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释迦牟尼的故事
9263100000021

第21章 世尊亲传法(7)

合卫城外祗园精合,阳光掠过大殿的屋檐洒落在庭前的草地上,鸟儿跃上枝头宛转鸣唱,佛门弟子开始了一天的修行,信众们也慢慢聚集来听讲。这里虽然人员众多,但并不显得嘈杂,一切笼罩在肃穆祥和的气氛中。优陀夷在园门前轻轻下了马,对这里恢宏的气度和神圣的光芒感到十分惊讶,他并没有趾高气昂地命人通报,而是跟随其他前来听讲的人一起走进了佛陀的殿堂。佛陀端坐于殿上,早已知道故国使臣优陀夷到来,便派弟子请他来到自己身旁。优陀夷远远望着佛陀,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他已经不是当初的悉达多太子了,他身上没有王室的骄奢之气,也没有沉思迷惘的神色,他不再是那个印象之中的太子殿下,他淡然坚定、智慧慈悲,大彻大悟、心怀正法,周身散发着光芒,他是大觉圣者,普度众生的佛陀。优陀夷拜伏在佛陀脚下,顶礼佛足,将净饭王的书信呈上,说道:“您离开释迦国已经十二年了,国王很是想念您,希望能见您一面。”佛陀静静地看信,最初离家修行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他暗自思量:“十二年来,亲人所承受的痛苦够多了,应该回国去度化他们了。”“国王的身体好吗?”佛陀轻轻地问。“大王身体还好,但是自您走后就日渐苍老了。慢慢地,他不再提起您的名字,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时时刻刻都在想念您。”优陀夷边说边用衣袖擦了擦眼角的泪滴。“我是要回去的。你远道而来,先云休息一下,过几天我就回迦毗罗卫国。”佛陀目光望向远方,似乎穿过了崇山峻岭,已经回到净饭王身边了。

优陀夷就在祗园精舍住了下来。他呼吸着空气中的佛香,听着经声佛号,看着身边的佛门弟子虔诚礼佛、专心修行,宽和淡然地处事,在佛法中自在畅游,他着实羡慕不已。这天他与比丘们一起听佛陀说法后,仍拜伏在佛陀面前不肯起身。佛陀看出他的心意便问道:“优陀夷,你喜欢过这样的生活吗?”优陀夷说:“喜欢极了!我愿意留在佛陀身边,跟随您修行。能在您座下受教,得闻世间正法,就是最大的幸福!”佛陀点头微笑,高声说道:“善来比丘!”比丘们给优陀夷剃度,为他换上袈裟,纷纷欢迎他加入到修习佛法的队伍中来。优陀夷听了佛陀说法,不久便证得阿罗汉果。

佛陀对优陀夷说:“当初我离家修行,立下重誓:‘大道不成,决不还国!’现在我已经获得菩提道果,应该回国度化父母,使他们从世间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优陀夷,你先行回宫,告诉国王,我七天后就到。”

优陀夷离开祗园精舍,日夜兼程,很快回到了迦毗罗卫国。身着袈裟的他站在宫门外求见净饭王,侍卫们几乎认不出眼前这个几天前还是净饭王身边重臣的沙门。净饭王见到沙门优陀夷,不禁轻轻微笑起来,说道:“看你这个样子,你一定是见到太子了。佛门中又多了一位弟子。还好你没有忘记我给你的使命,还能回来复命。快告诉我,太子能不能回国?把你见到的一切都详细讲给我听。”优陀夷说道:“昔日的太子殿下现在已经是大彻大悟的佛陀了。他相好庄严,威光赫赫,具无上智慧,怀大慈悲心,怜悯世间众人,以无边佛法度化世人。许多人都想皈依他,跟随他修行。那种强大的感召力真是不可思议。佛陀命我先行回国向您禀告,他七日后便会带领弟子回到迦毗罗卫国。”

净饭王听了这些话,又看到成为沙门的优陀夷就在眼前,不由得为儿子感到自豪。“太子自小喜欢沉思,长大后一心想寻求无上正法,离家时说‘不得大道,誓不还国’,现在终于达成了心愿。他成功了。阿私陀仙人的预言终于实现了。”净饭王的泪水再次涌出,不过这次流出的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喜悦的泪水、骄傲的泪水。

佛陀将要回国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顷刻间传遍了整个迦毗罗卫国。

净饭王恨不得这七天一下子全都过去,期盼已久的儿子能够马上出现在眼前。摩诃波阇波提王后忙着指挥宫女、侍卫,在王宫之中张灯结彩、修整花木,那些过去太子常用的东西又被精心摆放了出来。耶输陀罗不知所措地在自己的宫中走来走去,她不知道该为太子的归来做些什么。她所居住的地方十二年来没有什么变化,一切都跟太子在的时候一模一样,房内还是那样的摆设,窗外还是同样的景色,只是孩子慢慢长大了,红颜暗暗改变了。而她的心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不会改变。

