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弈的经济学)
在交通高峰期间,司机面临着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路线距离较近但容易堵车,另一条路线距离较远但没有太多车,司机该怎么选择呢?两个年轻的骑士,为了心爱的姑娘展开一场男人的决斗,他们各持一把长剑,笔直地冲向对方,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对抗的世界里,聪明善良的经济学家们又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武器呢?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最好用的脑瓜
《史记》最早记载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博弈——田忌赛马。田忌,这位公元前300多年时齐国的将军,接受了孙膑的建议,赢得了与齐威王的赛马,也赢得了2000多年前的这场静态博弈。
第一个发明博弈论的是伟大的科学家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ouma),人们常说这位聪明的匈牙利人“拥有世界上最好用的脑瓜”。冯·诺依曼6岁能心算8位数除法,8岁学会微积分,17岁发表第一篇数学论文,23岁获得布达佩斯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冯·诺依曼不仅为人类发明了计算机,并且在格论、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而1944年他和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发表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则标志着博弈论的创立。
严格地说,博弈论并不是经济学的分支,更不是经济学家的发明,但是每个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求助于数学家建立的“博弈帝国”,来解决经济分析面对的种种困境。
在商业领域,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博弈是永恒的。
阿里巴巴与百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两大当红明星,阿里巴巴专注于电子商务平台,而百度定位于中国搜索引擎第一平台,各自占领一块阵地。
自从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之后,双方的恩怨便开始了。首先,阿里巴巴明确表示将进军搜索引擎市场,马云的目标是将雅虎中国打造成中国第一的搜索引擎。与此同时,百度也悄悄地进入了电子商务市场,宣布要建立基于搜索引擎的电子商务平台,进军C2C领域,而这正是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
不过,在一番刀光剑影之后,双方似乎都感受到了杀气,最终这场商战并没有完全爆发。
阿里巴巴和百度都清楚,比拼到最后,那么博弈的核心将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模式的竞争,博弈获胜的关键是要看谁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更强,而中国互联网发展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样的市场无法支撑两个公司竞争下去,这场博弈是不会很快分出胜负的。
事实上,尽管我们在前面知道竞争、市场、寡头这些描述市场结构的术语,然而在真实的问题研究中,更多的是讨价、还价、威胁、许诺、冲突这样充满“火药味”的语言,这些都成为博弈论的形式语言。
然而直到80年代,博弈论才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成为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其中更主要的努力源自另一位更具传奇色彩的经济学家约翰·纳什。
美丽心灵
2002年,一部名为《美丽心灵》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风靡全球,该片讲述了美国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的传奇一生,当观众被影片中所表现的爱和美丽心灵所打动的时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里那个孤独的老人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纳什出生于美国一个军人家庭,21岁便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博士学位,据说当他报考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老师写的推荐信只有一句话:“他是一个天才。”
然而,天才纳什却遭遇了诸多不幸,尽管他在1950年和1951年完成了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尽管这两篇文章日后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但是这个伟大的发现当时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和爱因斯坦的冷遇,但是骨子里挑战权威、藐视权威的本性,使纳什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但就在这时,纳什不幸患上了强迫性精神分裂症,此后精神错乱困扰了他30年。
于是,在普林斯顿校园里,常常有一个衣着怪异的“幽灵”喜欢在黑板上乱写乱画,留下稀奇古怪的信息。这时,母校普林斯顿大学向他张开双臂,特意留出一个闲职让这位昔日的天才有个栖身之地。多年来,纳什的妻子艾利西亚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一直陪伴并照顾他。
最终,上帝也眷顾了这个“怪人”。数十年后,奇迹出现了,纳什终于康复,他由“疯子”变回了“天才”。1994年,瑞典皇家学会决定把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纳什,却只因为纳什将近半个世纪前写成的那篇只有短短27页的博士论文。当被问及得奖对他的生活有何影响时,纳什只说了一句:“我现在可以去咖啡馆了”。
晚年的纳什依然住在一座普通的房子里,艾利西亚依然照顾着他,而在普林斯顿大学,每天落日的余晖下仍然可见纳什散步的身影。纳什传奇的一生就如同一场人生博弈,半生疯狂的代价获得了暮年的声名。
纳什发表的关于博弈论的研究论文,为现代博弈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第一次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的存在性,即着名的纳什均衡,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他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
今天,几乎任何一本提到博弈论的书都会讲到“囚徒困境”,并且描述几乎都相同:两名罪犯被警察抓住,谁先坦白将从宽量刑,仅判3个月,而被供出的人将判10年,如果双方都坚持,最后都将无罪释放,但如果都交代,那么就各判5年。
在这种情形下,由于两人被隔离,他们无法串供,每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显然选择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监禁——3个月,但前提是同伙抵赖,这显然要比自己抵赖而同伙坦白要坐10年牢好,最终,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这样的结局被称作“纳什均衡”。
生活中充满了囚徒困境。比如,两辆车同时到达交叉路口,他们不可能同时通过路口,否则会撞车,如果两个司机都停车,谁也不通过路口,那么又会带来效率的损失,最可能的结果是一个司机先通过,然后另一个司机再通过。再比如,公司里有一个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生产部门关注的是产品技术问题,而营销部门关注的是顾客的需要,现在要他们在严格的技术和灵活的技术之间做出选择,显然,严格的技术只能用来生产一种产品,但是能够通过规模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高灵活性的技术可以及时修改并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但这需要较高的开发成本并导致了较高的价格,结果营销部门倾向于灵活技术的策略,而生产部门则考虑严格技术的方案,最终,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均衡的选择。
“囚徒困境”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先哲亚当·斯密告诉我们:“通过追求自身利益,人们的行为常常会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但从囚徒困境中我们看到了相反的结果:每个囚徒从利己目的出发,主动坦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但最终结果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人们从利己原则出发做出的选择却没有改善自己的境遇,反而使社会变得更糟。
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贸易自由与贸易壁垒问题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均衡是贸易双方采取不合作博弈的策略,结果使双方因贸易战受到损害。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则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结果谁也没有捞到好处。反之,如X和Y能达成合作性均衡,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双方都减少关税限制,结果大家都能从贸易自由中获得了最大利益,而且全球贸易的总收益也增加了。
有时候“纳什均衡”的受益者可能是其他人。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电价格大战,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微波炉大战,在几乎每次价格大战中,战争进程都是相似的,每个企业不惜一切代价采用降价的策略,而最终的价格是谁都没钱赚,因为博弈各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即是一个“纳什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