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纪晓岚——风流才子的方圆人生
9236300000029

第29章 宦海沉浮 几番起落(3)

“噢,这虹桥有甚好处?朕如何不知?”乾隆皇帝原是巡游过瘦西湖的,确实也很欣赏这里的风景,见纪晓岚向往这里,故如此间道。

“圣上,臣初次来扬州,没见过这虹桥。只是在读亲家户雅易的一首题为‘梦香’的词,那词中写道:

扬州好

第一是虹桥。

杨柳绿齐三尺高,

樱花红破一声箫。

处处驻兰桡。

如今到了扬州,很想去这里看看。”

乾隆听了,含笑不语,点头同意了纪晓岚的请求。君臣三人,改乘小轿,于是奔瘦西湖方向而去。

纪晓岚说的虹桥,位于西园曲水的北面,横跨在瘦西湖上,通向长堤春桥,原为木桥,朱栏跨岸,故名红桥。这里景色优美,诗人墨客多来此聚会,吟诗唱和,为一时之盛。王士祯有诗赞道:

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

日午画船桥下遇,衣香人影太匆匆。

在乾隆初年,红桥改建成一座拱形石桥,恰如长虹卧波,宏伟壮丽,于是改名虹桥。

纪晓岚虽然初来扬州,却对这座虹桥早有所知,他的亲家卢见曾,当年就在扬州盐院,乃两淮盐运使,在一年的三月春光明媚之时,卢见曾到这虹桥修禊,尽兴而归,曾作了四首七律,拿给友人品评,友人们赞不绝口,竞相依韵而和,谁也未曾想到,和诗的竟多达七千多人,轰动海内,盛举一时。卢见曾将这些诗作,编成一部三百多卷的诗集,刻版付印,流行于世。

卢见曾为人义气,出手大方,以文会友,来去馈赠颇丰,终至花亏了公帑,发生了戌子年的“查盐”一案,纪晓岚为他透露了消息,使他免于抄家,却未能免去一死,于拘审期间死在扬州狱中,终年七十八岁。纪晓岚也因泄密获罪,被发配去了伊犁。十几年过去了,纪晓岚今日到了这扬州,往事却涌上心头,怎么能不想看看这座久在心中的虹桥?

君臣来到了瘦西湖后,漫步在虹桥之上,乾隆兴致很高,与彭元瑞谈论着四周的风景,纪晓岚却默默不语,忽听乾隆说道:“纪爱卿,你默然不语,像有什么心事?”

“回禀圣上,臣是想起了当年的七千人和诗之事!”

“这件事嘛,朕也听说过。卢见曾挪用公帑,被朕革去官爵,你也被贬戍伊犁军中,莫非是心有余悸?”

乾隆皇帝的话,搔到了他的痛处,他心中不禁一惊,赶忙笑着说道:“罪臣并非心有余悸,确是感念圣上不杀之恩,心里暗自祷念:吾皇万岁,万万岁!”这下倒把皇帝哄笑了。

几人走累了,纪晓岚陪同乾隆坐在江边一座茶楼喝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推窗远眺,只见江面上烟雨霏霏,朦胧一片,江心有只小船坐着一位渔夫,正在垂钓,双脚拍打着水面,嘴里哼着渔歌,四周船只很少,远处青山叠翠,那画面十分诱人。乾隆皇帝看得出神,纪晓岚见乾隆皇帝不说话,凑趣道:“圣上,江中好景致。”

“江色佳绝,卿可赋七言绝旬一首,内藏十个‘一’字,如何?”乾隆皇帝沉浸在景色观赏之中,慢吞吞地说。

“遵旨。”纪晓岚展望江中景色,立即吟道:

一笠一橹一渔舟,一个艄公一钓钩,

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纪晓岚吟罢,乾隆皇帝算算四句中正好十个“一”字,细细品味诗意,那意境如眼前的一模一样,只是更加有韵味,尤其是“一人独占一江秋”之句,写尽了江中的寂静。

乾隆皇帝很高兴,禁不住夸赞:“爱卿诗才横溢。”

纪晓岚写这首诗,其实是自己的写照。人的一生,很多时候必须一个人面对一个充满风险的世界,那就需要定力,需要忍受寂寞,甚至是误解,即使这样小心谨慎,都未必能自保。所以,人还需要给自己定下一些做人的原则,不然心如浮萍,似失去重心,只能随波逐流,似失去魂魄一样。

神交东方朔

纪晓岚面对官场的黑暗,不仅不躲避,而且还要置身其间,不仅身处其中,而且还要谋取高位,在官场上称心如意。

古人说:“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汉武帝时期,东方朔说:“我是在朝廷之中躲避乱世。古代的人讲求到深山老林之中避世归隐,他们哪里比不上我呢?”“在这煌煌的宫殿中,就可以避世全身,何必定要到深山之中,茅屋草庐之下。”