返回故国

七天很快就过去了,佛陀就要回国了。净饭王命人用净水洒扫街道,燃烧高香,打起五彩幢,擎起华盖,带领文武大臣早早地出城迎候。佛陀要求每一位沙门都必须严守威仪,袈裟干净整齐,托钵而行,告诉大家出家人只有身、心全都清净,不染浊世尘埃,才能赢得众人的尊敬。诸天的神明听说佛陀要返回故国,纷纷跟随佛陀左右,抛洒天花,演奏天乐,释放出无限光明。沿途生出种种祥瑞:枯树再逢春,干涸的山涧涌出清泉,鸟儿飞舞鸣唱。

迦毗罗卫城前,净饭王与众人已经久候多时,远远地看见瑞象便知道佛陀已经到来,顿时,人群开始沸腾,喜悦的锣鼓敲打起来,侍从们把香花的花瓣洒向路中,人们翘首以待,都想亲眼看看昔日的太子、今天的佛陀。佛陀带领着众弟子,平静地向净饭王走来。他如明月被群星环绕,他如朝阳散发无限福祗,他比天神更加威光显赫,他慈祥宽和面对每一个人。净饭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走过来的真的是十二年没有音讯的儿子吗?他那么高大威严、智慧卓越、谦逊慈悲,众人对他都无限地崇敬。他缓缓地走来,那样稳健、超脱,欢腾的鼓乐似乎丝毫不能干扰他内心的平静,重回故国也不能激起他心中的一丝涟漪。佛陀来到面前,净饭王一把拉住了他,颤抖地说道:“孩子,你终于回来了!你的心愿终于达成了。你真是我们释迦族的骄傲!”

一旁的优陀夷提醒道:“国王,这是觉悟大道的圣人,您应该称呼‘佛陀’了。”“是呀,父王,”佛陀微笑着说,“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悉达多了,您应该按照释迦族的祖先称呼远古诸佛的规矩称呼我‘佛陀’,不要再叫我俗家的名字了。”“十二年了,我十二年不曾喊过这个名字了,现在你回来了,我仍然不能喊我的悉达多。”净饭王悲喜交加,伤感不已。佛陀理解净饭王的父子之爱,耐心地劝导说:“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关爱,就算我离开,您的爱也始终没有断绝。人在六道轮回中挣扎,种种因果循环带来无边的苦痛,一切苦的根源就是对爱、欲的执念。您被世俗的感情所束缚,必然不能悟得真理,达到更高的境界,希望您能从别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远离三界的欲念,进入无我的境界,也就是自由解脱的境界。获得菩提道果后,我便不是我自己的了,我是世间众人的,我的使命就是继承古代诸佛的智慧,将天下苍生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度化他们达到涅粱的彼岸。我也将要用这无上妙法来回报您的恩德。”净饭王不再多说,他一面流着眼泪,一面微笑着向佛陀稽首。百官和自发前来的百姓们也纷纷向佛陀及其弟子稽首顶礼,他们跟随着佛门弟子,一路殷勤侍奉。

迦毗罗卫城宽阔的道路上出现了两支迥然不同的队伍。一队是王公大臣,他们锦衣华服,朱光宝气,尊贵华美;另一队是佛陀为首的佛门弟子,他们穿着简朴整洁的袈裟,托着钵盂,慧眼低垂,显得安详宁静而又威严神圣。百姓们纷纷议论说,见到了出家修行的沙门,是难得的福气,他们必定会为整个国家带来无边的吉祥。

佛陀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王宫,王宫内的建筑依旧气势磅礴、精美舒适,但是宫中熟悉的人已经消失大半,昔日宫中日夜欢宴享乐的景象也不存在了。摩诃波阁波提王后不等人通报,已经泪眼蒙咙地跑出来,看着佛陀又是欢喜又是敬仰,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释迦族的亲友们都聚集在世尊周围,自饭王的两个王子提婆达多和阿难、甘露饭王的王子阿那律、异母弟弟难陀,都来拜见佛陀。他们无限敬仰地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兄弟,对他所弘扬的正法懵懂不知。尽管王子们想努力在佛陀现在的形象中寻找过去太子的影子,却徒劳无功。这时,净饭王传旨请耶输陀罗带罗喉罗来拜见佛陀,众人一下子安静下来,都想看看佛陀怎样处理这个难题。

恍如隔世

听到净饭王的传唤,耶输陀罗王妃紧张起来。多少年来,她做梦都盼着跟太子相见,如今太子回到王宫,她却不知道该怎样去见他。他还是往日那个英俊潇洒、温柔多情的悉达多太子吗?已经不是了,人们传说,他应该被称为佛陀,是悟得了菩提道果的圣人。还可以跟他互诉衷肠、倾吐相思之情吗?已经不行了,他已经断绝了人生的一切欲念,超脱出六道轮回,在无我的境界中追求涅槃,人间的爱情怎么会放在心上?还可以跟他共度余生吗?已经不可能了,他已经不属于这座王宫,他从来也没有属于过任何人,他的一生总是在追寻,向往自由解脱的境界。耶输陀罗再次帮助儿子整理了一下衣服,心情复杂地走出房门。

