪功名,只堪对月垂钓,是借自嘲痛斥这一时期投机取巧、谋取功名富贵的人物。下片则自嘲先于赵昌父而归,但并不等于先觉者一定是贤者,并诙谐地戏称梅花就是春天的先觉者,这不仅是以归来为乐,而且是以归来自豪,同作者寓居带湖时期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注释】
〔1〕《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巾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疏食:粗糙的食品。蔬,则指蔬菜。〔2〕高处看浮云:即看高处浮云,喻指不义而富且贵。一丘壑中间甚乐,言在一丘壑中间很快乐。〔3〕《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4〕尚何堪:还能做什么。堪钓前溪月:能在月夜下钓鱼。〔5〕李白《襄阳歌》:“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鸬鹚杓,酒具。黄庭坚《戏答王子予送凌风菊》诗:“病来孤负鸬鹚杓。”〔6〕岁晚念平生:晚年回顾平生事。待都与邻翁细说:等着和邻家老翁细谈。〔7〕《论语·宪问》:“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以上两句是说,作者比赵昌父去官归来要早,然而未必先觉者就是贤者,所以作者不敢以贤者自居。〔8〕陶岳《五代史补》卷三:“僧齐己,长沙人。……时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不若一枝则佳。’”郑谷《咸通十年府试木向荣》诗:“庾岭梅先觉,隋堤柳暗惊。”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1〕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2〕?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3〕?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4〕?飞镜无根谁系〔5〕?妲娥不嫁谁留〔6〕?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7〕。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8〕。虾蟆故堪浴水〔9〕,问云何玉兔解沉浮〔10〕?若道都齐无恙〔11〕,云何渐渐如钩〔12〕?
【题解】
稼轩词中有《木兰花慢》四首,这一首应作于庆元中。据词题,是中秋彻夜饮酒,将及天明时,客人说前人所作诗词,只有待月而没有送月的,作者因用楚辞的《天问》体写了这首词。的确,在唐人诗中,赋待月的不计其数,题目中标明的就有李白、独孤及、白居易、杨发、陆龟蒙等人的诗作,而又确实无人饮酒达旦而且犹自诗兴不减的,作者却能以丰富的想象,纵横驰骋,像屈原问天那样,连向将要向西运行而去的月亮问了七个问题,开创了这一题材的新篇章。其中前三个问题,是针对月球是否绕地球运行提出的疑问,它不但显示了作者对天文现象观察的细心,而且闪烁着思想解放的火花。后五个问题,则都是向历来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提出质疑,但不论涉及哪方面的问题,却都紧紧围绕送月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有关月亮经由海底的叙述,怕长鲸触破月中玉殿琼楼的担心,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关爱,是作者心系万物的伟大胸怀的体现。全词结构严谨,创意新颖。想象奇特,浪漫而富于幻想;发问合理,妙悟而启人灵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注释】
〔1〕王逸《楚辞章句》卷三:“《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旻昊,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有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周流疲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天问》主要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提出疑问。〔2〕可怜:怜有爱怜、怜惜意,可怜的意义是可惜,不是可爱。这一句是问,可惜今晚这么美好的月亮,向什么地方,悠悠而去了呢?〔3〕这三句的意思是:也许大地是圆的,月亮从我们这边落下去,却从世界的另一边升起来了。在作者之前,虽然也有人认为大地是运动着的,如《文选》注张华《励志》诗“大仪斡运,天回地游”句引《河图》:“地常动而人不知。”但能感觉到大地是圆的,月亮是围绕着地球运行的,却并没有人有此认识。两方世界直到三四百年后才有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作者虽然是用诗提出了一个朦胧的认识,但它所包含的真知灼见,恰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是“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4〕汗漫:广阔无垠,指天外的广大空间。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难道是浩浩长风送走了中秋的月亮?〔5〕李白《把酒问月》诗曾有“皎如飞镜临丹阙”句,以飞镜比喻月亮。作者由此设问:既然把月亮称之为飞镜,那么天空中的这一面飞镜,又没有生根,是谁把它系在空中的?〔6〕姮娥原是后羿的妻,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处讨来的不死药,飞人月宫成为月中精灵。姮娥孤独无偶,是诗人经常赋咏的内容。这一句是说,妲娥不肯嫁人,是谁留住了她?〔7〕卢仝《月蚀》诗有句:“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作者这两句是从卢诗的前一句派生出的:听说月亮是经从海底的,可是却无从查问,这个说法模糊不清,使人发愁。〔8〕这三句接续上面的话题加以推想。万里海中有巨大的鲸鱼,怕它横冲直撞,把月宫中的玉殿琼楼撞坏了。传月中有琼楼金阙。《酉阳杂俎》前集卷二:“翟天师名乾祐,……曾于江岸与弟子数十人玩月。或曰:‘此中竞何有?’翟笑曰:‘可随吾指观。’弟子中两人见月规半天,琼楼金阙满焉,数息间不复见。”〔9〕《淮南子·精神训》:“月中有蟾蜍。”高诱注:“蟾蜍,虾蟆。”《艺文类聚》卷一:“姮娥奔月,是为蟾蜍。”故堪浴水:自然能在水中生活。〔10〕问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水中沉浮。云何:为什么。《艺文类聚》卷一引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兴福降祉。”〔11〕若道:如果说。都齐:全都。无恙:指虾蟆和玉兔经过入水之后全都安全无事。〔12〕渐渐如钩:指中秋之后,月亮渐渐由盈转缺。骆宾王《玩初月》诗:“既能明如镜,何用曲如钩?”孙逖《夜到润州》诗:“客行凡几夜,新月再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