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由于公司内部的权、位、责任出现了不配套,利益分歧加剧,企业内部不同员工之间也就存在了不同的派系圈子,为争取自身的利益,不断打击其他圈子,使得公司内部损耗异常巨大,员工之间的隔阂越来越严重,致使企业运作不畅通。圈子的危害不容小视,其一旦形成,再想打破就非常难,但也并非没有任何办法。
乱世宜圆,治世宜方。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派别、个人崇拜,愿意服从哪位层级领导者,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一名管理者,可以有意识的向下级传达“大局为重”、先集体后个人的老话,并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逐步打破小圈子。
第一步,应以融洽为主,不分亲疏,尽量使每个圈子的员工、管理干部都接纳你,通过圆滑的手段来规范一些重要的流程,而不是一开始搞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步,采用人性化管理手段。通过新颖的人性化手段来取代人情化,如利用员工生日、结婚等契机,慰问员工,感动他们,并尽量为员工提倡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产生公司就是家的感觉,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需注意的是,制度可以人性化,但管理是没有人情的,所以要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合理的、人性化的、大多数员工所乐于接受的。然后坚决的执行下去,必须是坚决的、果断的、持之以恒的。在执行的过去中,要注意技巧,以免争端,化解矛盾。
第三步,还可通过组织机构重组改变原先人事结构,打破原有小团体结构,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第四步,储备备用人才,坚决剔除破坏分子。如果是公司已经形成了帮派主义,那么在执行之前就要储备好备用人才,执行中如果有个别人员存在明显与公司作对且不明事理者,就毫不犹豫地予以辞退,没有其它选择。任何一个公司如果拥有“小山头”,部分人拉帮结派,即使这样一群“小分队”再优秀,对公司的长久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长痛不如短痛。当然辞退之后,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补救负面影响,做到每辞退一个人对公司只有利,没有任何弊!
派系小圈子的形成,不仅仅是利益上的关系,其由来已久,彻底灭绝是不可能的。是好是坏,看你如何掌握如何利用?有竞争就有促进、有监督。只要掌握大局,统一圈子与公司的利益,创造企业大方向的认同感,就能把握派系圈子之争,使这时不时的“内部矛盾”不影响企业大观,从而有效地控制局面。
让企业没有“内部牵制”
企业的“内部牵制”,主要是指“窝里斗”现象,它严重地消耗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因此,要想有一个高效的组织框架,管理者就必须制止内耗,严防“窝里斗”。
所谓“窝里斗”,是指在一个小的环境里有限的几个人之间的病态的竞争,彼此之间互扯后腿,这其实是一种深度扭曲的自卑心理引起的,不利于民族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
从历史上看,“窝里斗”这一个“毛病”一直存在着,尽管是“大一统”,内部却是“一盘散沙”,凝聚力极差。其实,几千年的封建史就是“窝里斗”的历史,皇族为了争夺皇权手足相残,早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感叹。中国人处世的中庸哲学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封闭环境中,人们竞争尤其会格外激烈。当然,诚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造成这“一盘散沙”的责任“并非在小民,而是大小统治者”。
内部牵制大大地降低了群体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因为“一盘散沙”,人们无法在一起工作,在这些群体中,人们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也无法调动,群体目标当然无法完成。所以,作为管理者,在管理企业时,需要加以重视、检查和反省的是:组织内部有“窝里斗”的现象吗?到底是谁在“斗”?为什么在“斗”?一切在你的掌控之中吗?管理者可以通过员工个别定期的访谈或者调查来了解和评估下属的行为,发现苗头立即制止。管理的目的之一是“控制”,一切都在“控制”之中,企业才可能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降低内耗,随时清除那些窝里斗的人,这对一个想长期发展、想要留住优秀人才为之奉献的企业来说迫在眉睫。
