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课,考试怎么应付呢?这事好办。他的两个朋友对于必修课每堂都听,而且把讲课内容认真记下来,课后还要加以整理。一位名叫米列娃·玛利奇的塞尔维亚姑娘,她是来自奥匈帝国的侨民,是一位非常严肃、沉默寡言的大学生。她无论在智力的敏捷方面,还是在外貌上都是一个很平常的人。对物理学、对一些大科学家的著作的兴趣使她和爱因斯坦接近了。爱因斯坦感到需要一个伙伴,以便把阅读著作的体会告诉他,而米列娃则很乐意当这样的听众。爱因斯坦对此合作感到十分满意。爱因斯坦的另一个最亲密的朋友是格罗斯曼。他与米列娃一样是1896年进入工大的。格罗斯曼跟自己的双亲住在苏黎世湖边的塔尔维尔村。爱因斯坦经常到他家去。爱因斯坦和格罗斯曼常到都会咖啡馆去,边喝咖啡边交谈。从科学到哲学,从艺术到人生,看到的,想到的,感兴趣的,无所不谈。这两个年轻人,外表、言谈和举止都很不一样,一个衣着整齐,一个是不修边幅;一个是兢兢业业的模范学生,一个是想入非非的幻想家;一个是内心平衡,说话有分寸,办事有条理的瑞士公民;一个是目无权威、离经叛道的无国籍流浪汉。追求科学真理的共同目标把他们紧紧结合到一起。每遇考试,爱因斯坦就借他们的听课笔记突击一下来应付。为了应付考试而强制去学一门功课,曾使他感到非常苦恼,对此他后来回忆说:“这种强制使我为此畏缩不前,以致我在通过最后的考试之后整整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不过我应当指出,我们在瑞士苦于这种窒息真正科学工作的强制比其他许多地方的大学生要少得多。一共只有两次考试,除此之外,你或多或少可以做你想做的事。谁要是像我这样有一个朋友认真地听全部课程并仔细地整理讲课的内容,那就更好了。直到考试前几个月,这种情况都给了我这样干事的自由——我大大地利用了这种自由;我把与此伴随而来的内疚看作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其害处是微不足道的。事实上,现代的教学方法还没有把神圣的求知欲完全扼杀掉,这差不多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样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之外,首先需要自由——没有自由它将不可避免地会夭折。”①
家里的经济情况越来越糟,已无力负担他的一切费用。爱因斯坦不得不靠几个舅父接济生活,每月只有100法郎。因为爱因斯坦希望成为瑞士公民,而按瑞士政府规定,加入瑞士国籍需交1000法郎的入籍费。因此,他不得不勒紧裤带,以便从每月的生活费中省下20法郎,这样,直到他通过联邦工业大学的毕业考试才取得瑞士国籍。1898年,他在给妹妹写信时说道:“使我最感压抑的就是我可怜的父母所遭受的(经济上的)灾难。我已长大成人,可是仍然无所作为,一点儿忙也帮不上,这真使人肝肠欲断,我只能加重家庭的负担……确实,如果当初根本没有生我,情况也许会好一些。惟一使我坚持下来,惟一使我免于绝望的,就是我自始至终一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从没有荒废任何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读书之乐外,我从不允许自己把一分一秒浪费在娱乐消遣上。”②由于常常挨饿,使他那本来健康的胃有了毛病,从而使身体受到摧残。后来,每当他的身体表现出精疲力尽的样子时,他的夫人就认为“这就是他极其贫困时所受煎熬的结果”。
尽管爱因斯坦读大学很不容易,学习也很努力,但由于他经常无故旷课,不好好做作业,还有个性太强,特别是不通处世之道,致使这一天才,不但没有受到教授们的青睐,得到什么特殊的照顾和栽培,反而还为许多教授所不容和排斥。
①《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8页。
②[美]杜卡斯、霍夫曼编:《爱因斯坦谈人生》,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
以太的问题一直萦绕着他的脑海。在上联邦工业大学时,这个问题也不断在他眼前浮现:它来无影,去无踪,怎么才能确实证明它的存在呢?以太没有重量,又无处不在。浩瀚的太空就是以太的海洋,地球就像一只小船,在以太的海洋中航行。要是能设计出一种仪器能证明地球在以太海洋中的航行速度,不就证明了以太的存在了吗?他真的设计出了这样一个仪器。他把图纸拿去向韦伯教授请教。“韦伯先生……”刚一开口,韦伯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因为别人都叫他教授,而爱因斯坦偏叫韦伯先生。真是个怪人,你对他说这样,他偏是那样。
韦伯是一位注重实验的物理学家,对于理论物理的新思想他所知甚少,也缺乏兴趣。当他眼睛离开图纸与爱因斯坦真诚的期待的目光相遇时,因为自己什么评论也作不出来而感到很狼狈。他以为爱因斯坦是在嘲笑他,说:“爱因斯坦先生,你很聪明,可以说是绝顶的聪明,可是你有一个缺点,你不让人教你!”他把图纸还给爱因斯坦,有礼貌地点一下头,走了。爱因斯坦哈哈大笑起来。他生陛耿直,喜欢说话开诚布公,反对见风使舵,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而且不考虑人家的反应。他从来就不把权威放在眼里,他们的浅薄和装腔作势时常是他痛加抨击的对象。他只知真诚待人,不懂得客套,你讲得不对,他会当众打断你的话,即使你是教授,有时他甚至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当他发现对方被弄得很难堪时,他又会戛然而止,露出比对方更难堪的抱歉神色。爱因斯坦想证明以太存在与否的想法是对的,可惜韦伯和爱因斯坦都没有看过迈克尔逊的著作,后者在爱因斯坦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用非常精确的实验证明了地球在以太海洋中的运动速度是零!
一次,上佩尔内的实验课,教授发给每人一张纸,上边把操作步骤写得清清楚楚。可爱因斯坦根本不理睬这个实验须知,原来他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程序。做着做着,突然“轰”的一声,把爱因斯坦的右手炸伤了,鲜血直往外涌。同学、助教和教授闻声围了过来。佩尔内弄清原因后愤愤地走了。他要求系里处分这个“不守规矩”的学生。前不久,因爱因斯坦不去听他的课,他已在系里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这次学校真的给了爱因斯坦一个处分。
十几天以后,爱因斯坦在路上与佩尔内遇上了。教授看到爱因斯坦那只包着绷带的右手叹了口气,说:“唉,你为什么非要学物理呢?为什么不去学医、法律或语言学呢?”从不愿说假话的爱因斯坦说,他觉得自己对物理学有一种特别的爱好和才能。教授又叹了口气说:“唉,听不听由你,我是为你好!”幸好,爱因斯坦没有听这位教授的“忠告”,否则物理学的发展不知要蒙受多大的损失呢!
1900年秋,爱因斯坦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了取得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文凭的国家考试。几年的刻苦自学,为今后从事物理学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毕业就是失业
爱因斯坦虽然通过了国家考试,取得了大学毕业文凭,而且在上大学期间已表现出了自己的研究才能,但并未因此使自己的困境有所改善。非但没有改善,还更困难了。原因是由于大学已毕业,亲戚们每月给他的100法郎的接济也停止了。可毕业后,很长时间又找不到固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