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驻外记者手记
9222700000013

第13章 海阔任鱼跃——漫谈驻外记者的工作(5)

关注非洲贫苦儿童

到肯尼亚后不久正赶上“六一”国际儿童节,我跟同事策划了一篇关于非洲孤儿的录音报道。这篇报道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偶然的出游。记得那次是跟一个朋友去内罗毕著名的长颈鹿公园游玩,看完长颈鹿之后我们在公园里的咖啡馆喝咖啡。我注意到旁边坐了一对白人夫妇带着三个孩子,其中有两个是非洲孩子,皮肤黑得发亮,更小的那个还抱在怀里。因为不知道非洲人的婴儿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就凑过去看看,并跟那对夫妇交谈起来,我这才知道原来那两个非洲小孩儿是他们收养的,他们还把收养孩子的那家孤儿院的地址告诉了我。后来的一天,我去了那家孤儿院采访,看到了年龄不等的非洲孤儿。他们有的才几个月,有的已经两三岁了,有些孩子还携带艾滋病病毒。尽管他们大部分都是被抛弃的,但是在孤儿院人员的照料下都还生长得不错,大部分都很活泼可爱。出于对这些小生命的同情和怜悯,最终我决定写一篇关于非洲孤儿的录音报道。

为了丰富音响材料,我跟同事还决定去内罗毕最大的贫民窟基贝拉走一趟,去看一看那里的孤儿学校。这个贫民窟也是东非最大的贫民窟,那里居住着六十多万人,2005年英国有个叫做《不朽的园丁》的电影,其中很多场景就是在那里拍摄的。早有耳闻说贫民窟里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而且治安也很不好,所以在决定去那里采访以后,我们决定找当地人帮忙。我们找到了一家当地人开办的青年服务组织,这个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为贫民窟里的青年提供各种帮助。在得知我们是中国记者以后,这个组织的一名负责人爽快地答应了带我们去贫民窟采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采访了基贝拉和那里的孤儿学校。这个贫民窟建在一条河谷的土坡上,那里的生存条件让我震惊:没有电,没有饮用水源,没有公共厕所。房屋基本上都是铁皮房子,一间10平方米大的房子里可以住8口人。这是我第一次身临其境感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非洲人的生活。

采访进行得比较顺利,我们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获得了所需要的音响。让我感叹的是,尽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但是这里的孩子们都非常热情,跟其他的地方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从他们清澈的眼睛里我还可以看到一种隐隐的渴望,但是我说不清楚那是一种什么渴望。

做好国际会议报道

在两年的驻外生活中,经历最多的算是对各种国际会议的采访了,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03年8月采访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召开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首脑会议和2003年12月采访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

2003年8月25日至26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首脑会议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召开,我作为国际台特派记者前往达市报道这次会议。此行对于我这个驻站才四个多月的新记者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

像其他类似的首脑会议一样,在南共体首脑会议召开前,一般都会有政府高级官员会议和部长级会议召开。尽管人们往往关注的是首脑们的活动,但实际上首脑会议讨论的各种文本文件,包括声明、公报或者宣言都是由部长会议已经敲定的,首脑们只是最终审定一下。因此,对于记者来说,首脑会议前几天的部长级会议反而更加重要,新闻线索往往在此时就可以暴露出来。抵达市的当天,部长级会议就开幕了,我首先到会议新闻中心办理了记者证,并拿到了会议议程和一些最新的文件。

由于部长会一般是闭门会议,记者们不允许进入现场采访,因此只有等当天的会议结束后,才能有信息出来。利用这个间歇机会,我找到了会议的新闻官,并同他聊了起来。在得知我是中国记者后,他很耐心地给我介绍了南共体的成长历史,还特别向我透露一些这个组织目前面临的一些难题,而这些则是我在以前的资料里没怎么看到的。后来事实证明,结识新闻官是十分重要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首脑会议闭幕式上,会议主席坦桑总统要发表讲话,他的讲话是事先印好的,只等讲话完毕再发给来宾和记者。可能是坦桑方面准备工作不足,总统讲话的小册子印少了,等发到记者的时候已经所剩不多,因为当地记者有地主的优势,他们分光了剩下的小册子。这下,我有点着急了,赶快找到新闻官并向他说明情况,不一会儿他从一位会议嘉宾那里给我弄到一份。在部长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我连夜看完了十几页的英文文件,并根据会议讨论情况写出了一篇关于“首脑会议前瞻性”的专稿。

虽然首脑会议一般属于例行的会议报道,但作为记者还是要随时准备捕捉一些花絮性的细节,这样可以给平淡的会议报道增加一些色彩。在此次南共体首脑会议上,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首脑会议开幕式上,主持人在逐个介绍各国首脑,当介绍到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的时候,台下来宾的掌声十分热烈,而且当穆加贝要落座的时候,台下居然传出了欢呼声,此时穆加贝很有礼貌地站起来再次感谢大家。他成了当天赢得掌声最多的首脑。这一幕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因为穆加贝这两年在国际上并不十分如意,他在津巴布韦推行的土改政策招致了美国和欧盟国家的制裁,国内反对派也攻击他长期独揽大权,在这个时刻,前来出席南共体首脑会议的穆加贝却赢得了在场嘉宾的欢呼。后来,我请教当地一位记者,他怎么看这件事。这位记者告诉我,在场的人是欣赏穆加贝敢于和西方国家对着干,才给予他热烈掌声的。虽然这一幕比较短暂,但因为我在现场,所以深刻体会了与会者对穆加贝的支持。开幕式结束后,我写了一篇特稿“穆加贝赢得最多掌声”。

在本次南共体首脑会议报道过程中,我的一点很重要的经验是要学会从复杂的会议材料中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语言能力当然是很重要的一关,除此以外,还有些技巧可以把握。

比如,开幕式、闭幕式上,会议主席坦桑总统要发表讲话。他的讲话很长,而作为记者,我只能选取其中最重要的东西,因此在他现场发表讲话的时候,我就注意力很集中,并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做简单记录,等拿到他讲话的全文后,就没必要再通读全文,直接去找我想报道的内容就可以了。另外,会议发表的最后公报也是长篇累牍,为了赶时效,也必须从中选取最重要的内容。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一是会前的功课要做好,只有准备工作充分,才能明白什么是重点;二是部长会议召开时的材料很重要,当天的会议发表的文件材料一定要过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最后关头对重要的新闻事实作出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