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话说到点子上
9111200000024

第24章 社交往来篇(3)

公司里一个重要的会议正在召开中,老板正在对上一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因为多种原因,上一年只是勉强维持了不赔不赚的局面。说着说着本来就有些烦躁的老板语气越来越严厉。所有与会人员都默不作声,这时一位几个月前被提拔上来的一位经理不适时地开了个玩笑。正有一肚子火无从发泄的老板找到了出气筒,顿时大发雷霆:“谁让你说话的?我让你说话了吗?你有什么资格插嘴?你给我出去!”这位经理被这一串突如其来的连珠炮轰得哑口无言。其实公司的同事都知道他喜欢开玩笑,而且还经常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插几句玩笑话帮大家驱赶疲劳。听了老板的训斥,这位经理有些不满:“公司效益不好又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跟我发脾气有什么用?”说完竟然摔门而去。不用说第二天他就被撤去了经理职务。

上面说的这二位都没有掌握好插话的时机,以致于给自己惹下了麻烦。其实,在交谈中插话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交谈就变成了独白。但是在什么时候插话,在什么场合下插什么样的话可是大有讲究。当朋友正在无比兴奋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最好不要插话。如果想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最好等朋友全部说完。或者这时你不妨附和他一下,以便你提出反对意见时他能较容易接受。否则的话,像刘延一样,朋友每说几句他就要插话,打断了朋友的思路,是非常不礼貌的表现。而且也使自己显得素质低下。

不管怎么说朋友之间的矛盾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在职场上可就不同了。一旦上司看你不顺眼了,除非你辞职不干,否则难有翻身的余地。老板是公司里的权威,不管脾气多么好的老板在当众讲话时被随意打断都不会有好脸色,他会觉得你侵犯了他的尊严,尤其是在盛怒之下。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察言观色,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说话看脸色”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确实觉得老板说话有失公允也要等他心平气和了再跟他私下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你预期的效果。

避免“马后炮”的话,怎样说到点子上

老赵在公司已经十年了,工作很卖力,却迟迟得不到提升,眼看着业绩不如自己的同事加薪升职,很是困惑。一个周末,老赵和朋友老王下象棋,不多时老赵的一招马后炮就将死了老王。老王认输后,一边重摆棋子一边对得意洋洋的老赵说:“老赵啊,你这招马后炮用得很妙啊。不过工作中常放‘马后炮’可就大大不妙了。”平心而论,老赵的工作确实完成得十分出色,就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不会说话,常放“马后炮”。

每当同事工作上出现了什么纰漏的时候,老赵总是以元老的口气说:“看看,我说什么来着,我早就说这样不行吧。”或者“早就告诉过你,你不听,现在后悔了吧,晚了。”对待新同事老赵尤其如此。这样的说话方式,经常使得本来就因为工作失误而沮丧的同事心情更加恶劣,并且还会影响整个办公室的气氛。更糟糕的是老赵并不是在事前提醒同事要注意的问题,而是只习惯性地说风凉话。大家十分厌恶他这一点。久而久之,上司也知道了他这个毛病,以致于一次又一次地把重要职位委任给其他员工,却完全忽略了老赵。

马后炮是棋局上的一记杀招,炮打直线,马飞两边,往往一招制胜。老赵正是惯用此招的好手。可是棋局上得意的老赵职场上却只能失意,对敌的杀手锏却成了对己的拦路虎。老赵惯于放“马后炮”,于是只能吃“眼前亏”。为什么老赵不在同事出现错误之前及时提醒呢,道理很简单——以别人的失误衬托自己的成功。这种做法本来就显得没有器量和惹人厌,而每次在事后他还不忘了讽刺、挖苦几句,这更令人难以忍受。若不是因为他资格较老早就被扫地出门了。

一语双关的话,怎样才能说到点子上

嵇康是魏晋时极有声望的名士,钟会久闻其名带了大批车马前去拜访。钟会是钟繇的儿子,钟繇是汉魏年代的名人,以书法为人熟知,不过他大官的身份却常常被今人忽略。钟繇汉末就做相国,曹魏的时候又被封侯,最后官至太傅,位在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上,实在是大到不能再大的官。老子做曹魏的大官,儿子钟会却想帮着司马氏篡曹魏的国,这样的人在古代叫做不忠,是最为恶劣的一种品质。