一个团队的成员如果热衷于相互琢磨,有相互牵制的行为,就会分散精力,使内部关系紧张,这样又如何能齐心协力,共谋大事呢?防止窝里斗,制止内耗,保持内部协调一致是中国的企业领导人的首要任务,他们制止窝里斗的首要措施就是严厉打击那些敢于出头挑起窝里斗的奸人。领导者要努力为自己的部下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大家在一个团结一致的集体中安安心心地工作。
战国时期,秦武王是中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君主,其一直雄心勃勃地想要称霸天下。在联魏伐韩过程中,秦王派出大臣甘茂到魏国进行游说,劝其实行连横政策,甘茂不辱使命,劝说魏王接受了秦国的主张,同意与秦国一道出兵攻打韩国。但甘茂办成事后,却派人告诉秦王,让秦王另寻大将带兵攻韩,最好不要派他出征。秦王听后,备感诧异,联魏攻韩已是十拿九稳的事,胜利回师已如囊中之物,这正是诸臣建立威名之时刻,求之不得。甘茂为何不愿前去攻韩呢?于是,秦武王召见了甘茂。
甘茂给秦武王讲了一个故事,他说,鲁国有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于是有人去告诉他母亲,说:“你的儿子杀了人。”曾母由于对儿子平日德行心中有数,自然不肯轻信诺言,并未理会,仍泰然自若地纺布织衣。不久又有一个人来告诉曾母,他的儿子杀了人,曾母仍不为所动,织布不停。当第三个人又来告诉她,她的儿子果真杀了人时,甘茂的母亲再也坐立不住,于是“投抒下机,逾墙而走”。
讲完故事,甘茂忧虑地告诉秦武王:“按照我的才能和德行,同曾参比相差甚远,而大王对我的了解程度也远不及曾母对儿子的了解程度。而对我怀疑、不满的人和背后进谗言者远远不止三人。到了那时,我担心您会像曾母一样丢弃我。”
甘茂的担心并非不无道理。甘茂才华横溢,并与张义、樗里子等人有些交情,受其保荐,晋见秦王,被任为相。现在他客居秦国,公孙爽等人原来对他就有偏见,对其任丞相更是心中不服,常常伺机奏他的本。这次若甘茂攻打韩国,更为这些人提供了攻击他、污蔑他的好机会,弄不好甘茂会惹祸上身。甘茂说:“我担心那时,公孙爽向大王进言,大王一定会听信他们的话而不信任我。”
秦武王为君数载,自然知道窝里斗的后果,更理解此刻甘茂的忧虑,但甘茂实在是带兵伐韩的最佳人选,可见内部牵制已到了阻碍建立大业的地步。秦武王为稳定臣心,制止内讧,统一上下,共谋大业,便采取果断措施,与甘茂在息壤缔结盟约,对甘茂订立誓言:绝不听信他人的议论。
此约一出,甘茂放下心来,率领大军,前去伐韩。朝中诸臣认识到秦武王即将采取措施整治进谗言者,也都收敛了许多。一时间,朝廷上下凝聚力空前提高,一致支援前线军将,一举攻破韩国,在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又前进了一步。
秦武王与甘茂订立盟约表明了不听谗言的决心,解除了甘茂的后顾之忧,促使其破敌制胜;同时,盟约一出,也使得朝野众臣受到震慑,不敢在内部争斗,保证了内部统一,最终成就统一大业。“窝里斗”不仅会给一个国家的统治造成危害,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有百弊而无一利。因此,企业的领导对于“窝里斗”一定要表明态度,端正立场,并公布于众,让部下了解制止“窝里斗”的决心。张荣发约束干部就是坚决制止“窝里斗”的一个表率。
台湾长荣船运公司的掌门人张荣发,带领公司奋发向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人誉为“海上之帝”,他在管理下属方面的艺术也丝毫不逊于此“帝”位,堪称一绝。张荣发在实际行动中坚决打击制造内讧者,始终保持大家站在同一条战壕里。
有一次,一艘长荣船在海上遇到风浪,急需找附近停靠点暂避,但船上负责人对走哪个航向发生争执。按理说,危急时刻,大家应服从统一指挥,但船上几名大副之间互不服气,取笑对方经验不足,要求按照自己的建议开船。这样,船在风雨中摇晃了一个小时,才得以开动,幸好险情没有发生。
张荣发知道此事后,感到非常愤怒,内部争吵贻误时机之事最易导致危险,甚至有可能船毁人亡。他决定严加惩治,将不服从统一调遣的干部一律免职。
船一到码头,张荣发派来接班的人已坐包机而来,等候多时了。他自己明确表明,对待制造内讧者,一律不轻饶,没有丝毫商量余地。通过这样的方式,长荣船运集团有效地避免了内部纷争,全体员工站到同一条战壕里,开动着长荣之船迅速前进。