纪晓岚虽是朝中大员,但他一生在经世方面,绝无大的建树。如他自己晚年说自己只是“寻常供职”、“久无建白”,然纪晓岚的一生又绝不是庸庸碌碌的,他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是一个成功者。历史上,一般而言,“方”者必命苦,而英名留于后世;“圆”者必享福,而奸名留于后世。

纪晓岚“圆”而不“奸”,“方”而不“苦”,不仅当时人喜欢,后世也称其为楷模。汉朝的司马迁,能受“宫刑”之辱而不馁,可谓“圆”的典范,却能“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毫无腐儒气息地抒发他的历史观和人物观,又可谓“方”的典范。势不能为则不为,如果势不能为偏偏要勉强为之,必然是既不会获得成功,还要因此忍受失败和屈辱。因此他讲:“连环可解,我不敢;知不可解者,以不解解之。”这是纪晓岚的人生智慧。做人的智慧要隐藏起来,不可向人卖弄,卖弄处世智慧会令人反感。

纪晓岚博览群书,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几乎将中国历代有价值的书都认真阅读了。可以说,任总纂官近二十年间,使纪晓岚走进了中国文化的每一个殿堂。他从中吸取了各方面的营养。自他的曾祖父辈,他家就藏有东方朔的所有作品。少年时代的纪晓岚十分崇拜东方朔,一次,纪晓岚在读书时看到东方朔上书汉武帝却遭逮捕下狱,就对汉武帝有了不好的印象。后来编《四库全书》时,将秦皇汉武列为一类,认为都是极专制的暴君。乾隆看后大为不满,说汉武帝开疆拓土,政治清明,怎么能与秦始皇比呢?纪晓岚为此被罚俸三年。由这件事,纪晓岚对乾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东方朔这类生存方式有了心灵的期许。

有一次他随乾隆登泰山,终于有机会到东方朔的老家去神交这位仰慕已久的古人。路过德州,德州与陵县之间的厌次(今山东惠民县)就是西汉文学家、幽默大师东方曼倩(即东方朔)的故乡。他走访东方朔少年时代的家乡后,与友人大谈东方朔,情动之下还写了一首《咏东方曼倩》诗,诗云:

十八年间侍紫宸,金门待诏好容身。

诙谐一笑原无碍,谁遣频侵郭舍人。

这是咏东方朔,也是他的自我表白。

东方朔在汉武帝身边任太中大夫,依靠他的幽默滑稽,博得汉武帝的欢心和信任。纪晓岚觉得伴君如伴虎,侍候君王,时时有招祸的危险,一言不慎,一字写错,即可铸成大错。只有借幽默诙谐,滑稽谈吐来保护自己,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东方朔喜欢古书,爱好经学术数,读了许多儒家以外的奇书秘籍。东方朔刚到长安的时候,到公车府上书,写得非常长,一共用了三干片写奏章用的木牍。往皇宫里送这份奏书时,公车令派了两个大汉来抬,才勉强抬了进去。东方朔书写得也很特殊,写完这一句,下一句就换了木牍,写完再倒过来,害得汉武帝花一个月时间才读完。这一奇怪的举动并没有激怒汉武帝,反而觉得很有趣,于是下诏任东方朔为郎,让他经常在身边侍候,又经常把他召到面前谈笑。

东方朔妙语连珠,滑稽不穷,每一次都让武帝十分开心,经常留他在宫里吃饭。吃饱后,东方朔还要将没吃完的肉全部带走,常常弄得满身油污。

武帝因为喜欢东方朔,经常赏赐布匹绸缎和钱给他,每次都让东方朔挑着回去。这些钱财东方朔吃用不完,就用来在长安城中娶漂亮的少女,娶回家中满了一年,便休掉另娶,从武帝那里所得的钱财也因此而花得精光。因为东方朔行为古怪,武帝左右的侍郎和大臣们都叫他“狂人”。武帝听说后,对这些人说:“如果东方朔没有这些毛病,你们哪里比得上他?”

东方朔有几个儿子,他通过各种门道,让自己的儿子们都当上了侍卫皇帝的郎官,并且经常奉武帝之命持节出使外国。一次,东方朔从皇宫的前殿经过,一个郎官对他说:“人们都说先生你是个狂人,是真的吗?”

东方朔听了以后笑着说:“不然,不然,像我东方朔这样的人,是在朝廷之中躲避乱世。古代的人讲求到深山老林之中避世归隐,他们哪里比不上我呢?”

