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69

第69章 鹧鸪天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晚岁躬耕不怨贫〔1〕,只鸡斗酒聚比邻〔2〕。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3〕。千载后,百篇存〔4〕。更无一字不清真〔5〕。若教王谢诸郎在,不抵柴桑陌上尘〔6〕。

【题解】

庆元中期,作者写了多首《鹧鸪天》词言志,如“自古高人最可嗟”阕、“出处从来自不齐”阕、“老病那堪岁月侵”阕,都寓讥评时局、愤世嫉俗之意,这是其中一首。庆元党禁以来,作者虽居深山,却关心时事,于党争并不能超然忘怀,所以他多次以陶渊明自比。在作者的心目中,陶渊明身处乱世,避身世外,高风亮节,使江左王、谢所建树的功名也大为逊色。然而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的隐士,对晋宋之间的嬗代,若是全然不放在心上,那他岂不就成了上古时代的人物,而不是生活在晋宋那种混乱的年代里?这就是作者对陶渊明的理解。作者在拿陶渊明自比,其实是说,虽然他已经远离尘嚣,但他并不会对时局漠不关心,因此,让他超然物外、真正如隐士那样生活,他办不到。作者对陶渊明的理解,表现了真知灼见,是他读陶渊明诗所领悟的。当他豁然想通之后,便戏作这首小词,为这段读书作了一个总结。

【注释】

〔1〕陶渊明归田后躬耕情景,见其《庚戌岁九月中于两田获早稻》诗:“人生归有道,衣食同其端。……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萧统《陶渊明集序》言:“陶渊明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2〕陶渊明《归田园居》诗:“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杂诗》:“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常作乐,斗酒聚比邻。”〔3〕都无:全无。这两句是判断陶渊明对世事的态度。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去世在刘宋初年。当时晋宋的内部多篡夺杀戮的纷争,而北方则先后处在十六国的统治之下。而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中虽然有“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等语,好像悠然不关心世事,然而又在《拟古》诗中有“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句,在《读(山海经)十三首》中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句,寓愤世之意。以陶渊明的处境,是不能完全与世相忘的。所以作者这两句是说,假如陶渊明全不关心晋宋之间的事,那他就应当是上古之人了。羲皇以上人:伏羲时代以上的人。〔4〕从陶渊明去世的宋元嘉四年(427)到南宋庆元三年(1197),为七百七十年,说“千载”,是举整数。陶渊明诗现存一百二十篇。〔5〕以“清真”标举陶诗的风格,见苏轼《和陶渊明饮酒》诗之三:“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6〕前引“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指的就是江左王、谢诸家人。这两句是说,假如让王、谢各家的子弟还在,那他们还不如柴桑道上的尘土。这是对东晋求名者的极度鄙视。柴桑:陶渊明居住处,在江州德化县楚城乡。兰陵王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馕者〔1〕,其色如玉,光润可爱。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首,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2〕,觉而忘其言,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3〕。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4〕。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梦沉痛化余,秋柏之间既是实。”〔5〕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6〕。望夫江上岩岩立〔7〕。嗟一念中变,后期长绝〔8〕。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顷为石〔9〕。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沉渊,精气为物,依然困斗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10〕。寻思人世,只合化,梦中蝶〔11〕。

【题解】

己未是庆元五年(1199),作者六十岁。庆元党禁以来,韩侂胄党人对士大夫的迫害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庆元二年赵汝愚被迫害致死,至此已三年。庆元三年,伪学党籍公布。四年五月,在韩侂胄进太傅的同时,还下诏禁伪学,要求士大夫“毋复借疑似之说以惑乱世俗”。作者虽然没有被列入伪学籍中,但他一向反对党争,主张举国团结对敌,在大是大非面前勇于主持正义。所以,就以这年八月二十日夜间梦见的故事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有感而发的记梦词。题序中说作者梦有人送给他一件石研屏,并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湘潭张难敌因搏斗而死,死后化为斗牛石,使里中得之者不利。梦境本来不足为凭,但它却是作者情感思想的某种曲折表现,所以这首词也就通过古来四件因怨愤变化为石的记载(苌弘、郑人缓、望夫妇、启母)参证张难敌的故事。三片之中,上片写两男因恨化石,是父子君臣事;中片写两妇因怨化石,是夫妇事;而下片则写张难敌虽然斗败,但化为石后仍作困斗的形象,赞扬张难敌抵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文词虽然诡谲诙谐,构思却极巧妙。论其主旨,可以说这首词创造了一个张难敌的不屈形象,借以抒发胸中激愤不平的怨气,用以影射当时的政治斗争。体裁基本上是属于赋体入词,类似一篇散文小赋。

【注释】

〔1〕石研屏:镶嵌有研磨石雕的屏风。馕(xiǎng):馈赠。〔2〕言大都选取古代以来因为心生怨愤变化成其它物体的事件。〔3〕恨到极点,无法消除。这两句是说人物变化等事都是因怨恨无法消除所致。〔4〕苌弘:周灵王时大夫。《史记·封禅书》:“苌弘以方事周灵王。诸侯莫朝周,周力小,苌弘乃明鬼神事。……依物怪欲以致诸侯,诸侯不从,而晋人执杀苌弘。”《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注语说:“苌弘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谗,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玉产于石中,苌弘化碧,也是化石事。这件事似乎是影射赵汝愚。赵汝愚于庆元元年二月罢右丞相,安置永州,二年正月死于窜贬途中。至庆元五年已经三年。〔5〕《庄子·列御寇》:“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只三年,而缓为儒,河润九里,泽及三族。使其弟墨,儒墨相与辩,其父助翟,十年而缓自杀。其父梦之,曰:‘使而子为墨者予也,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注:“缓见梦其父,言弟之为墨,是我之力,何不试视我冢上,所种松柏已结实矣。”儒,孔子学派。墨,墨翟(dí)所创立的学派。松柏结实:实与石音同,以松柏结实作为缓化为石的例子。这里用攻儒助墨影射韩侂胄伪学禁。南宋理学自称得儒学不传之正统,韩侂胄党人则攻击理学为伪学。〔6〕三句写妇女对丈夫的怨愤。怨结中肠:怨气郁结于肠中。潜动精魄:指灵魂不安。〔7〕《初学记》卷五引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围难,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王建《望夫石》诗:“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同头。山头日日风和雨,行人归来石应语。”岩岩:形容山峰高峻。〔8〕嗟:叹息。一念中变:中途改变想法。后期长绝:从此断绝了对以后的希望。〔9〕《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春正月,行幸缑氏,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获驳鹿,见夏后启母石。’”颜师古注:“癖,夏禹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俄顷:立刻。〔10〕影入山骨:山骨,山上石头。骨即头。苏轼《雪浪石》诗:“且凭造物开山骨,已见天吴出浪头。”骨与、大对举,两字同义。影指影象。这两句是说,石头中有牛的影象,于是就着这个形象进行雕琢。〔11〕《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庄子说梦为胡蝶后,不知他自己化为胡蝶还是胡蝶化为庄周,这是有这一典故增加记梦词的迷离扑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