俗话说,国难兴邦,此言不假。只有当大规模外敌入侵,或是遇到自然灾害时,民众之心最为一致。外患一除,人们就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集体内部,为自己私利打算。在一个公司内,这种“内部牵制”的现象更易发生。管理者要特别重视对“内部牵制”的控制,为避免集体内部出现纷争,必须果断地对制造内讧者严加惩治。消除内部牵制,停止内耗。企业只有没有内部牵制时,方能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
从人性化着手是中国式控衡的特点
管理中国人,就要“知己知彼”、因人而异地实施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决策和管理行为。“用智伐心”,先要真正掌握他们的心理节奏,了解他们的心,从而贴近他们的心,搔到他们的“痒处”,方能动其心而顺其意,达到《孙子兵法》中“和衷共济”、“上下同欲者胜”的管理境界。
给对方留点面子
面子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东西。在中国人看来,不仅个人有个人的面子,而且一个家庭、企业乃至国家,也有自身的面子。鲁迅先生非常推崇的美国人亚瑟·亨·史密斯撰写的《中国人气质》一书的第一章就叫做《面子》,其中说道,“在中国,面子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名词,其中包含的意义,比我们所能描述或者可能领悟的含义还要多。”“面子问题正是打开中国人许多最重要特性这把暗锁的钥匙。”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黄光国也说,“‘总是要给点面子的嘛!’这句话是解开中国人权力游戏密码的重要术语。”给对方留点面子,常常是中国式管理巧妙平衡上下关系、达到控制目的的手段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面子呢?面子现象的深层意义又是什么呢?
所谓面子,实际上就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别人对你首肯,对你赞扬,对你恭维,称之为有“面子”;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别人对你否定,对你批评,对你谩骂,称之为没“面子”。中国人越是辈分高、地位高的,就越讲面子,因为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向来有“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尤其是下级对上级要出于面子的考虑,不便或不能提出直接的批评。因为要顾忌别人的面子,所以中国人的忌讳也特别多,说起话来也往往言不由衷,这使得外国人总认为中国人多少有些虚伪。
面子,作为一种人际交往中的社会现象,以文化传播的社会意义来考察,大致有正反两面的作用。就正面作用来说,面子是一种道德情感,维系着人的道德价值;就反面作用来说,面子是一种虚荣心理,催生着弄虚作假的行为。所以对管理者来说,也不妨利用国人爱面子的心态,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让员工觉得,他的工作是光荣的、有面子的,就肯定比单纯的物质激励管用得多。另外,还可采用含蓄提醒或告诫的方式,维护其面子,给他留点面子,令其感动从而改正错误。
宋代欧阳修在修《新唐书》时,曾遇到一个难题,学者宋祁在编写过程中常用冷僻字,把本来很易懂的句子变成很难懂的句子,欧阳修想提出来,但由于宋祁比自己大20岁,不便直说。一天,欧阳修去探望宋祁,正好宋祁不在家,他灵机一动,便在门上写道:“宵寐匪贞,札闼洪休。”然后在附近散步。宋祁回来后望着门上的字发蒙,问:“这写的是什么意思?”欧笑道:“你怎么忘了,这八个字就是‘夜梦不祥,题门大吉’。”宋不以为然地说:“你就直说好了,何苦用这种冷僻字。”欧哈哈大笑道:“这就是您老修唐书的手法,‘迅雷不及掩耳’多明白,您偏写成‘震雷无暇掩聪’,这样的史书谁能看懂。”一席话,说得宋祁茅塞顿开,决心改掉这个毛病。
人大多能接受委婉的批评,对于那种不留情面的批评,大多数是很难接受的,包括一些伟人。唐太宗在古代帝王中是以善于纳谏而著称的,就是这位被称为从谏如流的榜样,也几次想要杀掉魏征,原因就是他提意见太不留情面。秦始皇是个专制的帝王,当初想把客卿赶走,但听到长史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歌颂秦始皇及祖上的功德,陈述客卿的贡献后,也感到很受用,因此答应了李斯留在秦国的请求。现实生活中,凡是人缘比较好的管理者,都是比较注意运用中国式的“面子”手段,达到控制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