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之禛心锁玉
912900000193

第193章

宝钗淡淡地看着她,似笑非笑道:“我原也没说什么,瞧妹妹紧张的!”

探春原本便不是那般忸怩的女子,很快便爽利一笑,与宝钗道:“二嫂嫂,这个茜香,倒是极与众不同的国家呢!”

“哦?怎么说?”宝钗问道。

探春亲沏了一杯香茶与她,激动地道:“他们那个地方,与咱们大清最大的不同便是——他们一直都是女王当政的!我先前还曾听二哥哥说过在海的另一边,有一个叫英吉利的国家,他们千百年来,便一直是由女王当权的,原名我还以为是谣传,不想茜香竟然也是。”

宝钗自幼便进了大观园和探春等住在一处,自是深谙她的性子,此刻听她这般一言,立时便会意,遂笑道:“如此岂不甚好?刚好可是遂了妹妹一番宏愿了!”

探春也是高兴地一笑,眉飞色舞地道:“我方才瞧他们的史书上写着,在茜香的朝堂之上,也有许多女官的……”

宝钗看着她神采飞扬地模样,想起眼下自身的惨状,微微有些黯然,探春心细如发,很快便察觉过来,忙笑道:“二嫂嫂别太难过了,我相信二哥哥他总有一日会想通回来的!”

宝钗闻言,感激地朝她一笑,道:“三妹妹有心了!”忽地又想起这些日子探春一直未出门,想必对黛玉和胤禛之事还不得而知,忙道:“说起来,咱们府上可是双喜临门呢!”

探春一愣,笑道:“什么喜事?”如今府上也就一个惜春了,可是她年纪尚小,应当还没那么快吧?想到此,探春眼睛转向了宝钗的小腹,笑道:“难道是二嫂嫂有喜了?”

宝钗心中酸涩,全府之人皆不知她和宝玉一直不曾圆房,而她自是也难以启齿,只好一笔带过道:“妹妹聪明绝顶,这回可猜错了!我说的好事是——林妹妹和四阿哥即将要成亲了,皇上亲自下的旨,日子刚巧还与妹妹大喜之日是同一天呢!妹妹你说,这可不是一件大喜事么?”

探春闻言,脑子轰地一声炸开,接下来,宝钗再说了些什么,她已经完全都没有听进去,只是一个劲儿地想着:他要成亲了!他要娶林姐姐了!

忽地便想起了那日雍王府门外的惊鸿一瞥,那样孤傲的眉眼,清冷的眸光,看向林姐姐时一闪而过的温柔……

从雍王府回来后,午夜梦回间,她也不知梦见了那日的情形多少次,可是,每一次,那人的视线都不是在看着她的!而探春也知道,似他那样的人,一旦认准了,就绝不会变了。所以,他的眸光,是永远都不可能为她而停留的!

忽地便想到了一句旧词:一见公子误终身,从此妾心渐成灰!

正月十二,晴,天空碧蓝,万里无云。

一大早黛玉便起身了,紫鹃雪雁还有永寿宫的宫女便帮她认真装扮着,先是在香汤中沐浴,然后更衣,嫁衣是胤禛亲自请人为黛玉设计的,上面绣着彩凤呈祥,凤凰身上的五彩羽毛全是由金丝银线绣成,极为华丽。全福太太请的是隆科多的福晋赫舍里。尼珍,她是一个极为和善的妇人,由于隆科多是胤禛的远房舅舅,因此论理黛玉还当称她一声“舅母”,不过倒是尼珍先与黛玉请了安,又道了喜,接着便为她梳发。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尼珍一边笑着念着,一边慢慢地替黛玉梳着漆黑的秀发。

黛玉看着镜中她慈爱的模样,忽地便想到了贾敏。在汉人婚俗中,出嫁女儿的发一般都是由娘亲来梳的,可如今……温婉慈爱的娘亲却已经不在了。还有爹爹,在她幼时就常开玩笑与众人说:“我这个宝贝玉儿,今后不论许了谁,我都是不会满意的!”

如今一转眼,她便真的到了出嫁之期了,可是,爹爹,娘亲,你们此刻为何却都不在呢?

想到此,黛玉忍不住缓缓流下泪来。

“呀,福晋怎么了?可是妾身梳得重了?”后面的尼珍瞧见黛玉满眼是泪,忙诚惶诚恐地问道。

黛玉摇摇头,含泪笑道:“原是我想起了仙逝的爹娘了,和福晋没有干系!”

尼珍怜爱地递了帕子给她,柔声道:“好孩子,你莫难过,今后皇上德妃娘娘便是你的阿玛额娘,他们定会和你的亲生爹娘一般疼你的!”

黛玉点点头,道:“福晋说得极是!”

心内却默默想着:康熙和德妃为帝妃之尊,素来威严,却又哪里能和自己的爹娘相比呢?又想到了兰姑姑和无尘,若是有他们在,也算是他们林家来了人了,只可惜,他们却是不便出面!

由于新娘子梳了发后脚便不能落地,须得有一个人背着她上花轿才好,而她娘家也无兄弟,于是这事便交到了胤祥身上。

出嫁之前原应当拜别父母,但如海贾敏皆以故去,于是德妃娘娘特意恩准黛玉可在永寿宫中设立两人的灵牌,临走拜见,以表孝意。黛玉一大早起来便已拜过,临出门前,又对着灵位的方向遥遥拜了几下,隔着喜帕,泪珠儿滚滚落下……

爹爹、娘亲,你们可一直都在天上看着我呢?女儿今日要出嫁了,你们开心么?

胤祥背着黛玉上了喜轿,送亲的队伍便一路吹吹打打,将黛玉抬至了宫门口。

京城最大的一条道上,大红的长毯一直从雍亲王府铺到了皇宫门口,道路两旁都扎上了喜气的红绸,沿路洒满了鲜花,唢呐齐吹,喜气冲天。

黛玉坐在喜轿中,看不到外头的情况,双手紧握着,手心已经沁满了薄薄一层汗珠,这铺天盖地的喜气,是她的夫君上上下下一点一点为她操办的,这几****虽一直在宫内,然而也常听宫中众人艳羡地议论着:听老人说,整个京中上百年来都不曾见过这般繁盛的婚事呢!便是连公主格格出嫁,却比不上呢!她不知是叹息还是喜悦,这样的荣光,她一个柔弱女子要如何承受?可是,既然是他尽心操办的,那么,便由着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