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心链奥运:奥运故事与奥运收藏
9305100000008

第8章 奥运会的故事(6)

1960年罗马奥运会,除了筹备工作非常出色外,赛事本身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本届奥运会参加比赛人数是自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以来最多的,共76次打破奥运会纪录,其中有30次超过世界纪录,可以说是一届高水平的运动会。驰名世界的美国拳王阿里也在本届奥运会的拳击比赛中获得8l公斤级的冠军,从而一举扬名。中国台湾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了男子十项全能的银牌,这是奥运史上中国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奖牌。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意大利在自己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上,获得了它在奥运史上的最好成绩,获得了13枚金牌,10枚银牌,13枚铜牌。罗马奥运会不仅全面地展示了古罗马的文明,也显明地展示了现代意大利的实力。

1960年罗马奥运会是一次了却罗马人历史遗憾的奥运会。

‘标志重获世界接纳的奥运会

——第十八届日本东京奥运会(1964)

日本是亚洲参加奥运会最早的国家。1936年代柏林奥运会期间,日本东京曾从14个申办城市中胜出,被选为1940年第十二届奥运会会址。

但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坚持对外扩展,谋求霸权,最终导致了这届奥运会流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因为自己的侵略行径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一度被国际奥委会排除在奥林匹克运动之外。

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自身遭受了严重破坏。战后,当日本很快从战争灾难中复苏过来,并回归了奥运大家庭后,为了摆脱战时日本的侵略者形象,扩大日本战后的国际影响,日本政府和体育界对在东京举办奥运会非常重视。东京曾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主办1960年第十七届奥运会的申请,但罗马捷足先登,东京落空了。随后,东京总结了经验教训,再次申办1964年第十八届奥运会。为了这次申办,日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东京是日本的经济、文化中心。无论是古色古香、具有东方情调的皇宫,还是繁华闹市银座,以及山清水秀的日本风光,都对世界各国的体育家和旅游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经过激烈的竞争,东京最终战胜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奥地利的维也纳、美国的底特律等竞争“对手”,赢得了第十八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奥运会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先后举办了14届后,终于第一次在亚洲“落户”。东京申办1964年奥运会的成功,标志着日本已经重新获得世界的接纳。

为了办好奥运会,日本政府扩建了城市,改进了交通网点,兴建了体育场馆和其他设施,耗费近30亿美元的巨款。改建了2条环路和6条放射形快速公路,总长达100公里。还兴建了可容纳’75000多名观众的东京国立体育场以及12座其他比赛场馆。这对以后奥运会主办者追求豪华设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东京的组织者下了很大的工夫。本届奥运会新建和翻建的场馆都考虑了比赛的方便和适用,赛后又能为当地居民服务。

为了减轻交通压力,吸引更多观众,体育场馆分布在全市不同的地区,大致形成3个建筑群,除了主奥运村外,还建有一些项目各自的奥运村。

东京奥运会于1964年10月10日在国立体育场举行了开幕式。日本天皇裕仁及政府官员、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等出席了开幕式。为纪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70周年,播放了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在1936年奥运会上的法语讲话录音:“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征服,而是奋斗。”联系到东京两次申办奥运会的前前后后,这段讲话是发人深省的。最后点燃象征和平的奥林匹克火焰的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生坂井义则,他的父亲死于1945年广岛的原子弹,而他自己则恰好是那一天在广岛郊区生的,由他米点燃奥运会圣火,表明了日本人民在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的成功,表达了当时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拥有19个大项的第十八届奥运会比赛可以说是精彩迭出,共81次破奥运会纪隶,其中32次破世界纪求。本届奥运会许多项目的成绩比上届又有很大提高。

东京奥运会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奥运会,规模也是空前的,通过卫星电视转播观行奥运比赛的观众人数也是空前的。

这是因为尽管1960年第十七届罗马奥运会期间,欧洲人已经可以通过通信卫星观看奥运比赛,但本届东奥运会通过美国的“辛科姆”卫星向全世界进行实况转播,这在奥运会史上还是第一次。

首次在高原地区举办的奥运会

——第十九届墨西哥墨西哥城奥运会(1968)

