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之禛心锁玉
912900000073

第73章

这日黛玉身子好些了,因听说元妃病了,于是便带了紫鹃柳萤前去凤藻宫探望。

一走进凤藻宫,扑鼻而来全是苦涩的药味。论理宫女们熬药都不会在主子的屋子里,黛玉忽地便明白过来:元妃必定是久病了,因此屋中便常年有一股药味儿,经久不散。就像是之前在潇湘馆,尽管紫鹃将她的被褥等常换洗,也常开窗通风,然而屋子中也还是有药味。

顿时心中一酸,想起迎春已经去了,这元妃也不知还能熬多久。

先奉上薄礼后,黛玉在元妃床前坐下,悄悄看她神色,果然和预想中的一样,极为苍白。甚至于有一点形容枯槁的样子,黛玉久病成医,竟隐约觉得有些不详了,然而当着元妃的面,哪里敢表现出来,只笑着问候道:“大姐姐身子可好些了?”

看着她真心关切的样子,再想起这些日子以来宫中众人的冷淡,元妃不禁悲从中来,强忍住眼泪道:“不过是拖着罢了,也不知哪一日便不行了。”

黛玉听了,心中酸涩,忙笑道:“大姐姐说哪里话!外祖母常说,大姐姐是府里第一个有福气的,又说大姐姐因生在正月初一,因此后来事事便拔了头筹。她既这般说,想来大姐姐必定是天生有福的,不过是生了场小病而已,往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元妃听了,明知她是安慰自己,倒还是心中高兴,因笑道:“那是老太太护短呢!”

黛玉听了,微微一笑:“我说了你不信,倒是可以问紫鹃呢!大姐姐可还认得她?她原先是老太太屋里的,名唤鹦哥的。”

说完,示意紫鹃上前,教元妃瞧瞧。

元妃瞧了半晌,笑道:“原是有些面熟。老太太屋里的,倒很有几个好的。譬如那鸳鸯,还有后来给了宝玉的袭人和晴雯。”

黛玉听她提起宝玉,面上一僵,然而又若无其事地笑道:“正是呢!”

元妃进宫多年,这察言观色一套早已快成精了。虽则黛玉只眼神黯了一下,她却是已经瞧见了,轻叹一声,元妃轻声道:“宝玉的事,你莫要怨老太太,很多事,她也是不得已的。”

离开贾府这么久,倒是第一次有人这般跟自己说起此事,黛玉想起当时初知宝玉和宝钗要成亲时的绝望,已经后来要嫁给水溶做妾时的屈辱,明明当时让她伤心得快要死去的事,如今想来,竟是渐渐淡了,虽然还能想起当初的苦痛,却也深切地明白,过去的终归是已经过去了。

微微摇头,黛玉低声道:“我不怨老太太。”

她是她的外祖母,却也是贾府的掌权人,要为那整个家考虑。

但她其实不明白,她和宝玉在一起,究竟是招了谁,惹了谁了?他们又为什么要那般坚持地反对呢?

“好孩子!”元妃看着黛玉,温柔笑道:“那年本宫归省,就发现你和宝妹妹是最不同的,远胜于二妹妹她们也不知多少。那时虽你们年纪都尚小,本宫却已瞧出,宝玉对你十分亲近,他原是本宫自幼看着长大的,他的那些心思,本宫又如何不明白呢?后来,便已存了令你和他在一起的心思。本宫这个弟弟,自小最是不羁的,也不曾奢望着他将来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总是只盼着,他将来凡事都能自己做主,做自己喜欢的事便好。”

黛玉是知道元妃和宝玉之间的情谊的,知她此言非虚。

凡事自己做主,做他喜欢的事。

——这样何尝不是她所希望的呢?所以,她从来不曾像宝姐姐她们那样,劝他读书习字,甚至于有时贾政要检查了,还总帮着他临时抄写。

可是,那为何事情最后却又变成了这样呢?

“好妹妹,你一定在想,本宫既然心中有这样的主意,却为何当初府里送信说要将宝妹妹说给宝玉,本宫却未曾说过什么吧?”似是瞧出了黛玉的心思,元妃一下子便替她将心中想的话全都问了出来。

黛玉不点头,却也不再开口,亦算是默认了。

却听元妃又续道:“眼下你既已离了咱们府,又封了格格!那本宫且说与你听一听吧!”

黛玉微微点头,轻声道:“大姐姐请说吧!”

元妃轻叹一声,“你可知道你爹娘是如何在一起的?”

黛玉抬头,诧异地道:“不是爹爹和娘亲在上元节上共同猜对了一个灯谜,因而一见钟情,爹爹探得了娘亲的身份,于是上门提亲么?”

元妃点点头道:“这原不假。可你不知道的是,当时你娘和你爹在上元节相遇之时,你娘已许给王子腾了。”

这名字倒有些熟悉,黛玉忽地便想起来,忙问道:“是宝玉的舅舅?”

“嗯,正是他。那时太太嫁进我们家,舅舅也是常来咱们府上的,那时姑妈还未出阁,却已经是京中有名的才女,不仅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还生得一副极好看的模样,与你现今,倒是有九成像的。只不过,姑妈那时的身子甚好,谁人见了,不在老太太面前夸一句‘你家敏姑娘真生得好’?

舅舅一来二往,无意中也曾见过姑妈几面,就动了心。可那时他家中还有妻室,因此便也不敢跟老太太提。没过两年,他家中的妻子却染了重病,后来便没了。他虽有些伤痛,不过本宫却瞧了出来,他原是极高兴的,没过几月,他便亲自上门提亲来了,他那会儿虽还没升上九门提督,却已隐现出不凡来,又有太太一直在老太太跟前说些她哥哥的好话,此事便算是定了下来了。

那时姑妈情犊未开,对舅舅也并不反感,自然也并未如何反对。那年的正月十八,是一个极好的日子,原已说好那日进门的。可谁知,姑妈自上元节看完花灯回来后,便要悔婚了。

这在当时,原是天大的事。可老太太只得姑妈这么一个女儿,向来是爱若珍宝的,姑妈只在老太太屋中跪了一日一夜,姑父便上门来求亲了,那时姑父已中了探花,林家又是苏州的书房世家,老太太见姑妈姑父站在一起,似一对璧人一般,当即便心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