就要见到父亲了,罗喉罗兴奋不已,他一路欢叫着跑向大殿。世尊知道是罗喉罗来了,就示意身边的弟子都变化为佛身,与自己一模一样。耶输陀罗王妃看到这情景,明白佛陀要考验自己的儿子,就拿出佛陀昔日带过的珍贵臂环交给罗喉罗,吩咐他:“去吧,把这个臂环交给你的父亲,祈求他的祝福。”罗喉罗接过臂环,毫不迟疑地走上前去,对世尊说:“父亲,您离开这么久了,我和母亲都很想念您!”说完恭敬地献上臂环,拜倒在世尊脚下。众人大喜过望,纷纷赞叹:“好啊!真不愧是佛陀的儿子!”世尊令诸弟子收起神通,现出本相,高兴地扶起罗喉罗。

该来的一定会来,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时光流逝了十二年,但是当年的情景就像是昨天发生的那样清晰。佛陀平静地对耶输陀罗王妃说道;“这些年让你一个人抚养幼子、奉养父母,辛苦了。我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义务,请你原谅。但是我悟得了解救世人的无上正法,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度化众生、断绝他们的痛苦就是我的使命。我已经实现我当年的愿望,希望你能为我感到高兴。”耶输陀罗百感交集,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眼前佛陀的样子和当年太子的形象交叠在一起,恍如隔世。她那曾经被寂寞、悲伤咬噬的心又开始疼痛无比,泪水顺着美丽的脸颊流下来。她说:“为了孩子、为了家,辛苦一些没什么。我们多么盼望你回来,但你却一去十二年音讯全无。你真的能完全置亲人于不顾,将这么多年的情意抛诸脑后?你知不知道无望的等待有多折磨人,无穷无尽的思念把我们变成了什么样子?父王为了你,哀伤不已,苍老了许多,这些你都可以不放在心上吗?”佛陀以慈悲的目光注视着耶输陀罗,说道:“人在轮回中有砷种欲望,其中爱是根本,人因此而生死相继。但是因爱生欲,历尽千万亿劫,生生死死,缠绵束缚,在轮回中不能解脱。当我们心怀慈悲,把自私的、专属于某个人的爱无限扩大,普济天下苍生,以平等心爱一切人,解救一切人,这样的爱胜过父母之爱、男女之爱,是真正伟大的爱。我于无数劫中修行,舍头、台身、舍妻、合子、合王位、台财富,都是基于大慈悲心。这种大慈悲心见性生智,观照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看到众生处于无边痛苦中而立志解救他们,这是成佛的根本。”耶输陀罗王妃听到这些话低头不语,陷入沉思。她一个人默默退回后宫。

诸王子听了有的激动不已,有的反复回味佛陀的话。阿难王子兴奋地对阿那律王子说:“佛陀说得很有道理,我从来没有像他这样思考过。咱们也跟他一起修行吧。”阿那律王子也会意地一笑,点了点头。而提婆达多心中的怨气又升腾起来:“十二年没有你的生活本来过得还不错,但是现在你又回来了。不仅如此,还成了天下所有人的上师。我不会样样都输给你,我出家修行也能得到道果,也能成佛。我们走着瞧。”

净饭王也为佛陀宣讲的精妙佛法所折服,他派人修建精舍,请佛陀为全国人民说法,要求群臣、百姓、后宫嫔妃全都接受戒法。国中每月设定六天为斋日,一年设定三个月为斋月,大家都要修习梵行。自从佛陀归来,迦毗罗卫国内清净安宁,风调雨顺,邻国纷纷来朝贺。

优波离出家

迦毗罗卫国诸位王子纷纷要跟随佛陀出家,他们找来宫里的理发师——首陀罗优波离,要剃发出家。优波离家世代为奴,属于最受人鄙视的首陀罗阶层,生来要低声下气做人,小心翼翼讨生活。他一边替王子们理发,一边听他们谈论着出家修行,不知不觉想起自己所经历的苦难,眼眶就湿润了。刚刚剃光头发的阿难发现这个平时总是谦卑地微笑着的理发师今天有点伤感,就半开玩笑地说:“优波离,你的眼圈怎么红了?是不是不合得我们离开呀?我们出家修行是好事,你该为我们高兴才是。”阿那律沉吟了一下说“我们要是都离开了王宫,优波离的生计也会大不如前。他为人谦逊老实,伺候我们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我们反正要做沙门了,就把自己的珠宝、饰物都送给他吧。别忘了,大慈悲心可是成佛的根本啊!”众王子都赞同阿那律的主张,纷纷把自己的财物都塞给优波离。王子们剃完须发,便去佛陀身边听法了,优波离一个人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守着一堆珠宝发呆。生来便是首陀罗,命运出生前就已经安排好了,谁又能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