1963年,国际奥委会于联邦德国巴登·巴登召开的第六十届会议上,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底特律、里昂、墨西哥城4个申办城市中,遴选了墨西哥城为第十九届奥运会会址。这是首次在高原地区举办的奥运会。会议讨论中,人们对生活在平原地区的运动员能否适应这个高原城市的气候,表示了严重关注。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当时人口达6百万,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该城海拔2259米,东西南三面群山环绕,北部是比较开阔的地带。因此,当奥运会会址最后确定下来后,各国立即寻找高原地带对运动员进行适应性训练。但是,经第十九届奥运会的实际检验,高原气候对长跑、竞走、划船、公路自行车等运动项目的成绩有不利影响,但于短跑、跳跃等比赛项目却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墨西哥奥运会于1968年10月12日开幕,这天正好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76周年纪念日。81岁的墨西哥总统狄亚斯和第五次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布伦戴奇出席了开幕典礼。当墨西哥20岁的女田径选手巴西利奥高举火炬绕场一周,登上90级台阶点燃火焰时,全场8万多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欢呼声。47万个彩球飘浮天空,1万只鸽子迎风飞翔,礼炮声、号角声、乐曲声响彻云霄。庆典隆重热烈,盛况空前,整个会场笼罩在富有南美特色的狂欢气氛中。

本届奥运会除了是首次高原盛会外,还创造了多个“首次”:巴西利奥是奥运会史上首位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女性;应邀参赛的国家和地区首次突破100个;首次将裁判员宣誓列人开幕式议程;首次正式进行了性别和兴奋剂检查。

这次高原体育盛会,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接连创造的几项神奇般的世界记录:美国的吉姆·海因斯在100米决赛中首次突破10秒大关;美国的托姆·史密斯在200米决赛时突破了20秒大关:美国选手李·伊万斯在400米赛中跑出了43秒8的成绩,再创世界纪录;美国的鲍勃·比蒙在男子跳远比赛中第一次试跳就跳出了8.90米,超过当时世界纪录整整55厘米,这在跳远史上是空前的,这个记录一直保持了23年之久;美国4×400米接力队创造了世界纪录,成绩是2分56秒1;三级跳远5次被突破了世界纪录;美国阿·厄特在铁饼赛中第四次破世界记录,并成为奥运会田径史上在同一项目中四连冠的唯一选手。同男子一样,女子短跑、接力、跳远也都打破了世界纪录。再次证明,高原气候对短跑、跳跃项目是极为有利的,能比在平原取得更好的成绩。

蒙上流血惨案阴影的奥运会

——第二十届联邦德国慕尼黑奥运会(1972)

1966年4月26日,国际奥委会在罗马召开的第六十四届会议上,对第二十届奥运会会址进行了投票表决。

经过两轮投票,慕尼黑

从蒙特利尔、慕尼黑、马德里和底特律4个申办城市中胜出,赢得了第二十届奥运会主办权。

自1960年罗马奥运会12年后,奥运会又再次回

到了欧洲。

慕尼黑是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的首府,为了使奥运会顺利进行,联邦德国政府官员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们希望这次运动会能抹去二战和希特勒时代1936年柏林奥运会所留下的阴影,让世人相信联邦德国已恢复了一个文明国家的形象。

筹委会花了6亿多美元,兴建了一个设施先进的体育建筑群。主体育场别具一格,有一个半透明帐篷形屋顶,可使观众避免日晒雨淋;成绩检验使用了先进的电子计时器和激光测距仪,人称慕尼黑奥运会是跑表、皮尺时代的结束;新闻中心的设备也很完善、先进,有能提供5亿条资料的3台电子计算机。

可以说,这是当时奥运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盛会。

但是,有关决策官员为满足购买先进体育器材的巨大投资需要,缩减了警卫人员和安全设施的开支。拿今天的标准看,慕尼黑奥运会的安全工作实在是一个笑话,整个奥运村仅用一层薄薄的铁丝网连接,当运动员回来晚时,就翻越铁丝网抄近路回家,铁丝完全成为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摆设,而门口几个懒散的门卫,居然没配武器!从而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慕尼黑奥运会于1972年8月26日正式开幕。运动会召开前的一周里,媒体就开始热烈评论说, “这是一次和平欢乐的盛会”;运动会开始后的一周里,运动员的成绩骄人,人们都沉浸在奥运盛会的祥和与欢乐之中。但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 “黑9月流血事件”正在神不知鬼不觉地向他们逼近。

