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纪晓岚——风流才子的方圆人生
9236300000004

第4章 迷离身世精灵少年(2)

纪晓岚把头一歪:“你说吧!”

老和尚看看他的发型,笑道:

牛头喜得生龙角;

纪晓岚知道他在嘲笑自己,瞪了老和尚一眼,张口对道:

狗嘴何曾长象牙。

站在一旁的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老和尚没想到等待自己的是自取其辱,只好灰溜溜尴尬地逃走了。此后,纪晓岚出口成章的本领就在乡里传开了。人们常出对考他,他也常以妙句相对,出语不凡。

纪晓岚有着惊人的想象力,而且他的胆识也超过了同龄的孩子。

县里童试时父亲背着他去感觉一下气氛,在场的都是成了年的秀才,还有几个双鬓染霜的老童生。他们以为纪晓岚小小年纪也来应试,在惊奇之余,想来考问一下这个孩子,其中有个秀才问道:“孩子,你将来想做什么官?”

纪晓岚听了这个明显带有“瞧不起”的调侃式问话,很不高兴,应口回答:“要做阁老。”

通俗的说法,阁老就是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大的官员,那个秀才听了这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口气竟这么大,觉得很可笑。便出联:

未老思阁老;

纪晓岚瞅着这个瞧不起人的秀才,立即加以还击:

无才做秀才。

搞得这个秀才面红耳赤,众人都哈哈大笑。

在河北的山区有一伙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为首的是叫黑铁子的四十多岁汉子,是闻名四方的巨盗。纪晓岚七岁这年的新年,一天,他穿着崭新的衣褂,项上戴着一只长命百岁纯金锁,由家人陪同,骑着一匹小黑马,从献县纪家庄到沧州舅家去拜年。纪晓岚太调皮了,走到半路,他甩开陪同的仆人,拍着可爱的那匹小马一直向前跑去,结果迷路了,跑到了一处乱坟山里,被黑铁子手下的喽哕们捉住,绑在一棵松树上,颈上的金锁也被摘去了。

坟场中阴风不停地吹来,他看着一片大小不一的坟冢,还有坟前的一些花圈,浑身不停地打着冷战。一会儿,一个又黑又胖留着胡子的壮汉在一伙人的簇拥下,来到他的面前。这伙人在供桌上,放上酒碗,又点起火烤兔子吃。其中有个麻脸汉子,一边喝着酒,还取过飞刀,嗖嗖地瞄准了纪晓岚,练习飞刀。飞刀带着风声插在他脑袋近旁的松树上。大汉们哄笑着呼喊:“好刀!”

那麻脸汉还要再次投掷,被为首的壮汉摆手制止了,后来得知,这人就是黑铁子。黑铁子问他:“小孩,你怕不怕?”

尽管纪晓岚浑身发抖,他还是灵机一动,大声地说:“我不怕!”大家的脸都转向这边。纪晓岚接着说道:“我不怕,我知道你们都是好人……”这群人露出满意的神情,脸色和缓下来,有的还互相看一看。纪晓岚接着道:“你们不是强盗,而是侠客。”那伙人兴奋起来,露出满意的笑容。“我看过《水浒传》,你们就是和水泊梁山上的英雄好汉一样。”这伙强盗哪里受到过这样的称赞,一个一个聚拢过来。纪晓岚说道:“请大哥大叔们把我放下来,也让我与你们一起喝上几杯,别看我人小,我还是很能喝酒的,不信,你们试试!”这些人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灵巧、大方,还很有些江湖侠气的幼童。

黑铁子一挥手,有人给纪晓岚松了绑,麻脸在他面前也放下了一只大海碗,倒了一大碗酒。纪晓岚从未喝过酒,他壮着胆,端起碗,一仰脖,一饮而尽,喝完还将空酒碗往大伙眼前一亮。黑铁子等大盗们都目瞪口杲了。纪晓岚当时是这样想的,要想从大盗们手中脱身,只有和他们打成一片。另外,他感到这伙人,特别是黑铁子很有些侠气,他喜欢有侠气的人。等到纪晓岚将第二碗喝下去的时候,他感到已经天旋地转了。黑铁子对纪晓岚十分友好,不仅把金锁给他挂上,还赠送给纪晓岚一只玲珑剔透的水晶狮子。黑铁子打听明白他家的住址,很快就把把醉倒的纪晓岚抱送回纪家。纪晓岚用自己临危不惧的胆量,再加上满足人们需要赞美的心理,为自己赢回了生命,还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终生关注他的朋友。

人小胆子大

纪晓岚八岁的时候,已经读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接下来便是读《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他的学业成绩总是在书馆同学中遥遥领先。

到了九岁这年,纪晓岚到县里参加童子试。入考场前,他手里正拿着一截树枝和几个相识的考生玩耍。这时,担任主考的教谕来了,纪晓岚赶忙把树枝藏在袖筒里,一本正经地向教谕大人问好。先生看着这个小机灵鬼,心中十分喜欢,便把他叫到身边说道:“你这个小顽童,生得倒挺机灵,不知你的书念得如何?”

