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地震与校园安全
9201300000001

第1章 学校地震安全教育(1)

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地震安全教育的内容,处理好地震教育和其他安全教育内容的关系,处理好安全教育与日常教学的关系,为广大师生在地震安全教育中的角色进行定位,这是做好学校地震安全教育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学校安全教育与日常教学

学校安全教育是学校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保证,是保持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保证青少年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学校安全教育与日常教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学校教育与公共安全教育学校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活动,由专门机构承担并有专职人员进行教学活动,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来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储备、思想品德修养,帮助其建立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教育的完整架构。一般地,学校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又根据年龄和身心发展程度的不同,具体地指学龄儿童、青少年、其他年龄人群等,与之相对应,学校教育通常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学校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既应该包括文化知识上的传授,也应该包括公共安全上的教育,而我们在实际中却往往忽视后者,起码是重视得不够。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学校的安全事故频频见诸报端。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一些本来可以避免或者是可以减小伤亡情况的措施没有实行,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是把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范畴的时候了。

2007年2月7日,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真贯彻执行。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提出规范的要求,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和政策依据,对于推动公共安全教育进课堂起到了重要作用。《纲要》对各个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了分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其年龄及身心发展阶段的不同,具体地为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生、高中生进行了详尽的安全教育模块设计。

学校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与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不同学段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了方向性的规定,现列出如下:

1.小学1~3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

(1)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

(2)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3)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

(2)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3)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4)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2)学习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2.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2)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

(3)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4)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2)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毒品的健康生活意识。

(4)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滑冰等活动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4)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5)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保险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2)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3)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影响家乡生态环境的常见问题,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躲避自然灾害的意识。

(2)学会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

(3)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形成和解同学之间纠纷的意识。

(2)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意识。

3.初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增强自律意识,自觉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

(2)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3)理解社会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会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等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的知识及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常识;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知识。

(2)了解青春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形成维护生殖健康的责任感。

(3)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4)学习识别毒品的知识和方法,拒绝毒品和烟酒的诱惑。

(5)了解和分析影响生命与健康的可能因素。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增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主动分析出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解决方法;防止因违章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正确使用各种设施,具备防火、防盗、防触电及防煤气中毒的知识技能。

(3)了解和积极预防在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2)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2)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的方法。

(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构筑起坚固的自我心理防线。

4.高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自觉遵守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行为规范。

(2)了解考试泄密、违规的相关法律常识。养成维护考试纪律和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3)自觉抵制影响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4)基本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宗教冲突现象,努力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5)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汲取其他国家文化的精华,抵制不良文化习俗的影响。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基本掌握和简单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的相关技能,进行自救、自护。有报告事件的意识和了解报告的途径和方法。

(2)掌握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和救助渠道,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3)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4)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

(5)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常识,拒绝毒品诱惑。

(6)学习健康的异性交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害。当遭到性骚扰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利用网络习惯,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2)树立不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或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以及窃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保密信息的牢固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基本掌握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的各种技能,学习紧急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作贡献。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自觉抵制校园暴力,维护自己和同学的生命安全。

(2)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去关注他人的安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学校在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因时制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应该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分阶段、分模块地完成各项目标要求。同时还可以把不同学段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如场地特点、气候状况、学生体质特征进行有选择性的安排,可以重点突出某些类型的安全教育活动。

三、安全教育的日常化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举国悲痛,同时也开始了我们的反思,各地学校纷纷掀起了对安全教育进行“补课”的热潮,尤其是紧急避险疏散演习在越来越多的学校进行得如火如荼。

上课期间,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老师们立即按照逃生应急预案的分工,组织学生按逃生线路有序地从各楼梯撤离教学楼。全体师生在几分钟之内安全撤离到空旷的校园操场上,这是发生在某个校园内的“灾难逃生”演习。面对“有序”的逃生和“高效”的组织,我们是应该感到欣慰的,但我们不能认为这种“事后的清醒”就是真正理解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更担心的是这样的演习和教育能不能成为一种学校教育的常态坚持做下去。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地学校的安全教育明显加强,但仔细分析却又发现一个问题,无论是地震易发地区的学校,还是地震不易发地区的学校,都在进行着地震疏散演习,这是不是有些过分功利了呢?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对学校安全教育理解得还过于肤浅?

安全教育的日常化,就是要求学校在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过程中,也应该把安全教育当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常抓不懈,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形式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拓展,实现安全教育从国家政策到学校实践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层面的工作主要由学校校长来组织,主要是根据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工作准备,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进行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自我诊断。对学校的公共安全教育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教育内容上的缺失和教育方法上的不足,还要盘点学校现有的和潜在的公共安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