1972年9月5日凌晨,8名自称为“黑色九月”的巴勒斯坦恐怖组织的成员,身穿运动服,背着鼓鼓囊囊的运动背包,里面塞着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和手榴弹,轻易地翻过仅仅1.8米高的栅栏,偷偷地溜进了毫无设防的奥运村,摔跤教练莫什·温伯格和举重教练约瑟夫·罗曼当场被枪杀,其余9名运动员被挟持为人质。21个小时后,整个事件以营救计划的破产而告终,9名以色列运动员全部遇难,5名恐怖分子和一位西德警察在冲突中丧生。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体育在这一天失去了它的纯洁。”美国广播公司解说员吉姆·麦基悲痛地说。

由于流血事件,大会被迫停办一天,大会仍于9月6日继续举行,但以色列及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因担心安全得不到保证,离开了慕尼黑。原订于9月10日闭幕,顺延至9月11日结束。这在奥运会历史上是第一次。

奥运会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人们放下武器,享受和平与友谊,却发生了杀害运动员的血腥肆虐的惨案,尽管如此,我们可以相信,奥林匹克可以战胜仇恨、超越种族、让人们团结在一起。

陷入“蒙特利尔经济陷阱"的奥运会

——第二十一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1976)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曾先后五次申请主办奥运会。在争取1972年奥运会主办权时,最后以一票之差落败于联邦德国慕尼黑。四年之后,经过激烈竞争,终于击败了竞争对手洛杉矶、莫斯科和佛罗伦萨,赢得了第二十一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二十一届奥运会决定在蒙特利尔举行后,该市即积极进行准备,利用了许多现代化科技成果,在梅宗纳夫公园修建了耗资巨大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包括大型体育场、室内游泳池、自行车赛场、奥运村等。主体育场内竖起了两块巨大的电子记分牌,牌上显示的比赛成绩清晰可见;自行车场和体育场都加盖了顶篷,使观众免受烈日大雨之苦;场馆设施表面都装饰了茶色玻璃,熠熠生辉,富丽堂皇。梅宗纳夫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使“豪华奥运会”时代达到了顶点,为此不得不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由于经济萧条,物价暴涨,建筑工人长期罢工,加上管理不善,在兴建奥运会中心时,经费多次追加,工程一再延期。1975年有人建议易地举行,但国际奥委会没有采纳这个意见。

到底耗费了多少,亏空了多少,说法不一。有的材料说,整个运动会亏空10多亿美元,该市纳税人至20世纪末无法还清这笔债务;另一材料说,实际费用为24亿美元,纳税人要到1992年才能还清。尽管数字上有差异,但本届奥运会耗资巨大、远远超出预算、出现巨额亏空却是实情,给蒙特利尔市民留下了高达10亿美元的债务。奥运史上称其为“蒙特利尔经济陷阱”。当地居民怨声载道,有人讽刺说,为了15天的奥运会,增加了纳税人20年的负担。

“豪华奥运会”所导致的严重财政问题已经危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前途。面对蒙特利尔的窘境,许多世界大城市的市长们对申奥心灰意懒,望而生畏。以往申办城市多达10多家,竞争激烈;现在是一反常态,门庭冷落。二十二届奥运会仅有莫斯科和洛杉矶两家申办,而二十三届奥运会只剩下洛杉矶一家,且也是骑虎难下之势。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尽管经费上出现了赤字,工程建筑中遇到了麻烦,但经过多方努力,离运动会召开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时,主要体育设施都已竣工,组织工作也基本就绪。

运动会于1976年7月17日至8月1日举行。

奥林匹克火焰传递是利

用卫星传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随后进行火炬接力跑,7月17日传递到蒙特利尔。最后点燃主体场奥林匹克火焰,是由一对少年男女共同完成的。这是奥运会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两人共同执行这一光荣的使命。

由于发生抵制事件,本届奥运会规模远逊于上届慕尼黑奥运会。原因是新西兰橄榄球队对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的警告置若罔闻,接受了南非政权的访问邀请,引起了非洲国家的强烈不满,一些非洲国家拒绝派队出席本届奥运会;还有不少非洲国家在开幕后不久即退出了比赛。