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之禛心锁玉
912900000167

第167章

说完,便告退出去,将房门关上。

黛玉便牵了雪雁进了卧房,黛玉在桌前坐下,低声问道:“你怎地没与白哥哥离京?”

雪雁忙回道:“白公子走得急,我又挂念着姑娘,所以便没走。”

黛玉点点头,又问道:“今日我们过去的时候,怎地找不到你?”

“我随厨房的嫂嫂们去附近庙里上香了,原没料到姑娘会来!”

话落,又轻声朝外头道:“碧霄姐姐,你在么?”

黛玉正要问她是在跟谁说话,忽地梁上便跃下一个白衣女子,但见她眉目姣好,宛然绝色,正是那夜曾在金玉楼见过的,和迦若一道选花魁的。黛玉知道她是无尘的师妹,微微点头笑道:“碧霄姑娘好!”

碧霄冷冷地“嗯”了一声,又道:“林姑娘今后没事可别到处乱跑,省得师兄担心!”

雪雁见她神色冷淡,浑不若今日白日间与自己说话之时,不由有些尴尬,忙看向黛玉,却见黛玉似是被她无礼的态度毫不在意一般,淡淡一笑道:“我知道了,多谢你关心。”

碧霄又冷声道:“在师兄来京之前,碧霄都会护在姑娘左右,姑娘若是有何差遣,只须吩咐一声即可。”

黛玉点点头,笑道:“我知道了。”话落,又问道:“姑娘是在哪里落脚呢?院中还有空房,姑娘若不嫌弃,我便令雪雁收拾一间干净的出来吧!”

碧霄闻言,略沉思一下,便点头道:“也好。”城西的宅子距此甚远,她来往间要耽误许多时间,反倒不便。

黛玉于是便命雪雁去找柳萤,带碧霄下去歇息,又细细嘱咐,输了雪雁、柳萤和紫鹃,碧霄住在这里的事不许令旁人知道了。

雪雁领了碧霄去了,过了一会儿,方回来与黛玉道:“姑娘,碧霄姑娘她其实人挺好的,白日里姑娘和四爷被关在密道里,她跟奴婢一样十分担心。”

黛玉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不用多说。”从那夜金玉楼碧霄看无尘的眼神,还有方才她对自己隐含的敌意,不用细想便能明白,碧霄她应该是喜欢白哥哥的吧!他们是师兄妹,不知她呃心思白哥哥是否知道。

正想着,忽外头柳萤低声问道:“姑娘,你睡下了吗?”

黛玉示意雪雁去开门,柳萤进来,道:“碧霄姑娘的房间已经收拾好了。”

黛玉笑道:“还有别的事?”

柳萤欲言又止,想了想,还是说道:“姑娘可知道,下午侧福晋病逝了?”

黛玉一惊,还有这等事?难怪方才送她回房的小丫鬟眼神会那般怪异!当下便问道:“是什么病,怎地这般突然?”

柳萤便一一说了,与青雅对胤禛说的并无二致,说完,担忧地看着黛玉,道:“姑娘,我总觉得侧福晋的死有些奇怪,姑娘这些时日,万事还是小心点好!”

黛玉神色凝重地点点头,柳萤于是又为她铺好床,伺候她睡了。

这一夜黛玉却睡得极不安稳,梦中一会儿是梅香七窍流血地静静看着她,想说些什么,却又一直没说;一会儿又梦见无尘,他正甚是担忧地看着自己;再后来,竟然又是青雅,她温婉地笑着,柔声道:“好妹妹,既然你和爷两心相知,这四福晋的位子,我便让给你吧!”

黛玉吓得连冒冷汗,期间醒了几次,之后便再也睡不着了,也未唤雪雁等,只是睁着双眸了无睡意,直到第二日清早,方才朦胧地睡了一会儿。

翌日,金銮殿。

康熙端坐在龙椅上,扫视了一下底下众臣,威严地道:“众位爱卿可还有有事?”

底下众臣均互看了一眼,默不作声。戴权等了片刻,遂上前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话落,忽地门外小太监尖细地声音道:“丞相张廷玉大人求见!”

戴权看了一眼康熙,只见他微微颔首,遂忙高声道:“宣!”

“宣张廷玉觐见!”

张廷玉穿着朝服走进金銮殿,康熙皱皱眉,他是三朝丞相了,今日却上朝迟了,也不知是何故!

张廷玉俯身跪在地上道:“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沉声道:“爱卿平身吧!”

“谢皇上!”张廷玉起身,从怀中掏出一本奏折来,躬身道:“启禀皇上,微臣有事启奏!”

立时便有小太监接了送给戴权,戴权又忙展开摊至康熙面前,康熙打开,缓缓地扫了一眼后,立时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大怒道:“岂有此理!”

御阶底下,胤祥轻声与一旁的胤禛道:“四哥,皇阿玛最近脾气越发大了!”胤禛闻言,冷冷一笑。

康熙说完,与张廷玉道:“那王老六之妻王氏眼下却在何处?”

胤祥听了,一时只觉得这名字甚是耳熟,却也想不出究竟在哪里听过。

正用力想着,只听张廷玉道:“回皇上,那杨氏此刻正在殿外!”

康熙沉声道:“宣!”

戴权闻言,马上便尖声道:“宣杨氏觐见!”

外头立时便有小太监一声一声地接过,“宣杨氏觐见!”声音一直传到三殿之外。

殿内的一干大臣全都面面相觑,互相看着对方,皆不知是发生了何事!

片刻之后便有一个全身白衣的女子抱着一个婴儿随着御林军走上殿来,胤禛见她全身缟素,眉峰微皱,这人竟如此胆大,居然敢穿着孝服上殿!

只听一旁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厉声道:“大胆!你是何人?竟敢穿着孝服觐见皇上!”

隆科多话落,那杨氏已经缓缓跪了下来,因怀抱着婴儿,多有不便,便双手未按地,连磕了三个响头。“民妇杨氏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皱皱眉道:“平身吧!”

杨氏忙站了起来,躬身道:“谢皇上!”

康熙想起方才所见奏折之语,语气不由得转厉,沉声道:“你有何冤屈,丈夫究竟是怎么死的?都好好说一说吧!”

众人更为奇怪,瞧这女子不过一平民百姓,不过是死了丈夫,便是丈夫是被人害死的,论理应当由京兆府府尹审理才是,如何会惊动张廷玉,还上报了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