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净化心灵的童话故事
9218800000005

第5章 绿色童话(5)

就这样,精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飞翔着,鸣叫着,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填海的精卫,感到困惑不解。后来,它了解了原委之后,被精卫的精神感动了,就和她结成了夫妻。他们生了许多小鸟,雌的就是小精卫鸟,雄的就是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高山和大海之间穿梭着,忙碌着。菊花仙子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农民。阿牛家里很穷,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坏了。

阿牛长到13岁,他对母亲说:“妈妈,你眼睛不好,今后不要再日夜纺纱织布,我已经长大,我能养活你!”于是他就去张财主家做小长工,母子俩苦度光阴。两年后,母亲的眼病越来越严重,不久竟双目失明了。阿牛想,母亲的眼睛是为我而盲,无论如何也要医好她的眼睛。他一边给财主做工,一边起早摸黑开荒种菜,靠卖菜换些钱给母亲求医买药。也不知吃了多少药,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漂亮的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阳节那天,阿牛带了干粮,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原来这是一个长满野草的荒荡,人称天荒荡。他在那里找了很久,只有黄菊花,就是不见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荡中一个小土墩旁的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这株白菊花长得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

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陆续绽开,又香又好看。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便开始复明了。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村上人纷纷前来观看这株不寻常的野菊花。这一消息也传到了张财主那里。张财主将阿牛叫去,命他立即将那株白菊移栽到张家花园里。阿牛当然不肯。张财主便派了几个手下人赶到阿牛家强抢那株白菊花,因双方争夺,结果菊花被折断,他们才扬长而去。

阿牛见这株为母亲治好眼疾的白菊横遭强暴,十分伤心,坐在被折断的白菊旁哭到天黑,直至深夜仍不肯离开。半夜之后,他朦胧的泪眼前猛然一亮,上次梦见的那位漂亮姑娘突然来到他的身边。姑娘劝他说:“阿牛,你的孝心已经有了好报,不要伤心,回去睡吧!”阿牛说:“这株菊花救过我的亲人,它被折死,叫我怎么不伤心?”姑娘说:“这菊花梗子虽然断了,但根还在,她没有死,你只要将根挖出来,移植到另一个地方,就会长出白菊花。”阿牛问道:“姑娘,你是何人,请告知,我要好好谢你。”姑娘说:“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来助你,无需报答,你只要按照一首《种菊谣》去做,白菊花定会种活。”接着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念完就不见了。

阿牛回到屋里仔细推敲菊花仙子的《种菊谣》,终于悟出了其中意思: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这样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后来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条。他又剪下这些枝条去扦插,再按《种菊谣》说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大家都靠种白菊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夸父追日

曾经与黄帝作战的夸父,本来是一个氏族的名字,他的祖父叫句龙,父亲叫邓信,是共工氏的子孙。

据说在大荒之中,有一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位于遥远的北方。山上住着夸父族,每个人都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两只耳朵上各挂着一条黄色的蛇,两只手也各自握着一条黄色的蛇,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其实,他们性情平和温顺,心地也很善良。

在很小的时候,夸父就到处求仙访道,得到过异人的传授,学会了一种走路的方法,非常快捷,简直到了追风逐电的地步。

有一年,夸父听说帝尧的儿子丹朱喜欢奇人异士,就投奔到丹朱的手下,替丹朱送信,无论多远的路程,他只需要片刻工夫,就能走个来回。

当时,北方地区的天气异常寒冷,白天很短,夜晚却很长,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没多久,又匆匆忙忙从西边下山了。于是夸父族的人就想,要是能捉住太阳,让它永远挂在天上发光发热,就可以多种一些庄稼,那该有多好啊!

夸父为了实现族人们的愿望,打算去追赶太阳。

夸父出发了,他决心不辜负人们的期望,将太阳追回来。他迈着巨大的步伐,飞快地向西方跑去。他每跨一步都有几千里长。他不停地追赶着,饿了就摘野果充饥,渴了就喝河水解渴,累了就站着打个盹。就这样,他一直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

终于,在一个叫虞渊的地方,夸父追上了正要落山的太阳。他高兴极了,伸出手想一把将太阳捉住带回去,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的光就越强烈,夸父感到浑身的水分都快被蒸干了。他口渴极了,想要喝水。看到黄河和渭河流过,就俯下身去饮水,一下子就将黄河和渭河的水都喝干了。但这点水根本不够,他还是渴得要命。他想起北方有一个大湖,名叫瀚海,有几千里宽,几千里深,水流到里面,既不会溢出来也不见少下去。于是,夸父就往瀚海走去,走到中途时,身体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就是“夸父山”。据说这座山就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桃树林,结出了甜美的果实,为后来经过此地的人们解渴。那里地势险要,后人把那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虽然没有捉住太阳,但他的勇敢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赐福夸父族。从此,夸父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夸父的子孙后代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得非常幸福。

鲤鱼跳龙门

黄河以东,有一座名叫龙门的大山。很早以前,龙门山还没有凿开,同周围的大山连在一起,将黄河的河道挡住,因此每年黄河洪水泛滥,水流不出去,将附近的田地都淹没了。大禹治水的时候,为了疏导黄河,就将这座山从中间凿断,形成了一扇门的样子,大约有一里宽。黄河水就从这扇门的中间奔腾而下,流向远方。因为两岸的山崖十分陡峭,大禹就将这个地方命名为龙门。

黄河下游居住着许多鲤鱼,听说龙门的风景很美丽,都想去观光。于是,在暮春三月,它们结队从孟津出发,争先恐后,通过洛河,又顺着伊河,来到一个叫水溅口的地方。但是龙门山上没有水路,鲤鱼们上不去,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龙门山怎么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

“龙门那么高,怎么跳啊?”

