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之禛心锁玉
912900000135

第135章

康熙大惊,再也控制不住,急声道:“不行!你媳妇儿品行良好,又未行差踏错,岂可说撵便撵了?此事休要再提!”

胤禛来之前便知晓他恐不会轻易答应,闻言也不如何诧异,只躬身道:“既如此,那儿臣先告退了!”

知子莫若父,康熙见他神色,忙喝住道:“且慢!”

胤禛回过头来道:“皇阿玛还有何吩咐?”

康熙脸上似是一下子便憔悴了许多,凝神看了胤禛片刻,方淡淡地道:“我知道你的心思,你既执意如此,便是朕不许,你也定会去做的!”

胤禛微微挑眉,不曾想康熙竟如此了解他,遂道:“皇阿玛既然知道,那又何不应了儿臣此事呢?”

其实他心中隐隐还想问:难道皇阿玛当真喜欢上了玉儿?

然则此事不可说破,他虽心中一直起疑,却自是不会傻到当着康熙之面问出出来!

康熙看了看他,长叹了一口气,摇摇头道:“总之,你瞧上这天下间任何一个女子都没关系,单是她不行!”

胤禛冷冷地瞧着他,蓦地扬声道:“难道皇阿玛当真看上了她不成?所以便要学那唐明皇,要去做那父夺子妻一事?”

“混账!”康熙脸色一沉,大怒之下随手从案上抓了一块砚台便扔了过去,胤禛只是神色冷诮地看着他,眼见砚台笔直地砸过来,亦是不闪不避,瞬时只听“砰”的一声,那砚台直接砸至胤禛额角,而后便“哐当”一声掉到地上去。

眼见胤禛额头立时鲜血直流,戴权忙道:“皇上息怒!”

说完,又忙与小太监道:“快宣太医!”

砚台扔出去的刹那,其实康熙已然后悔,然则君王之尊,他是不会轻易认错,更何况那人还是他的儿子,康熙一时间脸色连番变幻,良久之后,方慢慢平复下来,只是叹气。当真是越老,便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了!

胤禛却似是对额上的伤毫不所觉,只是看着康熙,冷声道:“皇阿玛以为将儿臣砸死,便可以将一切抹去了么?事实如何,想必皇阿玛心中清楚吧!”

康熙闻言,又是大怒,然而双手紧紧地按在案上,终是慢慢地克制住,定定地瞧着自己的这个儿子,眼中缓缓溢出赞美之色,“老四,你与以前,很不一样了!”

胤禛不明白他为何说起了这个,只微微皱眉,也不做声,却听康熙又道:“三十来年,朕只觉得你素来寡情,除了十三,竟连自己嫡亲的额娘和胞弟都不亲厚,如今瞧来,你却是个有情之人哪!”

也许,只有像他这般诸事隐忍,冷酷果断,然后心中终究有一丝柔情之人,方才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吧!只是,胤礽终究是他亲手养大的,又是先皇后唯一的孩子,其中之情,却也非其他人可比。

暗自叹一口气,康熙看着自己这个最寡言少语,然而却最为倔强的儿子,长叹了一口气,沉声道:“戴权,你们都下去,没朕的吩咐,谁都不许进来!”

戴权忙应了,便领着一干小太监和宫女尽数退了出去。

康熙看了看胤禛,指了一旁的软榻道:“坐吧!”

“谢皇阿玛!”胤禛也不客气,便径自坐了上去。

只见康熙看了一眼案上一方略旧的丝帕道:“说来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朕微服私访至江南姑苏一带,在七夕之夜偶遇了一名美貌聪慧,蕙质兰心的女子,那时,她并不知晓朕的身份,我们很快就在一起了,并且情投意合之下,私订了终身。之后,朕因要事紧急回朝,因来不及向她爹娘提亲,遂先行回京,且与她约定好,一待朕回京之后,便立即派人去接她。”

胤禛闻言,神色都未变,只淡淡地道:“那最后为何皇阿玛却没纳她进宫呢?”

据他所知,十几年前,宫中并没有一位来自姑苏的娘娘,况且,即使几年之后有了,瞧康熙盯着那丝帕神伤的模样,只怕也非当年那一位了。

康熙低叹了口气,苦笑道:“朕在姑苏耽搁了数月,回朝后积压了一堆的事情。待朕将这些事情全部忙完,再派人去接她,谁知,派去的人回来说,兰儿两个月前便得了重病死了。当时朕伤心失望之下,也未及多想,待伤心散去之后,又派了人去寻,方才发现不仅她本人,连带着她全家都没了踪迹,朕惊疑之下又派人挖坟开棺,然后棺中只有一具腐烂多时的女尸,那女尸早已看不清容貌,然而朕却始终觉得,她或许还尚在人间,因此,十几年来,朕便命曹寅一家暗中为朕督察此事,及至方才,传来消息说,当年兰儿在朕回京之后便怀了身孕,而当年替她接生的稳婆则说,是个女娃……”

“朕与玉儿相处愈久,便越觉得她很像当年的兰儿。尤其是,先前曹寅查送来的密信上说,兰儿和玉儿的父亲,原是一个祖上的,是堂兄妹。”

胤禛慢慢听完,只觉得浑身冰凉一片,他紧紧捏着怀中的香囊,似是想明白这一刻是否不过是在做梦,然而,周遭的一切偏偏又清晰无比,胤禛看着康熙,忽地满心绝望,冷冷地瞧着这个普天之下最尊贵之人,自己的君父,一字一句,冷声道:“因此,皇阿玛是说,玉儿她……有可能是我的亲妹妹?”

腊月的天气,常常片刻前还有丝太阳,然而下一瞬间天便阴了下来。黛玉原本在廊间坐着,眼见天气实在不好,紫鹃和柳萤又常担忧地出来瞧自己,遂还是进了屋。

房中的藏书已经被她全都翻了一遍了,此刻却是百无聊赖,于是便坐在书桌前出神。

那夜她和胤禛互表心意之后,转眼三日便过去了,这三日以来,胤禛一次都未曾过来,而外头也未传来什么大的动静,黛玉失落之余,常常在想,那晚的事,是否只是她做的一个梦境,只有她以为是曾真切地发生过的,而其它的人,甚至都不曾知晓。也因此,只有她会暗自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