纪晓岚的娃娃脸上,两只大眼晶晶闪亮,看着教谕说道:“一会儿入场考试,大人就会晓得了。”

他这么一说,把教谕大人逗乐了,说道:“现在未入考场,我倒要先试你一试。”说完,教谕给纪晓岚出了一联,要他来对,这句上联是:

小童子暗藏春色;

纪晓岚听了,脸上微微一红,便“噗嗤”一下笑出声来,想是先生看到了自己刚才顽皮的样子。便赶忙回答了一句下联:

老宗师明察秋毫。

教谕听了含笑点头,没想到这个小顽童对得如此巧妙,拍拍纪晓岚的头顶称赞道:“好,好!你真可称得上是个小才子啦。”

半年之后,这位考官已是河间太守。这天打从崔尔庄头的官道上路过,看一群小孩正在路边玩耍。忽然间,他们玩的球打进了轿子,太守便让轿夫停下。待他走下轿来未曾说话时,太守身边的衙役已先呵斥起来,把一帮小孩,吓得四散而逃。最后,只有一个面目清秀、皮肤白嫩、扎着一条长辫的十来岁的小男孩,站着没动,小脑袋转来转去地在太守及其随从人员身上打量。太守觉得奇怪,仔细一看,认出这个小孩正是去年参加童生试的纪晓岚。

纪晓岚看着太守也笑了,原来他也认出了这位太守就是他参加童生试时的主考。于是,纪晓岚施上一礼,口中说着:“拜见宗师大人。”

太守把球拿在手里,对纪晓岚说:“这球是你的吗?”

“正是晚生之物。”

“不在学中读书,跑到官道上恣意戏耍,竟将球打入我的轿中,实在太淘气了!”

纪晓岚低头说道:“学生知罪,所以不敢跑开,站在这里等着给大人赔罪。”

太守被这小顽童的伶牙俐齿说得高兴起来。他把手中的球晃一晃说道:“好吧,我给你出一上联,你若能对得出,就把球还给你。”

纪晓岚笑着答道:“谢大人指教。”

太守说道:

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纪晓岚想了想,脱口而出:

太守两千石,独公……

纪晓岚说到这里,不往下说了,两颗眼珠盯着太守脸上,滴溜溜乱转。

太守问道:“为何不将末字说出来?”

纪晓岚慢吞吞地说道:“太守大人如果肯将球还给我,那就是‘独公廉’,假如您不肯还给我……”

“不还给你怎么样呢?”

“那便是‘独公贪’啦!”

这下倒把太守逗得笑起来,然后说道:“你真是个十足的顽皮鬼!”太守看这孩子聪慧狡黠,胆大过人,将来必成大器,心中十分喜欢,便笑着拍拍纪晓岚的头,把球还给了他。纪晓岚又给太守施了一礼,扭头就跑了。

纪晓岚生活的年代,正是鬼神之说盛行的时候,人们或多或少地相信,在这大干世界上,还到处游荡着一种人类以外又非动物的精灵。

据传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纪晓岚在塾馆中读书到深夜,一个人打着灯笼去茅房。茅房早有一个人蹲在那里。在幽暗的灯光下,纪晓岚看不清那个人是谁,就问了一声:“谁呀?”

“我是鬼。”蹲着的人低头说话。

纪晓岚听了一愣,看那“鬼”觉得也没什么可怕的,便笑着说了一声:“鬼也会屙屎,没听说过。”那“鬼”低头不语。纪晓岚的灯笼没有地方放,看那“鬼”的大头顶平平的。于是,他就把灯笼往它头上一放,说道:“你是个善鬼,这次你干点儿好事,给我顶会儿灯笼吧!”

那“鬼”等纪晓岚解完手,把灯笼交还给他说道:

纪爷纪爷你好大胆!

纪晓岚笑哈哈地摸摸“鬼”的头,说道:

小鬼小鬼你好大头!

然后他又狡猾地笑道:“小鬼儿,你为我顶灯笼,我也没什么可赏你的东西,就赏你块煎饼吃吧。”说着这话,他把一直捏在手中的那张刚才用过的手纸,塞进“鬼”的嘴里。“鬼”闻到一股臭味,明白塞进嘴里的是手纸时,“嗥”地大叫一声,跑出茅房不见了。纪晓岚也不追赶,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同窗的学童听到叫声赶来时,纪晓岚一走三晃地笑着,大家莫名其妙,回到屋中询问,才明白是这样稀奇的事情,都听得大笑起来。但直到后来,也没搞清那天究竟是人是鬼。

纪晓岚要比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成熟得多,成为这帮小伙伴的“小军师”。

由于他活泼好动,又嘎里嘎气的,比那些大点儿的孩子更淘气。教他们私塾的施先生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夫子,治学严谨,满腹经纶,就是性格急躁,对学生十分严厉,常常训斥学生。转眼间到了夏秋之交,这天中午突然降下一场大雨,傍晚雨停了,有许多刚出巢的小鸟,被打到了地上飞不起来了。

纪晓岚和一帮伙伴到树下寻找,纪晓岚捉到一只,回到家里,细心地喂养它。第二天到塾馆念书,他把小鸟放在家中不放心,就带到塾馆,和同学们一块儿玩鸟。到了先生上课的时候,他就在墙上挖下一块砖,成了一个小洞,把鸟放进去,外面再用一块砖将洞口堵好。

两天过后,他们的秘密被施先生发现了。施先生怕学生们玩物丧志、影响了功课,便将砖块用力向里一推,把小鸟挤死了,又向外推一下那块砖,使之恢复原样。

等到纪晓岚又来喂鸟时,发现小鸟被挤得扁扁的已经死了。纪晓岚很伤心,十分痛恨干这件事的人,只是不清楚是谁干的,心中郁愤难平。临放学时,施先生又给学生们出了一个对儿,要学生们来对。上联是:

细羽佳禽砖后死。

纪晓岚听先生念完这句话,马上断定是先生干的,恨不得上前去唾他一身唾沫,但师道尊严是不敢违背的,他便耐着性子,心里琢磨着报复先生的办法。猛然间来了主意:我何不借对对儿的机会骂他一下?于是站起身来对先生说道:

粗毛野兽石先生。

“什么?你……”施先生的肺都快要炸了,这不是转着弯儿地骂我“施先生”吗?先生一气之下,厉声把纪晓岚喝到跟前,手里攥着戒尺,质问纪晓岚为什么辱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