东方朔喜欢喝酒,喝醉了,便又是唱歌,又是说胡话。有一次,他又喝醉了酒,坐在地上唱了一首歌,歌词说:“陆地上没有水,可我却沉没了,避世在这金马门。这煌煌的宫殿中,就可以避世全身,何必定要到深山之中,茅屋草庐之下。”

有一年,长安城建章宫的后阁栏下面出现了一只奇异的动物,形状有些像麋,却叫不出名字。官员们将此事上报,武帝听说后,亲自跑去观看。武帝问左右群臣中那些博习经书、知识渊博的人这是什么,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上来。武帝又派人去找东方朔。东方朔来了以后,探头看了看,便对武帝说:“我知道这东西的名字,但请陛下赏赐臣一桌美酒佳肴,臣才说出它的名字。”

武帝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东方朔又说:“某个地方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请陛下将这块地赏赐给臣,为臣再说出它的名字。”

武帝急于知道,又答应了。东方朔这才说道:“这个东西叫驺牙。远方的国家将要来归顺朝廷,驺牙就先出现以示兆。这种动物的牙齿前牙和后牙长得大小一样,分不出来,像没长牙一样,所以叫驺牙。”过了一年多,因骠骑将军霍去病的攻伐,匈奴的浑邪王果然率领着十多万人众投降了汉朝。

为了东方朔的这个预言,武帝又赏赐了东方朔不少财物。

东方朔在汉武帝身边十几年,经常上书,但汉武帝就是不重用他。当纪晓岚读完东方朔的《七谏》后,对“初放”一节大为感慨,说自己在两千年前找到了知音。

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其实,能“好活着”谁还“赖活着”?尘世人生本是一场除邪斗恶的战争。斗,就要玩弄心计。或声东击西,假装瞄准一个目标,心底里却在暗自瞅准别人不留心的靶子,然后伺机施以致命打击;或似乎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心思,骗取他人的注意和信赖,在适当时机突然一反常态、出奇制胜,等等。聪明人常常放过对方第一意图,以便引出其第二乃至第三意图。善斗者总是先知他人别有所图的心思,再伺机行事。

玩弄诡计者一旦看到自己的阴谋败露,便伪装得更精巧,往往以吐露真言引人上钩。他们改变战术,故作憨厚无欺而实售其奸。有时推心置腹的坦诚态度达于极端,骨子里藏着的却仍是狡诈。然而明察之人看穿这一切,总能瞥见光明外表下的阴影,他解破对方的真情,知道那表面最最单纯其实正包藏着深深的祸心。

一日午后,一位姓吴的郎中求见纪晓岚。这郎中本是一位侍郎的管家,因同和坤拉上关系,成了和砷的党羽,靠着和砷的提携,竟摇身一变当起官来,吴郎中当官以后,对上司百般谄媚,阿谀奉承,卑躬屈膝;对下属则敲诈勒索,雁过拔毛,贪赃受贿,在京中声名狼藉,正直的官员耻于与他结交。

这位吴郎中本无什么才学,却附庸风雅,爱收藏名人书画。他看纪晓岚以文采出众而名满朝野,便多次托人向纪学士祈请墨宝。可是纪晓岚不管他怎么托人,怎么送礼,都婉言推辞,不肯给他写上一字。

谁知吴郎中恬不知耻,竟亲自上门求见。纪晓岚先是让下人回说,老爷酒醉未醒,不能见客,但吴郎中死皮赖脸地不走,从午后一直等到天黑。

纪晓岚无可奈何,只好出来见他,但又说:“新患手疾,不能捉管,等日后痊愈,方能献拙。”吴郎中看今日不能成事,只好悻悻而归。但他仍未死心,觉得求不到纪学士的墨迹,有伤自己的脸面。于是下了狠心,一定纠缠下去,不达目的不罢休。

有一天纪晓岚从朝中回府,吴郎中事先安排人打探得仔细。吴郎中接到回报后,便在半路上迎候,拦住纪晓岚的轿子,非请到吴府小酌不可。

纪晓岚到了吴府,见吴郎中早安排人预备好了文房四宝。吴郎中摇尾乞怜地向纪晓岚打躬作揖,求他当场题写字幅。

纪晓岚知道,这种人得罪不得,不得不勉强应酬,但又担心毁了自己的声誉。他心中一动:何不如此如此。于是提毫写出一副联来:

家居化日光天下;

人在春风和其中。

吴郎中喜出望外,称谢不迭。当日宴请过纪晓岚后,又叫人送上一份礼物。纪晓岚也不推辞,心安理得地带回家去。

这回吴郎中的愿望达到了,常以此向人夸耀,全然不知纪晓岚骂了他。

直到后来,纪晓岚因“泄盐”充军伊犁,才有人告诉吴郎中:这副对联是副嵌头儿联,上下联的第一个字联起来是“家人”二字,是在暗骂他那不光彩的出身。

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精明人”的友情,他们貌似真诚,可肚子里玩的却是“伪劣假冒”货色。这种精明的人自身就生活在虚伪之中,他不可能有真正的友情,在他们身上找到的只能是利用二字。

却说纪晓岚虽与和坤无什么往来,但一同侍奉乾隆,二人也是时常在朝中相见。他对和砷的事假装不知道,也不参奏。见到和砷时,谦谦有礼,不卑不亢,和砷虽嫉妒他的才能,但这是真才实学,不得不敬重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