嵇康除了名士之外的另一个身份是曹操的孙女婿,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懒得理会钟会,只是埋头和向秀打铁。钟会虽然感到难堪,众目睽睽之下也不便当场发作,只得拨马而回。不料这时嵇康停止打铁,问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言语间满是蔑视与鄙夷。钟会虽然是个小人,却也有着小人式的智慧,当即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二人一问一答听似充满禅意玄机,实则剑拔弩张。不久之后,钟会果然找机会借司马氏的手除掉了嵇康。

北宋时宰相王安石有一幼子,年纪虽小却十分机敏。一次一位客人指着笼子里的一獐一鹿问他哪头是獐哪头是鹿。王元泽不假思索张口答道:“鹿旁的是獐,獐旁的是鹿。”客人见他回答的如此机智,不禁赞不绝口。

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把话说得越透彻就越有效,往往话语中的隐含内容更具杀伤力。嵇康对钟会的提问在暗示:你根本是个小人,司马氏的走狗,品格如此低下,我怎么能与你为伍呢?从我今天的态度你应该能看出来我完全看不起你吧?所以以后就不要来骚扰我了。小人钟会也是个聪明人,立即针锋相对:你嵇康是什么样的人我今天看得一清二楚,你让我难堪我也不会放过你。既然你敬酒不吃吃罚酒,也别怪我不客气了。嵇康当然也不会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嵇康实在是个太有傲气的人,不善保全自己。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一些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暗流汹涌的话。如果你不能准确理解这些已经说到点子上的话,就有被暗流卷走的危险。

大家总是觉得把话说得清楚总比说得模糊要好,其实有时候模糊的话更能说到点子上。以王元泽的年纪可能未必能够区分獐和鹿,可是既不想承认自己不知道,更不愿意乱指一气。于是就采用了这个模糊的说法。万无一失,保管没错。人不能无所不知,在生活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懂的事,真诚坦白是一种好品质。可是有时候完完全全的真诚坦白会让你失去应得的机会。所以此时不妨把话说得模糊一点。比如说老板打算交给你一项任务,如果能出色完成薪水就可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你并没有把握做好,但是你是愿意告诉老板说:“我干不了。”还是给他一个不是那么明确的答案,然后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呢?相信聪明人都会这样说:“好的,我会尽全力去做的。”这样说既把握了机会又给自己留有余地。

赞美话怎样才能说到点子上

在金庸的长篇武侠小说《鹿鼎记》里有这样一段小故事:

湖州归安县知县吴芝荣因贪污被革职,不但赃款全部被缴,为了保命,打通上下关系的钱也花了无数,弄得倾家荡产,无以为生,只能到湖州各富豪的家里打秋风。这一天他来到庄允城家里要求几两银子度日。这位庄允城是湖州数一数二的富翁,但是看不起吴芝荣这样的小人,不打算给他分文。没想到却被吴芝荣略施小计,弄到了价值几百两白银的金叶子。原来庄允城有一个死了的长子叫庄廷珑,庄廷珑读书过分用功导致双目失明,但却不甘这样了此一生,于是召集大批文人学士,重新编撰了一部《明书辑略》。书成不久即病逝。吴芝荣正是从这部《明书辑略》下手,大发赞美之词,打动了庄允城。首先,他杜撰出湖州之宝:史、丝、笔,蚕丝和毛笔是湖州的特产,天下知名。吴芝荣把庄廷珑主编的史书《明书辑略》和它们列在一起,并且排在第一位,很得庄允城欢心。然后又一口一个“令郎亲笔所撰”,激起庄允城对亡子的思念,听到有人如此称赞儿子编撰的史书,尽管知道这部明史并不是儿子亲手写就的,但心里还是感到很安慰。于是大把的金叶子就送了出去。

吴芝荣的人品固然是可恶的,然而他赞美别人的手法却是高明的,值得借鉴的。赞美的话要说在别人得意的事情上才算是说到点子上。然而平平无奇的赞美也是不能让人心动的,因为他听到的太多了,麻木了。

说赞美的话时,不妨使用“不但……而且……”的句型。比如称赞一位小说家,你说他的小说写得好就毫无新意,因为那是他的本行,不然怎能称得上是小说家。他的这个能力已经被不知多少人赞美过了,也许研究的文章都发表了几百篇了。你再说就是陈词滥调,会让被称赞的人产生审“美”疲劳,从而无动于衷,而且大有拍马屁的嫌疑。然而你可以说他“不但小说写得一流,诗歌写得也是绝佳。”或许这个说法还没有人提出来过,而他也希望大家发现他在诗歌上的造诣。他听了觉得很新鲜,很高兴,那么你赞美的话就说到了点子上。