“跳不过去的话,会摔死的!”

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

那条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试一试。”只见它游到半里外的地方,使出全身的力气,像离弦的箭一样,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了半空中,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这时,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了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

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都被吓坏了,不敢再去冒险。这时,天上忽然降下一条巨龙,对它们说:“大家不要怕,我就是大红鲤鱼,因为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过去,就能像我一样呀!”

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跳龙门山。可是,除了极少数鲤鱼跳过去变成龙以外,大多数都跳不过去。那些没有跳过去的,从空中摔下来后,掉在了地上,额头上就落下了一个黑疤。直到今天,黄河里的鲤鱼,头上还有一个黑疤。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盂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炼石补天

在洪荒时代,水神叫共工,火神叫祝融。后来,两人产生了矛盾,决定交战,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共工战败后,恼羞成怒,将头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撞坏了山的一只角。神话中的不周山,意思就是不完整的山。没想到,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被共工撞裂后,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上也出现了许多裂缝,裂缝里不断冒出烈火,山林烧起来了,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那些猛兽都从山里跑到了人类居住的平原上,四处吞噬人类,而老鹰则在天上盘旋着,伺机捕捉老人和小孩,作为自己的食物。

一时间,人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这时,女娲为了躲避洪水,暂时居住在一个山洞里,再大的水也淹不到她那里。她亲眼目睹自己创造的人,因为天地间发生的巨变而不断死去。她心痛极了,发誓要把天上的那个窟窿补上。

她离开栖身的岩洞,翻过了无数的高山,趟过了无数的河流,到处寻找补天的办法,但一直没有结果。她疲倦极了,坐在一块青石板上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还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梦见一位老神仙对她说,昆仑山上有许多五色宝石,用大火炼过后,就可以把天补上了。

女娲醒来后,便直奔昆仑山,昆仑山是天帝的行宫,高耸入云,道路陡峭崎岖,沿途还有许多吃人的猛兽,普通人是上不了山的。女娲一心想拯救黎民百姓,早点找到补天的石头,于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到了昆仑山脚下。她抬头一望,山顶隐藏在云雾里,到处荆芥密布,利齿般的大石头犬牙交错,根本没有上山的路。

但女娲没有丝毫的畏惧,她的手被荆芥刺破了,脚被乱石扎伤了,仍然不分昼夜地往上爬。到了昆仑山顶后,她找来许多五色石,烧起大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炼了上万块五色石,把天上的缺口补上了。据说,女娲在补完天以后,还剩下一块五色石,不小心掉到了地面上,顿时熊熊燃烧起来,变成了一座火焰山。这就是唐僧取经的时候,经过的那座火焰山。

然后,她丈夫杀死了一只巨大的乌龟,砍下它的四肢,用来代替原来支持天空的四根柱子,将坍塌的天空重新撑起来。由于西、北两面的柱子短一些,大阳、月亮和星星都很自然地偏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抖,所以一切江河都向那里汇流。故后人有“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说法。

为了阻止下界的洪水继续泛滥,她杀掉了在江河中兴风作浪的黑龙,接着又将芦苇烧成灰烬,堆积起来,挡住洪水的去路。这样,生活在下游的人们终于安居乐业了。

天补好了,四个方位也稳固了,洪水变成了涓涓细流,凶恶的猛兽和禽鸟陆续被诛灭,人们又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三戏海龙王

东海洋上有个岛,岛上有个村庄叫鲁家村。很早以前,这个村子里住着十几户姓鲁的庄稼人。他们种着一些依海傍山的碗头地,在海里捉些沙蟹鱼虾,勉强过着日子。岛上天旱少雨,人们只好杀猪宰羊,到村外的龙王庙去求雨。倘若龙王高兴,赐一点雨水,种田人方能得到一点好收成。这样年年供猪献羊,也把人们闹苦了。这一年又遇大旱,人们生活不下去,便陆续离乡背井,外出谋生,最后只剩下鲁大一家。

眼看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鲁大的老婆说:“鲁大呀!山上的草根也焦了,树皮也软了,我们还是逃命去吧!”“不!我想想办法。”鲁大说:“马上要开春下种了,季节不能错过。”第二天,鲁大来到龙王庙,只见庙堂坍了一个屋角。端坐在上的海龙王,头面身腰布满蜘蛛网,供桌也破了,当中有一个像头一般大的洞。鲁大走到龙王像跟前,作了个揖说:“龙王呀!只怪你不通人情,弄得如今门庭冷落,香火全无,连个扫扫地、挥惮灰尘的人也没有。要是你能下一场大雨,让我今年秋天丰收,我许你一场大戏。你不稀罕人家用全猪全羊供你,我就供你一个活人头,你看好不好?如好,我们一言为定,今朝就降雨。”鲁大说完就回家准备农具去了。龙王庙内,这天当值的是蟹精。他听了鲁大一番话不敢延迟,忙回水晶宫向龙王禀告。龙王捋着龙须沉吟起来:猪羊鸡鸭,山珍海味,我样样都吃过,这新鲜的活人头,倒值得一尝。况且这几年弄得我庙宇不整,香火不续,该趁此机会兴旺起来。于是招来风婆、雷公,带了虾兵蟹将到鲁家村来布雨。再说鲁大回到家中整理农具。将近中午,一声惊雷,顿时大雨直泼而来。这雨势,好似东海潮涨万顷浪,天河决口水倾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