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1〕,锦檐突骑渡江初〔2〕。燕兵夜娖银胡鞣〔3〕,汉箭朝飞金仆姑卜¨。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5〕。却将万字平戎策〔6〕,换得东家种树书〔7〕。
【题解】
这首词也应当是庆元六年(1200)的作品。在作这首词之前,作者曾在一些词作中痛斥庆元党禁以来热衷求仕而忘记韩伲胄倒行逆施的人的言行,有“谈功谈名者舞”及“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等语,可见作者一个时期以来对功名二字的反感。然而,作者本来就是一个功名之士,他的一生都在为创建恢复失地的大业而奋斗,他所反对的只是这一时期追随韩伲胄的无耻小人。所以,当客人慷慨激昂地谈到抗金事业时,作者便追忆少年时期轰轰轰烈烈的抗金事迹,写下这首小词。作者在上片回忆了四十年前在山东农民起义军中同女真军队的战斗场面,为自己在壮岁举起抗金大旗,在戒备森严的敌营中将起义军的叛徒擒拿归案,胜利返回江南而感到无比自豪。下片则由追昔转为抚今:春风不再,英雄已老。现实生活是:当年所写下的用以克敌制胜的著作,如今已经被交换成种树养鱼一类农家用书,是谁使一个雄心万丈的志士变成了一个关心耕种的农夫?壮士闲中老,这是历史的最大悲剧。作者正是通过悲壮激烈的战斗岁月和沉沦隐身的平庸时日之间巨大的反差与对比,表现这种悲剧,抒发满腔的悲愤,达到慷慨悲歌、凄凉感人的艺术效果。将万字平戎策去换种树书,只是一种假设,所以题中称这是“戏作”。
【注释】
〔1〕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作者以二十二岁的少年在金国南侵时毅然率兵起义,加入了中原反抗女真统治的战斗行列中。他在所著《美芹十论》中写道:“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耿京部下,各有部曲,自令招人。作者所率二千人后来发展到万人以上。所以这一句说,在作者的旗麾下,已经拥有了万名壮士的规模。这是写实,没有丝毫的夸张。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诗:“春风旌旗拥万夫,幕下将军思草枯。”〔2〕《宋史·辛弃疾传》:“绍兴三十二年,(耿)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围、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命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这一句所写即作者自济州擒张安国南下事。锦檐(chán):锦制短农。突骑:《后汉书·光武帝纪》:“会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各遣将吴汉、寇恂等将突骑来助击王朗。”注:“突骑,谓能冲突敌阵。”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少年荆楚剑客,突骑锦檐红。”〔3〕此句指女真士兵戒备森严。燕兵:当时燕京为金朝都城,此指女真兵。娖(chuò):作动词用,整理。银胡鞣(lù):又作禄,中古以前无此词,新旧《唐书》称突厥达官为胡禄,又以胡禄为箭室。唐人《广韵》称“弧篆,箭室也”,此当指银色箭囊。洪迈《稼轩记》载稼轩“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4〕汉:指作者所率领的突骑。金仆姑:箭名。《左传·庄公十一年》:“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注:“金仆姑,矢名,南宫长万,宋大夫。”前一句写夜间深入敌营,后一句写清晨胜利突围。〔5〕欧阳修《圣无忧》词:“好酒能?肖光景,春风不染髭须。”古人有用乌发药染须事,白居易《代诸妓赠送周判官》诗:“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此句说人不能返老,春风不能染黑白须。〔6〕万字平戎策:指作者初归江南时所奏进的《美芹十论》等论抗金的著作。平戎,平息北戎。唐人王忠嗣有《平戎十八策》,见《新唐书·王忠嗣传》。〔7〕东家:邻家。种树书:秦代焚书时保留不烧的有卜筮种树等书,见《史记·始皇本纪》。韩愈《遂石处士赴河阳幕》诗:“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