还可以用转折句型“虽然……但是……”,先说出一个人的缺点,紧接着“转折”出他的优点。这样可以使他的优点更显突出。而别人听了你的赞美也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他的优点上来,无论如何受到这样赞美的人总是会对你心怀好感的。

寒暄话怎样才能说到点子上

某甲是一个工作上认真负责的人,参加工作以来从未出过差错,但是薪水和他的工作状况一样,非常稳定。有一天,他又出色地完成了主管布置下来的一项任务后,上一级领导觉得非常满意,于是询问是什么人能把工作做得这么到位。主管回答是某甲。领导听了称赞道:“你干得不错嘛,又招了一个这么能干的新员工。”主管据实回答是老员工了。“怎么从没听说过这个人?”领导不禁大为奇怪。

原来某甲心高气傲,平时只是做好本职工作,在其他场合与同事领导都少有交流。即便是领导来检查工作,他也是埋头苦干,在单位里见了上级,能避开就避开,实在避不开也就是略一点头,小声打个招呼。上级和同事们都觉得他很孤僻,难以交往。所幸某甲的工作向来完成得很好,倒也没人挑他的毛病。当然,想得到领导的赏识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尽管某甲工作如此出色,名字却从未入领导之耳。究其原委,某甲内心深处总是觉得跟领导交往过密有拍马屁的嫌疑,不如干脆连打招呼的话也省了。

一般熟人之间见面都会打个招呼,寒暄几句。即便是对不太熟的人,为了彼此关系的融洽,也会简单说上一两句。可能有人会觉得打招呼净是说一些废话,或者打招呼不用太在意说什么话,只要让对方知道“我看见你了”就行。其实不然,打招呼也是一种学问,而且还是一门不小的学问。打招呼、寒暄还要因对象、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改变。

寒暄其实是一种初级的交流,虽然是初级但是却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很好地和人寒暄、打招呼,那么他至少欠缺和人深度交流的能力。

上面故事里的某甲正是因为不善于打招呼,难以被领导注意,当然也就难以被重视了。

如果你跟对方不熟,从简单的寒暄中你可以获得简单信息,比如他今天的心情、他最近的状况,从而能够从中迅速找到共同的话题,打开局面。尤其在你因工作需要必须和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交谈的时候,适度的寒暄更为重要。对于老朋友招呼当然可以打得随便一些,但是随便绝不等于怠慢、不重视。朋友之间交往有必要让对方感到你在关心他,关注他,你很重视他的存在。这是最简便易行的交流方式,如果你太忙没时间和朋友们聚在一起,那么很好地打招呼就是你表达友好、热情的最佳手段。关键是要突出一点:你在乎他们。

别人工作忙时,你打个招呼过去就可以了,万万不可说起来没完,问东问西的。这样不但会让人觉得你没有礼貌,更可能给人留下爱打听他人闲事的恶劣印象。

与多人打招呼时要注意兼顾原则;与长辈、领导打招呼要表示出尊敬;在公共场所打招呼音量要适中,不影响他人。当然,更多的细节问题还需要在生活中慢慢领会。

承诺话怎样才能说到点子上

某高校一位系主任,向本系的青年教师许诺说,要让他们中三分之二的人评上中级职称。但当他向学校申报时,却出了问题,学校不能给他那么多的名额。他据理力争,跑得腰疼腿酸,说得口干舌燥,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他又不愿意把情况告诉系里的教师,只对他们说:“放心,放心,我既然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

最后,职称评定情况公布了,众人大失所望,把他骂得一钱不值。甚至有人当面指着他说:“主任,我的中级职称呢?你答应的呀!”

而校领导也批评他是“本位主义”。从此,他不但在系里信誉扫地,而且在校领导跟前失去了好感。

给人承诺时,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以为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那很容易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你原来可以轻松地做到的事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你轻易承诺下来,会给自己以后的行动增加困难,对方因为你现在的承诺而导致将来的失望。所以,即使是自己能办的事,也不要轻易承诺,不然一旦遇上某种变故,让本来能办成的事没能办成,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眼里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